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善晋美 尽善尽美

花瓣雨

<h3>  旅行,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这一段路程。看过未曾看过的风景,经历不曾有过的经历,感受那些不一样的风土人情。相信将来每当想起这段时光,定会让我难以忘怀! </h3><h3> ——题记</h3><h3> 这应该不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座城,也许是因为城里的风景,也许是因为城里的某个人。很早就想去一次山西,为一份真诚的邀约,更为一份挂牵。一周的旅行,欣赏着山西大地的晋善晋美,也被山西人的尽善尽美感动着!于我,在记录美景的同时,更应该将一份感动存于心底,这里不仅有亲人般细致入微的照顾,更有身边人的理解和陪伴!感激生命中所有美好的遇见!</h3><h3> 佩服广告人的创意,"晋善晋美",虽取谐音,但我想一定有她深刻的含义,"晋善"一定是她厚重的历史文化,“晋美”一定是她美丽的人文和自然景观,同时更是对尽善尽美的一种追求。庄严壮观、清雅秀丽的晋祠,充满虔诚的佛教圣地五台山,自然质朴又不失豪华的王家大院,祭主圣地洪洞大槐树,气势恢宏的壶口瀑布,风雨沧桑、雄风犹存的平遥古城,看似岌岌可危、实则稳如泰山的悬空寺,庞大壮观、精美绝伦的云岗石窟,都给了晋善晋美最完美的诠释。喜欢她的美,更敬畏她的善!只恨自己没有一点的历史文化的底蕴,不能参悟到每一处景物的精髓,但好在我还算是一个爱学习的好孩子,几日来为了完成这篇美篇恶补,将一点点的皮毛记录在此,供自己闲暇时回味和欣赏!</h3><h3> 晋祠</h3><h3> 晨钟暮鼓万年灯 香火燎索紫气腾</h3><h3> 拜谒神灵心许愿 恩泽天下佑民生</h3><h3> 旅行第一天,打卡太原。建在天龙山上太原的网红桥是现代科技的展示,劳累一天的人们驾车,绕着层层的桥面来到山顶,欣赏落日的余晖,俯瞰太原的全景。我想,一天的疲惫也都该在脑后了吧。“不到晋祠,枉来太原”,可到了那里,更像个渴望知识的孩童,紧跟着讲解员的身后,虽一知半解,但也有一丝的满足!晋祠原名为晋王祠,初名唐叔虞祠,是为纪念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后被追封为晋王)及母后邑姜后而建的,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皇家园林,现存有300年以上的建筑98座,塑像110尊、碑刻300块、铸造艺术品37尊。是宗祠祭祀建筑与自然山水完美结合的典范。其中难老泉、周柏、圣母像被誉为“晋祠三绝”。这其中还有许多美丽的传说。最喜欢王氏宗祠门前的两棵银杏树,想象着每到秋季,金黄的叶子落满门前,一定很美!离开太原时,去住宿附近的汾河公园走了走,很喜欢那儿的宁静!</h3> <h3> 五台山</h3><h3> 行观流水坐看云 一缕清风听静音</h3><h3> 莫道人间无净土 五台月瘦香火歆</h3><h3> 始终对五台山有一种误解,以为是一座可以登顶的山峰,到了这里才晓得得,五台山原来是由五台,即东台、西台、中台、南台、北台五座山峰和山下现遗存的123处寺院组成。五台山的寺庙始建于东汉永平(58年~75年)年间,后经历代扩建到唐代全盛时期寺庙多达300余座,是我国佛教名山之首。大都来五台山的人都怀着一颗虔诚的心,所以大家基本都是游览寺庙,两天我们游览了菩萨顶,殊像寺,广化寺,五爷庙和黛螺顶。感觉每个寺庙供奉的佛像大同小异,导游讲走下菩萨顶的108级得台阶,可以忘却人世的108种烦恼和磨难。也小心翼翼的虔诚走下。但想想康熙寻父,都和顺治擦肩而过。烦恼和磨难是生活馈赠给我们的历练,只有用心去化解!才能在生活中不断成长。都说去五台山不是旅行,而是朝圣!说不出什么感觉,看着很多人的虔诚,有一种感动和震撼,但依旧相信,佛主在心中,膜拜只是一种形式。一心向善,存佛于心。随性,随缘,随遇而安才是生活的本真。与欣赏寺庙的建筑和虔诚的人们相比,我更向往登顶北台,站在五台的最高峰一定别有一番心境,也向往东台的日出和西台的云海!虽未能实现,但留一份向往一份期待,何尝不是一种美好!</h3> <h3> 王家大院</h3><h3> 晋商巨贾有遗宫 气势恢宏王者风</h3><h3> 画栋雕梁连广宇 宛如走进紫禁城</h3><h3> 山西有很多的大院,记载着晋商的发展。乔家大院,王家大院,曹家大院,李家大院,常家庄园等。其中乔家大院和王家大院最为有名。之所以选择王家大院的原因,是因为她有乔家大院的5倍大,被誉为“民间的故宫、山西的紫禁城”这称谓足够吸引人吧!走进王家大院,也的确没有令我们失望。这里的建筑,有着"贵精而不贵丽,贵新奇大雅,不贵纤巧烂漫"的特征,凝结着自然质朴、清新典雅、明丽简洁的乡土气息。院里是一个砖雕、木雕、石雕的海洋,并且每一块雕刻都精美绝伦、寓意深刻。将花鸟鱼虫、山石水舟、典故传说、戏曲人物或雕于砖、或刻于石、或镂于木,在这里儒、道、佛思想与传统民俗文化完美的结合在一起。最主要的是她展示出来的治家的理念,我觉得就是现在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走在这样一个深宅大院,也在想,每个豪华的背后都有咬紧牙关的付出和不懈的追求!羡慕的同时更是对她们充满崇敬!乐享安贫也是一种品质,喜欢安贫中稳稳的幸福!</h3> <h3> 洪洞大槐树</h3><h3> 春秋风雨几沧桑,浪迹天涯走四方。</h3><h3> 陌路相逢询故地,洪洞槐树是吾乡</h3><h3> 洪洞县这个地名不陌生,是从一部戏曲《玉堂春》里的片段《苏三起解》认识的,但对这部剧却完全不了解。只知道这是一个历经曲折但却有着完美结局的一个故事。而洪洞大槐树的祭祖却源于元末明初,中国许多地方省大量难民流入山西,致使山西成了人口稠密的地区。明朝推翻了元朝之后,为了巩固新的政权,发展经济,增强国力。朱元璋根据当时国家的现实状况作出了一个大的决策——“移民屯田,开垦荒地”,由此拉开了—场轰轰烈烈移民活动。现在这些移民的后人已经是遍布神州大地、天涯海角。所以每一年都有很多的人来这里寻根祭祖。每年的清明是这里最热闹的时候。导游讲,要是知道自己的祖先是不是这里的,就是看自已的的小拇指脚指甲盖,只要指甲盖是两半的,那你就是这里移民的后代。我好像不是呀,顿时觉得轻松了很多。见到祖先岂有不拜之礼。其实不是不敬重,而是讨厌各种形式!很喜欢进门后的“根”字屏风,她在提示人们寻根的同时,更不能忘本!孝,更是一个人该具有的良好品质。只希望自己别有“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更喜欢那里的槐树,有一种春天般的嫩绿,听说这种槐树叫国槐,绿叶和开花比别的槐树晚!原来唯美的事物总有她的低调,不张扬,不争秀!</h3> <h3> 壶口瀑布</h3><h3> 随心所欲黄河水,倒海翻江下吉州。</h3><h3> 壶口生由豺豹胆,敢将天水肚中收</h3><h3> 在山西的几日,曾经到过一个寂静的小山村,体验着不一样的风土人情,忘不了两位质朴,热情的老人!遥望梯田,近观窑洞,感受着没有任何修饰的一种美,而这种美却是最能浸入人心的!被这种自然的美感动着,同时也祝愿这里的生活也越来越富足!</h3><h3> 第一次见黄河就在最气势磅礴的一段,感觉自己很幸运!都说黄河把她的魂给了晋陕段,相信这也一定是晋陕的骄傲!古人就有“源出昆仑衍大流,玉关九转一壶收。”正是对壶口这一景象的真实写照。壶口瀑布是中国第二大瀑布,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黄河奔流至此,两岸石壁峭立,河口收束狭如壶口,故名壶口瀑布。瀑布上游黄河水面宽300米,在不到500米长距离内,被压缩到20-30米的宽度。1000立方米/秒的河水,从20多米高的陡崖上倾注而泻,形成”千里黄河一壶收”的气概。站在岸边与瀑布零距离接触,只能用“震撼”二字来形容那时心情。看那黄色的巨浪从天而降,激流澎湃,浊浪翻滚,水沫飞溅,狂涛怒吼,声震数里,心都跟着起伏,血都随之沸腾,不由自主地想起《黄河大合唱》,“风再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种气势只有到过这里的人才能体会,听着黄河大合唱,看滔滔河水奔流直下,感觉到一种灵魂的升华!有激情才会有不一样的精彩!<br></h3><h3> </h3> <h3> 平遥古城</h3><h3> 谁建遥城领风骚,如椽大笔纵情雕。</h3><h3> 彪炳青史流千古,再继辉煌看今朝</h3><h3> 平遥古城位于山西省中部平遥县内,始建于西周宣王时期(公元前827年~公元前782年)。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在旧墙垣基础上重筑扩修,以后景泰、正德、嘉靖、隆庆和万历各代进行过十次的补修和修葺。康熙四十三年(公元1703年)因皇帝西巡路经平遥,又增加了东西南北四大城楼,使城池更加雄伟壮观。平遥城墙总周长6163米,墙高约12米,把面积约2.25平方公里的平遥县城分隔为两个风格迥异的世界。城墙以内的街道、铺面、市楼及所有建筑全部保留明清形制;城墙以外则是高楼大厦车水马龙的现代化新城 。</h3><h3><br></h3><h3> 从壶口瀑布到平遥,已经是傍晚。沿着护城河,欣赏着青砖筑起的高大城墙,不知不觉走近城内。古香古色的建筑中商人的吆喝声此起彼伏,到也不失和谐。但总得别别扭扭。如果没有这些商家的加入,古城是不是另外一种景象,行走的人们是不是也多了几分儒雅的气质,觉得自己太过挑剔。因为时间关系,只走了最繁华热闹的一条街。凭着她是目前我国仅有的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产获得成功的两座古县城之一(另一座为丽江古城)。平遥古城应是一本厚重的大书,她需要我们慢慢地阅读、欣赏、品味。期待有一天可以重新走在她沉淀着文化的街道,欣赏着每一座闪烁着智慧的建筑,抚摸着渗透着古朴的每一块青砖,听每一件文物中蕴藏着的故事。感受她的平常却不平凡,遥远,却不陌生!</h3> <h3> 云冈石窟</h3><h3> 香龛梵宇瑞云飞,壁峭窟幽紫气吹。</h3><h3> 晋北祥和天地阔,僧罗五万撒金辉。</h3><h3> 云冈石窟是北魏时期留下的佛像石窟雕刻群,是世界文化的遗产。它位于大同市武周山南麓,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1公里。存有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2个,石雕造像51000余躯,是目前中国规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与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和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艺术宝库。</h3><h3> 云冈石窟距今已有1500年的历史,是佛教艺术从古印度沿着丝绸之路传到中国后,第一次由一个民族用一个朝代雕作而成皇家风范的佛教艺术宝库,是公元5世纪中西文化融合的历史丰碑,云岗石窟就是一部北魏鲜卑族的教科书,洞中每尊像、每幅画都在讲述着一段历史故事。石窟中有一尊高僧塑像名叫昙曜,云冈石窟最初就是由这位高僧主持开凿的,其雕刻技艺继承并发展了汉代的优秀传统,吸收并融合了西方艺术的精华,创造出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第16至20窟就是这座著名的“昙曜五窟”。</h3><h3> 为了能够游览云岗石窟,我们专门绕路从大同方向回家。很庆幸一家人的决定。赞叹石窟中一幅幅精妙绝伦的壁画和惟妙惟肖的佛像的同时也让我对佛有了重新的认识。当来到第五窟足足17米高的最大的一尊佛像一一释迦牟尼像前,相信每个人所仰视的不止是佛的高大,主要的是被祖先的智慧和精妙绝伦的建筑技艺而征服。古人把希望都寄托给佛祖,就给佛创造了无比高大的身躯和赋予佛无边的法力。给予自己一种精神寄托,这种精神寄托因为佛是慈悲济世,普度众生。那一刻,终于理解了信佛人的虔诚。相信他们的那份执着必定感动佛主,也相信佛主一定会庇佑善良的天下苍生!在20窟见到了教科书上的插图,一阵惊喜。每一个石窟内都注明不许拍照,在佛主面前,不敢不遵守规则,把那一尊尊高大的佛像存在记忆里,有一天也许会淡忘她的模样,但对佛的敬意一定一直在!</h3> <h3> 悬空寺</h3><h3> 拔地插天九丈三,恒山美寺半空悬。</h3><h3> 青云平步听宫语,我与神灵自有缘</h3><h3>  悬空寺以“奇、险、巧、奥”著称,即选址险,结构巧,文化多元,内涵深奥,堪称世界一绝。《时代周刊》将其与意大利的比萨斜塔并列,称它们是“世界岌岌可危十大建筑”之一,是我国现存唯一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独特寺庙。她面朝恒山,背倚翠屏,上载危岩,下临深欲,楼阁悬空,结构巧奇。寺下岩石上的“壮观”二字,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所题。“壮”字还多了一点,寓意比壮观还多一点!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唷其为“天下巨观”。</h3><h3>  悬空寺是这次旅游的最后一站,一路驱车,不敢怠慢。到达那里距离景区关闭只有20分钟的时间了,售票员告诉我们,只要进入景区,游览的时间就不受限制了,匆忙买票进入景区。避过人群高峰期真好,拍照,登顶都不用排队,更不用时间的限制。美美的享受着这一切!走近悬空寺,真的有“ 悬空寺,半天高,三根马尾空中吊。”的感觉!看似岌岌可危,实则稳如泰山,这就是奇迹。登临悬空寺,攀悬梯,跨飞栈,穿石窟,钻天窗,走屋脊,步曲廊,左右回旋,忽上忽下,婉约置身于九天宫阙,大有腾云皈梦之感。</h3><h3> 是什么原因使悬空寺可以历经千年而不倒呢?经专家考古研究发现,寺的所有楼阁和栈道下面都埋有横梁,这些横梁共27根,直径50厘米左右,成45度角深嵌于岩石之中,外露部分只有三分之一约一米左右。正是它们支撑起了这座空中楼阁。20世纪90年代,文物部门曾试图更换部分横梁,却无法将其从石孔中拔出。专家们发现,所有的横梁都做过独特处理,插入石孔中的一端打上了楔子,打人洞内楔子会撑开横梁,牢牢地卡在石壁上,它的作用类似于今天的膨胀螺丝,打得越深,固定越牢。浑源县历史上曾有过多次地震的记载,最近40年也发生过两次六级以上地震,其中一次使浑源县城三分之一的房屋倒塌,而悬空寺却安然无恙毫发未损。再一次对先人的智慧肃然起敬!</h3><h3> </h3> <h3> 这是一段向往了许久的特殊旅行,一路亲情和友情的陪伴比风景更醉人。珍爱亲情,珍惜友情,呵护生命中所有美好的遇见!</h3><h3> (文中的诗词来源于网络)</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