甘南游第七天2一一五彩卓尼+九层佛阁

虫娘

<p class="ql-block">在大路石山观景台玩嗨玩足后便继续向前走,路程不长就进入卓尼县的五彩卓尼景区。一眼望去,蓝天白云,青山绿水,再加上片片黄花,大幅立体画尽入眼中,让人心旷神怡!</p> <p class="ql-block">继续前行,来到卓尼县最有特色的红山口观景台。团长他们到的早,已欣赏完毕,给我们分了好多吃的后就又出发了,我们两车七人继续欣赏。看到当地人用油菜花和绿草栽种出的、占满对面整座山坡的"五彩卓尼"的巨大图案,好壮观好有气势,不由的生出钦佩之情。</p> <p class="ql-block">卓尼县位于甘南藏族自治州东南部,东接岷县、漳县,北靠渭源、康乐、和政,南邻迭部和四川省若尔盖,西通合作、夏河、碌曲,中部与临潭县环接。全县辖3镇12乡,有藏、汉、回、土等十多个民族,其中藏族占总人口的68%。卓尼地域辽阔,物资丰饶,森林、草场、水力、矿产、旅游是五大优势资源。我想这就是"五彩卓尼"的来由吧!</p> <p class="ql-block">卓尼,是藏语,源于佛教传说"两棵松树枝"。位于甘南东南部的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和秦岭山脉的交错地带。这里有着广阔的林地、草场、河流、峡谷,糅合出一片淳朴清新的自然世界。这里是西部重镇,处于茶马通道和汉藏走廊。这里是藏王故里,洮砚之乡。盛夏七月,卓尼县油菜花观赏带的油菜花进入盛花期,竞相开放的油菜花犹如彩“地毯”披覆大地,放眼望去,金色的油菜花与蓝天白云相互映衬,构成一幅美丽的田园画卷,吸引络绎不绝的车辆在此停驻,游客纷纷拍照打卡。我们也迫不及待的加入其中。</p> <p class="ql-block">这里正式的名字叫"卓尼县红山口观景台"。站在这里,可以俯视公路沿线大面积种植油菜花观赏带,雄浑大气、苍莽壮阔的大阵势是无可匹敌的。看着清凉湿润的甘南草原,金黄的油菜花随意铺展,其间点缀一座寺院、几处民居,真是美不胜收。</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看到过的最大规模的玛尼旗帜,整个一大面山坡都被彩旗覆盖,旗帜被风吹的忽忽作响,迎风飞扬。</p> <p class="ql-block">五彩:原来指青、黄、赤、白、黑五种颜色,后来泛指各种颜色。卓尼县在S306省道沿线集中连片种植油菜,并以油菜为布,用青稞作笔,用两种作物绘出了不同的字形和图案,为油菜花景观点缀了靓丽的一笔,成为不可错过的风景线。</p> <p class="ql-block">这个塔形的玛尼堆周围是新建的什么,看不懂,也没找到能问的人。</p> <p class="ql-block">走到这个又大又高的斜坡下方,抬头望上去,整个一面山坡从上到下都是随风飘动的经幡,发出呼拉拉的声音,动人心弦,非常壮观!大概这里就是网上说的神山了。</p> <p class="ql-block">我沿栈道上到观景台最高处,旁边和下面的山坡上挂满了五颜六色的经幡,与对面的油菜花构成一幅巨大的立体画,让人振憾!在甘南的各个地方,你都不会错过经幡的身影,以经咒图像木版印于布、麻纱、丝绸和土纸上的各色经幡一串串,一丛丛,一片片的散落在甘南大地上,留在我们翻过的每一个山口。他们有秩序地固定在门首绳索、族幢、树枝上,在大地与苍穹之间飘荡摇曳,构成了一种连地接天的境界。成串挂拉在草原或者松树间的彩旗,印满密密麻麻的经文、佛像、吉祥物图形,在袅袅炊烟中被风吹拂,在蓝天与白云间显的越发耀眼。</p> <p class="ql-block">从网上查到关于经幡的介绍,涨知识了。常见的经幡多由布制成,也有用麻纱、丝绸及土纸的。风马有方形、角形、条形等,通常为10-60厘米不等的长开或正方形。劲风吹拂时,成片成串的风马在蓝空、雪山及明湖的背景中漫天飞舞。经幡四角画的四兽图像,老虎栖息在森林中,其形象象征着木或风;狮子居于山上,其形象象征着土;鹏鸟飞翔在天空,双角喷发出火焰,这种形象象征着火;龙生活在大海中,鱼龙的形象象征着水。风无处不在,风即天。黄幡象征自然莲,红幡象征雨调和,青幡象征后裔长。红幡插在草坪上,如鹿角光耀眼;红幡插在屋顶上,如红火永兴旺。在藏族人心中,白色纯洁善良,红色兴旺刚猛,绿色阴柔平和,黄色仁慈博才,蓝色勇敢机智。经幡是藏族同胞对美好生活的寄许,对神灵的敬畏。插于每户人家的经幡来说,每年都要换新。换新的日子是根据藏族历算,选择藏历新年初一过后的某个良辰吉日。风马旗还有一项不易见到的功能,即遇有活佛尊者圆寂,家家户户须将房顶上的风马旗置放倾斜,以示致哀。因为经幡上面有佛经,在藏传佛教信众者看来,这些经幡每随风飘动一次,就代表信众心中诵经一次;风在高原不停的吹,经幡也不停地传达着信众们向神灵的祈求。这样,经幡便成为连接着神与人的纽带。风幡之所在,即意味着神灵之所在,也表达出信众对神灵祈求之所在,风幡寄托着信众们美好的祈愿。</p> <p class="ql-block">我还是第一次看到这么大规模的经幡阵,它们或横或竖,因势插挂,永远随风张扬、猎猎飘舞,并发出噼噼啪啪的声响,似乎在永无休止的诵念着。这样的五彩经幡在藏区可谓天花落雨,无处不有,无处不见。</p> <p class="ql-block">在栈道最高处自拍一张!恋恋不舍的离开五彩卓尼的观景台。</p> <p class="ql-block">继续向前,这里离合作市已不远,按照团长安排,到合作市吃午饭。</p> <p class="ql-block">看,这蓝天白云仿佛是打翻了的颜料盘挂在了天上,蓝的那么纯粹,白的那么纯洁,让人觉得很不真实,又像一幅幅泼洒在头顶上的图画,让人咋看也看不够!</p> <p class="ql-block">顺利到达地处青藏高原的东北端,甘、青、川三省交界处的合作市,它是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辖县级市,东连卓尼县,南靠碌曲县,西接夏河县,北邻和政县、临夏县。国道213线和省道306线贯城而过,是内地通往青海、西藏的交通要道,也是全州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金融中心。合作藏语音译为“黑错”,意为羚羊出没的地方,1956年成立合作镇,1996年成立合作市。远在春秋战国时期,合作就是古西羌首领无戈爰剑建立羌族政权的北塞重镇。中唐时期,西北游牧民族吐谷浑在北距合作80公里的枹罕地区建都立国,并开辟打通了历史上著名的西连西域、西藏和印度,南接中原和西蜀的“丝绸南路”。清代以后,合作曾一度被称为“黑措”,又称“羚城”,意为羚羊出没的地方。1953年,甘南藏族自治区(后改为州)成立时,就选定了四周岗阜罗列、低山环抱、地势平坦宽阔的沉积盆地黑措为州府驻地。1956年5月,州机关迁来此地办公,镇名亦同时改为合作,既取藏语谐音,又象征民族团结、和睦。</p> <p class="ql-block">合作市不错,街道整齐,建筑颇有藏族元素。我们在街边停车,找了个看上去挺干净的面馆进去,两人牛肉拉面+牛肉炒面,一共19元,而且量很大,几乎吃不完,太便宜了!</p> <p class="ql-block">饭后,团长说各车自行安排行程,晚上到拉卜楞寺镇会合,于是我们7个人就近到香巴拉主题文化广场转转。这个广场是在原合作世纪广场的基础上,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重点突出浓郁的藏族文化内涵,在保留具有民族特色的羚羊石雕、牦牛石雕、21世纪高原明珠雕塑、白海螺音乐喷泉等设施的基础上进行改建,内设演艺台、背景墙、文化墩、文化墙、廊式花架、各种灯饰等,是当地市民休闲、娱乐、集会、健身的大型综合性场所,也是展现合作市城市面貌的重要窗口。广场位于市中心,二000年十月动工建设,二00三年六月全面竣工。广场南北长725米,宽140米,占地8万余平方米,集休闲、娱乐、健身为一体,已成为合作市一道靓丽的风景线。</p> <p class="ql-block">广场很大,我们从北往南边走边看。只见当地老百姓悠闲的坐在草地上,台阶上,嬉戏聊天,一片安宁祥和。</p> <p class="ql-block">广场从北到南有几组大型雕塑,高原明珠矗立在广场的北侧,它以“21世纪”的造型,托起了合作市这个新世纪的高原明珠,预祝羚城合作市在二十一世纪的发展浪潮中成长、繁荣,实现跨越式发展。在它的北边,是一组羚羊雕塑,它仿佛是在驻足观望,目睹了唐初以来, 吐蕃文化和吐谷浑文化在甘南草原发生的历史碰撞,及安多藏族的过去和今天。它们从远古洪荒出没至今,亲身体验了历史沧桑发生的巨变,尤其近几年来翻天履地的变化使它们目不暇接。 合作市藏语中称为"羚羊之地",有诗为证:“羚羊百兽之灵,自古合作之地,羚羊生息于此,故得羚城之名”。</p> <p class="ql-block">位于广场中心的是白海螺音乐喷泉,以冰清玉洁的莲花为基座,托起神圣的白海螺和洁白的哈达,代表勤劳、智慧的合作人民,吹响开发与发展的吉祥妙音,代表勤劳朴实、热情好客的合作人民托起纯洁、神圣的哈达,热忱欢迎前来的宾客。</p> <p class="ql-block">藏族老阿爸,形象特征很明显,老人打个伞坐在那里,很是慈祥。</p> <p class="ql-block">广场南侧静立的是被誉为“高原之舟”的牦牛雕像,用写实手法塑造,健壮雄伟,神态刚毅,几多沧桑感,体现了雪域儿女坚忍不拔、粗狂豪迈的精神风貌。 雕像下是一群老人在练习扇子舞,整个一片祥和。</p> <p class="ql-block">靠近广场南侧是被半圆形雕刻墙围绕的国旗,墙体内外均为汉白玉,上面雕刻着具有当地各民族特色的图案,很庄重大气。网上查知,这是香巴拉文化广场喷泉浮雕全新亮相,为广大市民、游客带来崭新的视觉体验。喷泉浮雕设计以挖掘甘南州“七县一市”深厚的文化资源为宗旨,将各县市地域文化特色以图形形式浓缩在八个板块上,面积约560㎡,形成了一幅集甘南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为一体的绘画长卷。</p> <p class="ql-block">广场是楕圆形的,周边全是挺现代代的楼房,感觉多为政府机关或是金融机构,应该是合作市市容市貌最好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一身红色长裙藏族小姑娘从我们身边走过,志刚看到这纯扑恬静的小姑娘,邀请她一起合影,小姑娘很大方,欣然同意。</p> <p class="ql-block">大致转了一圈,因要赶路就赶紧出发了。红灯停车,看见路边巷内有个巨大的清真寺。看这建筑格局,感觉像个学校。</p> <p class="ql-block">刚出市区就看到夏妹妹信息,说前面有个九层佛阁很不错,她们已在那里,我们急忙赶去。按照导航,把我们引导着进了合作寺的停车场,可惜我们停车的地方不一样,未能与她们会合,只能各转各的了。</p> <p class="ql-block">九层佛阁位于合作寺建筑群内,合作寺亦称“黑错寺”,藏语称“格丹曲林”,意为“具善法洲”,位于今甘南藏族自治州州府合作镇东约1公里处。合作寺属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该寺创建于清康熙十二年(1673),创建者是高僧贝谢热却丹。经过历代活佛经营,合作寺成为甘南地区规模较大的寺院之一,至解放初,合作寺香火旺盛,寺内有经堂2座,佛殿10座,9层楼1座,建筑中尤以九层佛阁闻名。当时有僧众500多人,所属教民约有万户,设有学校、卫生院、警察局,驻有保安队,同一县治无异。1958年时,合作寺被保留下来,但在“文革”中全被拆除。1981年合作寺得到了恢复,近些年来逐步修建了大经堂等殿堂。1988年,闻名安多藏区的米拉日巴佛阁被修复,现有僧人百余名。</p> <p class="ql-block">我们从停车场走过来,老远就看见这座巍然矗立着的四方形石砌楼阁,它与周围的建筑物相比,拔地而起的高度和不凡的气势,可谓是鹤立鸡群。佛阁方正高大又沉稳庄严,是全藏区仅有的一座供奉藏传佛教各派祖师的高层建筑名刹。早在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被称为米拉日巴化身的洛桑达吉上师,在此地原有一座佛塔的基础上,仿照米拉日巴在洛扎亲自建造的九层楼阁的造型,兴建了安多合作米拉日巴佛阁。重建后的佛阁总面积4028平方米,高40余米。</p> <p class="ql-block">佛阁前广场很宽敞,一座白塔座落门前侧面。白塔是一种覆钵式塔,又称喇嘛塔,是藏传佛教的一种独特的建筑形式,只要有信仰藏传佛教的地区,都能见到白塔。其实这类建筑叫作喇嘛塔,但由于它们的表面一般都涂抹着白灰,颜色洁白,所以大家都俗称为白塔了。白塔是藏传佛教的符号之一,造塔、绕塔、顶礼佛塔甚至只是见到佛塔或被其影子触及身体的众生,都能得到十八种很大的利益。我国藏区是世界上拥有喇嘛塔最多的地方了,喇嘛塔不仅有不同的功能,更是一种积功德的行为,白塔作为一种象征宝物,供信徒顶礼膜拜,又具有威慑力量能够压制一切邪恶力量的神圣之物。所以我们看到的白塔,不仅仅是一座具有藏传佛教建筑雕刻的艺术品,更是藏区信徒的信仰和图腾。</p> <p class="ql-block">正对佛阁前方、就在省道路边有一个非常漂亮的"牌坊“,在午后阳光照耀下金璧辉煌。它有八根柱子,上面是上翘的二层飞檐,不知正确的称呼是什么(网上没找到)。</p> <p class="ql-block">在佛阁的外面,每天都会有络绎不绝的藏民前来行走朝拜、磕长头、转经,祈求佛祖赐予他们一个美好而安定的来生,有老者,有妇孺,一日不曾懈怠。这些信徒们认为,在一生的修行中,至少要磕十万次长头才算虔诚,这份炽热又真诚的心,令我们这些旁观者心生敬畏。</p> <p class="ql-block">米拉日巴佛阁全称为“安多合作米拉日巴九层佛阁”。全称很长,但分开记就非常好记了。安多指的是安多藏区,合作指的是佛阁的地点在合作市,米拉日巴为创教人的名字。米拉日巴佛阁内主要供奉藏族民众中最富传奇色彩、妇孺皆知的米拉日巴尊者。中国藏区共有两座米拉日巴佛阁,这座佛阁为安多藏传佛教名刹之一,建筑气势雄宏,充满藏区风情。常年有住寺喇嘛学习研修,供奉佛主,蕴含浓厚的文化氛围。</p> <p class="ql-block">米拉日巴佛阁由红围墙围绕,形成一个塔院,走廊楼梯盘旋可直达楼顶。院墙上是密密排列的尖锥型小白塔,塔院南面是一个横长的前院。前院南墙正中是进入佛阁的一个十分华丽的牌坊门。米拉日巴九层佛阁的色彩非常艳丽,有着大红的石墙,绛紫色的边玛草墙檐,白色的带饰,黑色的围幔,桔黄色的遮阳,金光闪闪的屋顶,构成一幅色彩斑斓,光景参差的图面。据说,粉刷佛阁外墙的涂料,添加牛奶、白糖、蜂蜜、红糖等,用以增加涂料的粘性,更容易附着在墙体的表面,在雨季时,不容易被冲掉,还添加了藏红花,可以去除异味。</p> <p class="ql-block">合作寺是安多地区藏传佛教名刹之一,而寺院东侧巍然而立的米拉日巴佛阁更是闻名遐迩。这座佛阁是由合作寺的大瑜伽自在洛桑达吉上师委派祖师玛尔巴大师的四柱弟子之一米拉日巴(1040一1123)建造的九层碉房,后人称为米拉日巴佛阁。始建于公元1777年、清乾隆四十ニ年。原建的佛阁文革期间全被破坏了。为满足广大信教群众的要求,1988年动エ重建,历时四年多完成。重建的米拉日巴佛阁保持了原来的造型,仍是九层藏式建筑,具有藏族宗教建筑艺术特色,佛阁顶端建有金瓦屋顶以及祥麟法轮、十相自在等,金碧辉煌,巍峨庄严。佛阁一层的四周外围建有铜制的嘛呢经筒一百三十个,围墙顶部建有小佛塔一千五百个。佛阁建筑面积4028平方米,共九层,高40余米。米拉日巴佛阁在全区仅有两座,安多合作米拉日巴佛阁是藏传佛教名胜古迹之一,为藏传佛教文化艺术宝库增添了光辉,还是全藏区唯一的一座供奉藏传佛教各派宗师的高层建筑名刹,已成为国内外许多香客终生向往的圣地。</p> <p class="ql-block">佛阁的每一层都有不同的主题:第一层主供藏传佛教的几位主佛,像强巴佛(即汉传佛教的弥勒佛)、释迦牟尼、文殊、观音、大金刚手、药师、度母、白伞盖等等;第二层主要是黄教创始人宗喀巴及其弟子;第三层是藏传佛教最古老的教派宁玛派(红教)的师君莲花生、希瓦措和法王赤松德赞……每一层都代表了藏传佛教的一个时代或是一个支派,并包括了已经被神化的藏族历代文化名人,比如创制藏文的吞弥·桑布扎,藏戏之祖唐东杰布,藏药鼻祖宇妥·元丹贡布等等,当然也少不了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p> <p class="ql-block">佛阁还有许多反映藏传佛教内容的各类壁画,琳琅满目,美仑美奂,与彩绘、唐卡、塑像浑然一体,颇具宗教神秘色彩,艺术价值很高。尤为别具一格的是,这些壁画不是单一成幅的作品,而是以“连环画”的形式呈现在观众面前;每一幅大的壁画,都由若干幅小的互相关联的画面组合成一个完整的藏传佛教故事;每一幅小画,都有朱砂书写的藏文的说明;所有的说明文字连续在一起,与画面相得益彰,让人们形象生动地感悟一个个娓娓道来的藏传佛教故事。</p> <p class="ql-block">安多合作米拉日巴佛阁,还被人称为是藏学博物馆。佛阁从第三层到第八层所奉安的佛像都是用檀香木、神柏雕刻而成。米拉日巴佛阁的伟大之处,在于供奉了藏传佛教各派的开宗祖师,海纳百川,有容乃大!</p><p class="ql-block">[第一层]正中供奉着强巴佛(即未来佛一弥勒佛)。佛经预言,释迦佛涅馨之后一亿三千年,将由弥勒佛替代佛祖地位,为大众弘扬佛法。</p><p class="ql-block">[第二层],供奉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等。</p><p class="ql-block">[第三层]正中供奉的是宁玛派创始人莲花生大师。</p><p class="ql-block">[第四层]主要供奉密宗传教大师。</p><p class="ql-block">[第五层]中央供奉的是玛尔巴大师。</p><p class="ql-block">[第六层]正中供奉的是智慧大自在天(也称大黑天)。</p><p class="ql-block">[第七层]中间供奉的是一尊金刚持菩萨,表示有摧毁一切魔法的坚毅和智慧。</p><p class="ql-block">[第八层]供奉的是五种如来,即具有不同法身的佛。</p><p class="ql-block">各楼层左右两侧小供龛内共奉安有一肘高的米拉日巴佛像一千零二十五尊,一肘高的释迦牟尼像二十尊。佛阁内还珍藏有《丹珠尔》大藏经和《甘丹尔》大藏经共500余函。</p> <p class="ql-block">米拉日巴佛阁是为纪念米拉日巴而修建的佛阁,主要贡奉的米拉日巴是藏传佛教史上最富传奇色彩的一位大师,是噶举派(白教)创教者之一。他年幼丧父,家产被伯父霸占,随母亲过着贫困生活,饱受凌辱。为报仇雪耻,他修习了苯教咒术,并咒杀了伯父及其亲友30余人。快意恩仇之后,他顿生忏悔之心,于是改宗佛教,拜在玛尔巴译师门下。为了磨炼他的心性,玛尔巴曾让他在连续六年之内修建众多城堡,然后再一一拆毁。后来,米拉日巴又在岗仁波齐雪山上苦修了9年,饮冰雪、食青苔,以至毛发肤色都变成了绿色,最终印证了“大手印”和“拙火定”密法,能够大幅度提高身体温度,因此即便是在冬季,他也只穿一袭布衣,人们称之为“米拉日巴”,意为米拉家族中穿布衣者。米拉日巴终生未建道场,在青藏各地云游传教。他传教的方法独特,常以歌唱教授门徒,对后世藏族诗歌发展产生过影响。米拉日巴修炼过苯教和红教的密法,参与开创了白教,而他对密宗的心得又被后来的黄教所沿袭,所以受到藏传佛教各派的尊崇。</p> <p class="ql-block">我们四人买了20元的门票后就进入了九层佛阁。为了尽量减少对木地板的磨损,信徒和参观者进入佛阁前必须脱鞋。佛阁每一层都装有纯木地板,层与层之间有单向的木梯沟通。由于全是木质地板,佛阁的防火显得尤为重要,因此佛阁内没有任何照明,全凭自然采光,我们在较为昏暗的佛阁内,近距离拜佛并观赏壁画。佛阁内彩画与壁画的色彩都非常漂亮,这些明媚的色彩都是用藏族特有的矿植物颜料调出来的颜色。这些颜料全部取自天然物质,主要有孔雀石、云母、朱砂、黄铁矿、褐铁矿、高岭土、蓝铜矿、雌黄、雄黄、瓷土矿,以及制颜植物许康草、胭脂、花青、黄莲花、小粟花等。藏族颜料不含任何化学药品,这些颜色看起来很高贵,而且经久不褪色。</p><p class="ql-block">米拉日巴佛阁始建于清乾隆四十二年,距今已有近三百年的历史,文革时被破坏后重建已有三十余年。米拉日巴佛阁面向信徒与游客开放,但进入寺庙不能带帽子与墨镜,进殿要脱鞋,佛阁内不能拍照。我们完全尊重佛阁规矩,光脚进入,关闭相机和手机,怀着崇敬的心情,顺楼梯拾级而上。</p> <p class="ql-block">同所有喇嘛教寺院一样,佛阁顶部中间安放着金灿灿的祥麟和法轮,象征佛法不息。佛阁内不允许拍照,这是我上到九层后向外拍的,下面那张是志刚在九层窗口向外俯拍的。</p> <p class="ql-block">走下佛阁来到院外,回头仰视,更觉楼高九层的佛阁气势恢宏,方正的楼型显得庄严神圣,心中不禁充满敬畏,心中又多了一份虔诚。</p> <h3>参观完阁内,我们在佛阁院顺时针转了一圈。看到这个常燃不熄的火堆,没研究,不知做何用。</h3> <h3>佛阁一层外围的一圈经筒,已被信徒们摸的铮亮。</h3> <p class="ql-block">从九层佛阁院内出来,看看时间已不早,我们赶紧向停车场走去,一边走一边把合作寺的建筑群大致看了一下。建筑都很新,错落分布在山坡上,很庄重,也很漂亮。这片华丽的建筑群不光有九层佛阁,还有整个合作寺院的大经堂、护法殿、闻思学院、佛塔、嘛呢房等,建筑群分布在山坡上浑然一体,是一处展示、游览、休闲的综合性宗教建筑群和宗教文化旅游景点。它不但是合作地区藏传佛教的活动中心,也以它别具一格的高超的建筑艺术,成为不可多得的一处景观。我们快速的在这些建筑中穿行,想多看看,多拍拍,多留下一些记忆……</p> <p class="ql-block">正中最大的这个建筑可能是大经堂吧,据说是2001年才重修的。</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大经堂前广场,米拉日巴佛阁的僧侣们每年都要在这里举行各类佛事活动。据说,他们会表演从后藏学来的宗教法舞蹈,形象或兽或鬼或神,或善或恶,服装奇特、面具繁多,法号锣鼓激越,震颤人心。</p> <p class="ql-block">合作寺入口牌坊,两边各有四座白塔,洁白的塔身更显出庄重和圣洁。</p> <p class="ql-block">合作寺院墙外的一圈全是经筒,不时有信徒一边捻着佛珠一边念着经文在转经筒。</p> <p class="ql-block">粗粗的一圏转下来,米拉日巴佛院真是一个非常美丽而神圣的地方,今天一路边走边玩还是挺累的,但很值得。因为当晚要赶到拉卜楞寺所在的夏河县,虽然还想再多看看佛院建筑群,也没敢在米拉巴日过多停留就又上路了。大约四点时离开合作寺,想着如遇美景可以停车,我们放弃走高速,仍然沿着国道走,果然一路美景不断,山都不高,但山体和山上的植被多种多样,不过因为要赶路没敢停车。</p> <h3>车行一个多小时即到达拉卜楞寺镇,前面到达的兄弟姐妹已经过多家比较,选定桑沛东珠客栈安排好了住宿,还把最好的房间留给了我们,太让人感动了!</h3> <p class="ql-block">安顿好,略作休息,全团人马出动,一边游览夏河县整齐的街道,一边寻找适合吃饭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几经考察,确定在这家以纸包鱼为特色的饭店就餐。点了一大桌子菜,大家聚在一起美美的咥了一顿,热热乎乎又热热闹闹!</p> <p class="ql-block">饭后大家一起溜弯消食。无奈我家华民肚子又不爽了,只好脱离大部队去解决问题……</p> <p class="ql-block">天色渐渐黑下来,我们沿主街漫步,边聊天边欣赏街景边消化饱腹的负担。夏河县城只有一条宽阔的主街和零星几条岔路,主街两旁的建筑是我们熟悉的红白黑黄为主色调、方形与菱形为主要构图的藏式建筑。沿着主街一直向前走,随处可见身着红色袍子袈裟的喇嘛,而主街的尽头,便是名气远比夏河这座小县城要大得多的拉卜楞寺。可惜我的手机没电了,未能把主街和它两边建筑记录下来。</p> <p class="ql-block">走出主街道就看到拉卜楞寺的外围,之前看介绍说,拉卜楞寺的经筒最多,果然名不虚传,一眼望不到头呀!这里有世界上最长的转经筒长廊,周长有3公里还多,由2000多个大大小小的转经筒组成,转经筒大的有一人多高,2、3个人手拉手才能合围,小的周长则只有1米左右。沿着长廊徒步,依次转动这些转经筒,需要1个多小时才能走完一圈。长廊装的是声控黄色灯光,暗暗的,为褚红色院墙增加了神秘感。我们从一个小门进去便看到一个很大很华丽的经筒,后面连着经筒长廊,不时看到有藏民伴着夜色在转经筒。</p> <p class="ql-block">这里的转经筒已经饱经风霜,斑驳粗糙,就像虔诚的藏民的面孔,专心而不容亵渎。无论晴天下雨,日出日落,古老而神圣的转经筒总会在藏民刚劲有力的右手的推动下,沿着顺时针方向不停的转下去,带给他的信徒以平安与圆满。上至花白头发的老妇,下至十来岁的年青人,在转经筒面前永远保持着敬畏与谦卑。多少年来,这转经筒就在生死轮回中、在嗡嘛呢叭咪吽的六字真言中、在那些虔诚的信徒沾满酥油的手的拨动下,一圈圈的转动着,承载着佛祖与藏民之间的沟通。</p> <h3>这里应该是通往寺内的一间屋子,里面正中是一个很大的经筒,旁边有几个次之,但都比外面的大。经筒区照明使用的都是声控开关,来人才亮,人走灯灭,节能。</h3> <p class="ql-block">这里的经筒全是木制的,上面印画有颜色鲜艳的图案,有含意有故事,可惜我啥也看不懂。</p> <p class="ql-block">不时的有藏民来转经筒,据说这两千多个经筒转下来,需要一个多小时呢。我们和藏民一起转着经筒,体味着他们虔诚的心情,但要走完一圈太长了,且天色已晚,便结束了转经筒的体验回酒店了。</p> <p class="ql-block">我们住的酒店很近,走在街道上,感觉夏河县的点亮工程还是不错的……</p> <p class="ql-block">转过弯来就到我们住的客栈了。今天太充实了,边走边看边玩,看到喜欢的景儿就停车,这才是自驾游的节奏,真是把自驾游的优势发挥出来了,很开心的一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