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河南“20年后拦路打老师案”近日宣判,法院一审判决被告人犯寻衅滋事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半,后者当庭表示上诉。</h3><h3> 年幼时的体罚伤害有多深?会持续多久?答案是,被体罚者可能会牢记一辈子。这个案子一审宣判后,我与几位同事同桌午餐,大家通过这起案件,纷纷讲起了自己或者孩子被体罚的故事。</h3> <h3> 一位七零后的同事,他的儿子今年刚刚高考,他说,儿子小学时有一段时间,脖子后常出现红肿现象,一开始以为是同学间打闹造成的,便没有在意,有一次比较严重,才逼问儿子,儿子无奈才说出是老师干的,老师说他不听话,所以经常用手掐他。</h3><h3> 这位父亲知道后,并没有觉得这是一件很严重的事。他只是跑到学校告诉老师,孩子不听话,体罚孩子完全可以,但不要触及一些脆弱部位和敏感地方,以免给孩子身体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h3><h3> 他只是关心孩子的身体健康,至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和精神健康,他是没有顾及的。</h3> <h3> 随后,一位八零后女生也迫不及待地说起了自己的遭遇。她来自广东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她说小时候,也因为不听话,经常被老师打手掌心。</h3><h3> 挨打了,还不能告诉家长。她妈妈要是知道了,肯定又是一顿臭骂甚至体罚。她妈妈的逻辑是,“肯定是你犯了错,否则老师怎么会无缘无故打你呢?”</h3><h3> 同桌的一位九零后来自东北,这位帅气的大男孩清晰地记得自己被两位老师打了,一位男老师,一位女老师,两位老师让他印象深刻,几次挨打的经历,每个细节,他都终身难忘。</h3><h3> 最可怕的是,同桌一位九零后父亲发言了,他说,自己的儿子才11个月,但是已经学会了打人。这位父亲说,儿子现在太小,体罚他还不到时候,因为他还不懂体罚的用意。等儿子两岁了,如果他还打人,大人就要打回去,以牙还牙,让孩子感受到被打的痛,从而不再打人了。</h3><h3> 看明白了吧?从七零后到九零后,每个年龄层都有被体罚的经历。更让人悲哀的是,我们依然还有受过大学教育的九零后认为体罚必不可少。</h3> <h3> 中国传统教育信奉体罚的功效,教书先生常备戒尺等惩戒的法宝。老百姓也世代相传“不打不成才”“不打不成器”“棒头出孝子”“黄荆条下出好人”等“金玉良言”。在《红楼梦》中,就有贾宝玉被其父贾政大板伺候的情节。</h3><h3>这些都是贯彻这种体罚教育哲学的结果。</h3><h3> 如今的成年人,在成长过程中,完全没有受过体罚的很少。即使没有被打巴掌、抽鞭子,那被罚站、被留堂,被罚抄写课文和被罚做清洁,总是有的吧?很多人小时候被体罚了,长大后作为家长也不自觉地用体罚来代替教育。</h3><h3> 就像我那位九零后同事说的,小孩子打人,我才要打他,让他知道打人会很痛,会伤人,这有什么不对的?如果不这样做,还有什么好办法呢?</h3> <h3> 小孩子打人是错的,家长再去打小孩子,难道不也是错的吗?家长既然说打人是不对的,那家长为什么可以去做错事?那不是等于告诉孩子,家长有权威,所以可以去做错事吗?这样达不到真正的教育目的。</h3><h3> 如果小孩子犯错了,一定要耐心地跟他讲道理,让他明白他的行为是错的,并且要让他受到相应的处罚。这种处罚方式可以是减少他游戏的时间,减少他的零用钱或零食等等,这样一些孩子很喜欢做的事情,让他真正建立起一种思维,那就是犯了错一定会受到相应的处罚。</h3><h3> 身教重于言传。孩子不光看父母怎么说,更在看父母如何做。要想让你的孩子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做家长的首先要率先垂范。</h3><h3> “20年后拦路打老师案”之所以引起如此大的社会反响,除了当事人的过激做法外,也与这种体罚教育哲学依然在深刻地影响着社会有关。</h3><h3> 体罚教育哲学在中国流传几千年,可谓根深蒂固,要想改变,绝非百十年就可以完成的。希望每个人能够以此案为契机,反省和检视自己身上及周边的类似现象,真正让我们摆脱体罚这种教育哲学的毒害。</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