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红色之旅 <h3><b> 7月8日,出发!</b></h3><h3><b> 一行人,一路飞歌,前住红色教育基地!体验红色之旅。</b></h3> <h3><b> 飞奔于最美的雅西高速,过桥穿洞,传说中十公里的“阴阳界”泥巴山隧道后即是汉源仙境……</b></h3><h3><b> 仙宫!飘渺……</b></h3> “惊险”安顺场 <h3><b> 安顺场古镇,古名“紫打地”,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在松林河与大渡河交汇处,是省级历史文化名镇,以“翼王悲剧地、红军胜利场”而闻名。</b></h3><h3><b> 在中国近代史上安顺场曾发生了两起具有重要影响的历史事件:</b></h3><h3><b> 1863年5月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在此全军覆灭;1935年5月红军在此取得强渡大渡河的胜利,打破了蒋介石要朱德、毛泽东成为“石达开第二”的迷梦。</b></h3><h3><b> 安顺场强渡大渡河的战斗,也是长征途中的一次著名战斗,是中国革命的关键,这次战斗的胜利使部队增强了信心,鼓足了勇气,为作战胜利打下了坚持的基础。</b></h3><h3> </h3> <h3><b> 古镇长街中,绿树茵茵,或漫步清凉,或驻足留影,惬意于这仲夏山水间的清爽。</b></h3><h3><b> </b></h3> <h3><b> 参观安顺场八一希望小学。</b></h3><h3><b> 一座“红色”小学,红色旗帜,红军雕塑,红色标语,红色诉说……</b></h3> <h3><b> 我们一路来到安顺场中国工农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馆,位置就在当年红军强渡大渡河的遗址上。</b></h3> <h3><b> 在安顺场中国工农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碑前,一面鲜红的党旗迎风飘扬,高举拳头、重温誓词!</b></h3> <h3><b>第一支部合影。</b></h3> <h3><b> 红军渡,坚毅而且富有诗意的名字,渡口岸线迂回曲折,河面波涛涌,白浪翻飞。河边山峦叠翠,茶果飘香。虽说己是夏日,河畔却是山风送爽……</b></h3> <h3><b> 听导游讲石达开的悲壮,红军的勇猛。</b><b>叹石达开的无助,红军的无畏。</b></h3> <h3><b> “指点江山”图……</b></h3><h3><b> 有严重摆拍的嫌疑……</b></h3> <h3><b> 安顺场渡口,地势险要,河宽300多米,水深30多米,流速如箭,河底乱石嵯峨,水面湍急,无数旋涡飞旋着奔向远方……</b></h3><h3> </h3> <h3><b> 纪念馆今天没开馆!遗憾!</b></h3><h3><b> 据说有当年勇士们用过的船(复制品),在网上收了一张:昂首的船头,破浪渡河,何其威武……</b></h3> <h3><b>翼王石达开群像。</b></h3> <h3><b>红军强渡大渡河!</b></h3> <h3><b>红军指挥楼。</b></h3> <h3><b>嗯,一群“红色”的人儿……</b></h3> <h3><b> 远处飘扬的红旗似乎在诉说传奇……</b></h3> <h3><b> 再回首,强夺安顺场。看剧!看剧!剧透:</b></h3><h3><b> 经过挑选的17名红军突击队员登上渡船,每人一把大刀,一支冲锋枪,一支短枪,还有8颗手榴弹。当年5月25日上午,强渡开始了。一时间,密集的枪声伴随着轰鸣的涛声响彻整个大渡河上空。神炮手赵章成仔细瞄准,一发炮弹就把对岸渡口的敌军碉堡送上了半空……</b><br></h3> <h3><b>强悍的感觉!</b></h3> 惊艳磨西镇 <h3><b> 磨西,为古羌语,意为宝地。磨西古镇历史悠久。</b></h3><h3><b> 岁月沧桑,斗转星移,人们从坐落在古镇中的众多明清古建筑中,还能窥探出其久远的历史痕迹。</b></h3><h3><b> 在海螺沟成为旅游热点地区之前,磨西古镇是以摩西会议而出名,现在磨西古镇也成为中外游客游玩海螺沟冰川的基地。</b></h3><h3><b> 古镇中有许多古色古香的客栈,众多银方门口有工匠在打造有民族特色的银器饰品,装饰独特的酒吧透出浓浓的文艺范儿,人们在此小憩、喝酒、一展歌喉……</b></h3> <h3><b>彩色磨西。</b></h3> <h3><b>转经筩,寻信仰……</b></h3> <h3><b> 磨西古镇是红军长征进入甘孜藏区的第一镇。1935年5月29日,毛泽东,周恩来等在教堂神甫房开会,具体部署了夺取泸定桥的方案和研究北上抗日的方针,史称“磨西会议”。</b></h3><h3><b> 传奇的地方有美丽的人儿, 红色的地方必定有红的人儿……</b></h3> <h3><b> 毛泽东的《十六字令 》,何等潇洒和霸气:</b></h3><h3><b> 山,快马加鞭未下鞍。</b></h3><h3><b> 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b></h3><h3><b> 山,倒海翻江卷巨澜。</b></h3><h3><b> 奔腾急,万马战犹酣。
</b></h3><h3><b> 山,刺破青天锷未残。</b></h3><h3><b> 天欲堕,赖以拄其间。</b></h3> <h3><b> 磨西古镇,还有一座法国传教士建造的天主教堂,中西合并的建筑形式别有情趣,为古镇增添了一抹神秘色彩。</b></h3> <h3><b> 毛爷爷住过的旧址,依然保存完整,好有气场的地方!</b></h3> <h3><b> 伟岸!这个词用在这里非常合适,还有光芒万丈的感觉!</b></h3> <h3><b> 嗯,这叫“诗和远方”……</b></h3> <h3><b> 嗯,这叫“运筹帷幄”……</b></h3> <h3><b> 长富同志和几个小孩子重温”战斗”时光,还自带“音响”:装弹,开炮,“啾——”“轰——”……</b></h3> <h3><b> 悠悠时光,宁静、祥和、惬意……如故。</b></h3> <h3><b> 夜幕降临,朗月、清风、华灯……依然!</b></h3> <h3><b> 百年风韵,古朴无华,红色小镇,隐隐于市,值得一游。</b></h3> 惊叹泸定桥 <h3><b> 9日,天空洒了小雨,小镇空气清新,凉风习习。</b></h3><h3><b> 一小时车程抵达泸定,闻名遐迩的泸定桥,我们来了!</b></h3><h3><b> 此处远观……</b></h3> <h3><b> 河边山坡上古建筑是历史悠久的观音阁,当红军飞夺泸定桥时,它是红军的“飞夺泸定桥点指挥部”和炮台、机枪阵地,正是在它的掩护下,红军的22勇士从13根铁索上奋勇爬过,粉碎了蒋介石让朱毛“成为第二个石达开”的梦想。</b></h3> <h3><b> 泸定桥两端的桥头堡为木结构清代建筑,风格独特。红墙青瓦,檐上饰以城墙垛口的造型,檐下雕画人物花卉图案,顶上两只相对的凤凰内侧又雕了两条穿云而来的戏珠蟠龙。</b></h3><h3><b> 匾上“泸定桥”三字是康熙亲笔所书。</b></h3> <h3><b>嗯,记住我们艳玲老师的“英姿飒爽”!</b></h3> <h3><b>嗯,二支部合影。</b></h3> <h3><b> 这是当年康熙皇帝的御碑,正文为“泸定桥”,而横批为“一统河山”,可见康熙对当时疆土完整的意愿;而反过来看,“山河统一”又表现了他对疆土完整统一的一种喜悦。</b></h3> <h3><b> 一座城,一架桥,一个传奇。</b></h3><h3><b> 泸定桥让人惊讶的是,链接的铁链3百多年仍在使用。泸定桥建于康熙年间,全长达到104米左右,整座桥由13根锁链组成,重达40余吨,上面大部分铁链经历3百多年仍在使用,</b><b>据说,在当初建造之时,在铁环上标注有对应生产工匠和监督人的名字,实行重大工程终生责任制,所以每一位参与建造大桥的工匠都很用心负责,因此质量有了保证。泸定桥的铸造和安装,</b><b>实在不得不感叹古人的智慧和厉害。</b></h3> <h3><b> 红军强夺时的桥……</b></h3> <h3><b> 今天我们走过的桥……</b></h3> <h3><b> 踏上泸定桥,透过铁索上的木板空隙往桥下看,一贯不会恐高的我竟也有了少许晕眩——大渡河水太过湍急,漩涡晕人,滚滚向前,即使在大白天,我也只敢顺着中间铺得比较密实的木板行走。</b></h3><h3><b> 可一旦遇到人群涌来,摩肩接踵,桥摇晃得厉害,又不得不把脚跨到能看到河水的稀疏木板上时,心慌的感觉就异常明显,不得不把稳扶手,小心翼翼地向前行。</b></h3><h3><b> </b></h3> <h3><b>抓住机会,桥还没多晃,拍一张!</b></h3> <h3><b> 这是勇敢的艳玲同志,恐高,晕“桥”……抓住另一位老师,颤颤巍巍地终于过来了!可那脚,依然不听使唤……</b></h3><h3><b> 诶,同志,要勇敢哦,呆会还要过桥哦,车在河对岸……</b></h3> <h3><b> 真的无法想像,上有枪林弹雨,下有咆哮激流,铁索晃悠……那22位勇士如何发起强攻,抢占桥头??可是,他们做到了!!</b></h3><h3><b> 一种无形的精神和力量涌满全身……</b></h3> <h3><b> 又摆拍!</b></h3><h3><b> “啊!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尽折腰……”</b></h3> 惊瞻纪念馆 <h3><b> 在泸定,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碑是泸定的标志之一,是游客必到之处,就像人们所说的:来泸定,不到纪念碑等于没来过泸定。</b></h3><h3><b> 纪念碑是两位老一辈革命家同时提名的纪念碑,全国仅此一座:邓小平同志为其题写了碑名,聂荣臻元帅撰写碑文。</b></h3><h3><b> 碑体为铁索抽象几何体造型,错落有致,就像一只凌空发射的机枪,它象征着毛泽东同志所说的:枪杆子里出政策的革命武装斗争理论。</b></h3><h3><b> 近看碑体棱角凹凸有致,线条环环紧扣铁锁链。旁边是两位红军战士铜像,在铁索上攀援,一个举枪射击,一个挥臂投弹,让我们再次领略到英雄的红军战士毫不畏惧,冲进火海,飞夺泸定桥的场面。</b></h3><h3><b> 据说碑体里面“别有洞天”,可以爬至顶端,因为修整,暂不开放,遗憾!</b></h3> <h3><b> 朱德总司令在长征回忆中题词“万里长江犹忆泸关险”,充分说明了红军长征飞夺泸定桥的艰险与壮烈。</b></h3><h3><b> 纪念碑下的22块英雄碑反有5个有姓名。那些英勇的身姿和名字却随后就湮没在历史的烟尘中,难以寻觅,不得不说是一件遗憾的事情。</b></h3><h3><b> 而像他们一样,为了理想信念,默默付出,没有留名的勇士,在中国革命史上又是何其多!</b></h3> <h3><b>馆内雕塑和展示……匆匆一瞥。</b></h3> <h3><b> 纪念馆里有敬献的鲜花,红军的功勋永存,红军精神万岁。</b></h3> <h3><b> 再一次踏上泸定桥,成为泸定桥的一道风景,回想当年的“硝烟”,品味当今的祥和……</b></h3> <h3><b>嗯,“恐高”的老大……躲在后面,勇敢过挢了!赞!</b></h3> <h3><b> 尹爷爷,在桥上的每一步都走得很踏实,很稳重……在平安同志的牵引下平安抵达!都是好同志!赞!</b></h3> <h3><b> 来,听听河水的“咆哮”,听听铁索的“歌唱”,看看摇晃的桥儿,团结的人儿……</b></h3> <h3><b> 看剧,看剧!</b></h3><h3><b> 飞夺泸定桥狼烟滚、枪声紧、军号催,我英勇的红军敢死队向桥对岸发起了猛烈的冲锋,不时有人倒在桥上,或者像石头一样坠落于滚滚的江水中,激起一个个生命的咏叹号……但没有人退缩,人们的眼睛里无不喷射着怒火,嘴里喊着“前进,冲啊”,前赴后继,艰难掘进,用不屈的意志谱写了一曲曲生命的赞歌——为什么花儿这样红?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b>
</h3><h3> </h3> 忠实记录 <h3><b> 红色之旅,红色学习,一路记录……工作照也该“红”!</b></h3> <h3><b> 今天,我们奔跑,向着目标加速;攀登,迈向新的高度;生长,汇聚蓬勃力量。重温历史,对于有坚定信仰的人们来说,无疑,这是又一次精神的重塑、灵魂的洗礼!</b></h3><h3><b> 今天,有一种征程叫前赴后继,初心在誓言中镌刻,使命在奋斗中坚定。 珍惜今天,努力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b></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