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若尔盖大草原,花湖像一个平静的老人,静静地诉说着那段历史</h3> <h3>川西若尔盖草原·花湖</h3><h3> 出行:从黄龙的九寨沟机场驱车沿312国道往兰州方向的上百公里路段两旁都是若尔盖大草原,有花湖、黄河九曲第一弯两个主要游览景点。</h3><h3> 小贴士:若尔盖草原最适宜自驾车游览,沿途风景辽阔壮美,可随时停下车体会草原的舒展。一般是游览完九寨沟、黄龙后经川主寺驱车前往黄河九曲第一弯和花湖景区,单程约200公里。可住宿在若尔盖县城或唐克镇。</h3><h3> 游览提示:黄河九曲第一弯在唐克镇,因海拔较高,建议坐登山大电梯到山顶,而后沿木栈道下山,游览时间3小时。此地距花湖115公里,花湖是草原上的一个湖泊,新建的木栈道穿过沼泽,游览时间为3小时。</h3><h3> 注意事项:六七月份是草原最佳的游览季节,冬季寒冷萧条。此地海波都在3500米以上,慢走少剧烈活动,注意高原反应。</h3> <h3> 红军在此过草地</h3><h3> 作者 韩维民</h3><h3><br></h3><h3> 人能走多远?想起了那句名言:“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现在的人们更愿意拥挤在喧闹的都市里,脚下的路在菜市场和写字楼之间丈量着,所谓的远方都在茶余饭后的电视里,退休的爷爷奶奶叫孙子孙女缠绕的只剩了洗衣机和灶台。</h3><h3> 其实,走出去,海阔天空,总会发现一种久违的感动。</h3><h3>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红军长征出发85周年。在这样巨大的鼓舞面前,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去寻访当年红军长征走过的足迹,去找寻一些我们早已经丢失掉的东西,我和我的老同学们来到了四川若尔盖大草原。</h3><h3> 若尔盖大草原是我国三大草原湿地之一,这里海拔3500米,这里人烟稀少、高寒缺氧,这里沼泽遍布、雪山晶莹。上世纪七十年代我们在上中学的时候就知道红军爬雪山、过草地,在一个叫“毛尔盖”的地方和张国焘分裂红军的企图进行了坚决的斗争。</h3><h3> 若尔盖、毛尔盖都在长达百余公里的草地上,藏语的意思是“牦牛喜欢的地方”。</h3><h3> 6月的若尔盖,水草开始丰盛起来,新近开发出的“花湖”景区就在巨大的沼泽上面,那一汪汪湖水围住的湿地,像星罗棋布的巨大棋盘,从雪上脚下一望无际地铺展开来。我们走在没有栏杆的木栈道上,似乎置身于悬崖边缘,大有“一失足便成千古恨”的感觉,想想85年前的红军,是怎样用身躯和性命蹚出了一条胜利的道路?</h3> <h3> 天高云淡,水草苍茫,有几只丹顶鹤在风中散步,野花斑斑点点地睁着眼,世界在这里安静成沉思。一垛垛水草星罗棋布地簇拥着深潭,游人的倩影浓缩成了斑斑点点。</h3><h3>85年前,这里发生了什么?</h3><h3> 开国上将王平生前回忆,大部队过了草地之后,彭德怀说,还有队伍没跟上来,让他回去找。王平带着一个营走到班佑河边,远远看见几百个小战士背靠背地睡着了。他勃然大怒,大喊,无应答;上前推他们,推一个,倒一个。原来,这700多个小战士都在饥寒交迫的睡梦中死去了。“你知道那天有多安静吗?鸟儿都不飞,鸟儿都不叫。我把他们一个个放平,他们还都是一群孩子呀!”说这番话时,王平上将老泪纵横。</h3><h3> 红四方面军在错误的指挥下,曾三过草地。老红军宋云鹤说:“重返草地时,每走不远,就会遇到红军战士的遗体——那都是第一次过草地时牺牲的战士,全保持着当初的样子。有的,两三个人倒在一起;有的,呈往前爬行的姿势;有的,手里还攥着泥土和青草。”三过草地,红四方面军印象最深的不是危险的沼泽,而是遍地的忠骨。</h3><h3> 老红军谢宝金,虽然已经去世30年,但他的故事仍然被老百姓传颂着。长征途中,这位身高近1.9米的红军战士,有项特殊使命,就是和战友一起抬军委发报用的发电机。全连120人牺牲得只剩他们3人,过草地时饿的连草根都嚼不动了,有人说把发电机扔下吧,人都保不住了,还顾得上发电机?他说:革命没有我可以,没有发电机可不行!我们要靠它夺取全国胜利呢!于是,就一个人背着近70公斤的发电机,从草地一直背到延安。全国解放后的一年,他在军事博物馆看到自己背的发电机,扑到展柜上,泪流满面。</h3><h3> 开国将军吴瑞山谈到自己的弟弟时眼角湿润了:“过草地第五天,什么吃的也没有了,我从地里捡来一粒花生米,和弟弟掰成两半分着吃。第七天,只有草根了,人饿得双腿发软、两眼发花,在草地上行走,轻飘飘地一头栽倒就起不来了。第九天弟弟躺在草地上,瘦骨嶙峋,奄奄一息。我扑上去抱起弟弟的头,哭喊弟弟的名字,说再坚持一天,就可以走出草地了。然而,弟弟无力地看了我一眼,缓缓地闭上了眼睛…… ”吴瑞山没有来得及掩埋弟弟的尸体,只把他抱到一棵杨树下,就匆匆随部队出发了,第十天他走出了草地。</h3><h3>据记载,死于草地的红军一万余人。</h3><h3> 今年的若尔盖依然水草丰茂,今天的“花湖”已经换了人间,时光一晃85年,红军战士小则十几岁,大则四五十岁。现在的年轻人经历了什么?英烈的尸骨就在我脚下的深潭里吗?还能听见红军战士陷入沼泽的呼喊吗?</h3><h3> 天高水长,云压山低,年年草地自丰茂,风吹花湖霞光稀。那些散落在这里上万名烈士的影子,如同迎面扑来的海浪,一波又一波地撞击着我们的心房。</h3> <h3> 想起这些故事,我一直在思索:红军战士、万里长征,从人格魅力到精神境界,这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逆境搏击,真理的探索和追求就是建立在千千万万个先烈前仆后继的身躯上。爱因斯坦说:“由百折不挠的信念所支持的人的意志,比那些似乎是无敌的物质力量具有更大的威力”。长征精神,正是中国工农红军千百万将士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铸造而成,是人类历史上英勇无畏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典范,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更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h3><h3> 杨成武将军身边有一个不满18岁的小宣传队员,过草地不久他倒下了。临终前,他用微弱的声音对杨成武说:“政治委员,我不行了,感谢你对我的照顾。我知道党的事业一定会胜利!革命一定会胜利……”最后,经过一阵急促的喘息,他说:“希望党的路线胜利,革命快胜利。胜利后,如果有可能,请告诉我家里,我是为执行党的路线,为了革命的胜利牺牲的!”</h3><h3> 听完这段故事我满含眼泪,放眼无际的草地,一本历史教科书铺展开来,值得我们深读,值得我们反思,值得我们迈开探寻的脚步直到永远。</h3><h3> 二〇一九年七月四日</h3> <h3>我们青岛九中73届老同学结伴来到若尔盖大草原,结伴来到花湖,寻觅红军的故事,验证今生的理想</h3> <h3>有丹顶鹤在悠闲散步,这是红军的倩影吗?</h3> <h3>草原上开满了星星点点的野花,那是红军烈士们的眼睛么?!</h3> <h3>若尔盖大草原啊,你传送着多少红军的故事,你永远唱着红军的赞歌</h3> <h3>天高云淡,85年后的今天,草地上修建了长长的木栈道,把红军的脚印叠加在我们的足迹上</h3> <h3>不忘历史,继往开来,我们这些老同学用毕生的精力,终于实现了当年红军的梦想,我们无愧于历史,我们无愧于今天这个伟大的时代</h3> <h3>谢谢大家欣赏,请不要打钱,再次谢谢!!!</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