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西南自由行之第八天:大理古城</h3><h3> 云南和四川一样,来一次根本转不完应去的景点,索性就慢点,每到一处,便住个两三天,慢慢的看,慢慢的走,我喜欢这种旅行。</h3><h3> 我们住在高铁站所在的下关镇,位于洱海的南岸,是自治州政府所在地。洱海码头就在我楼下的马路对面。从驻地去大理古城可乘公交车,车费不贵,每人只需3元,但路很长,20多公里中有几十个站——是些小村子。不时有带锄头的农民上下车。</h3><h3> 公路在苍山十八峰的脚下,山与公路之间是楼房。公路另一侧多是村落,且地势渐低,最低处便是青带般的洱海。</h3><h3> 我们在两天内来了两次古城。第一天中午饭后,乘23路从古城西南门进入。第二天上午乘8路车,从古城东门进,不久下起雨来,撑着伞把剩下的一半转完。</h3><h3> 大理古城的年代久远,多数是由少数民族在此建都。明朝,特别是清朝时期,云南提督府就设此处。当时全国提督府共设十二个,水师提督设三个,可见此处的政治与军事价值。我想不光是便于提督来看洱海吧。古城背靠的苍山由连绵的十八个山峰组成。大山深处就是著名的茶马古道,每年这里向外运出的茶叶就高达2500多吨。而那时的昆明还是一个滇池边的小村子。</h3><h3> 大理古城与平遥古城有相似之处。比如它们都是影响一方,甚至全国的重镇。平遥是当时票号的中心,大理是西南物流的中心。但城市规模而言,大理要比平遥大了许多,毕竟这里是影响东南亚的商贸中心,平遥只是一小县。说到县城,我们在闲转时偶遇大理的古县衙——中和居客栈。其大门与普通人家宽窄相似,只是多了几个台阶,显的几分高大,门洞有五米左右,右侧有门房,绕过影背是类似会客室的小厅,厅的左右有回廊相通,再向后是个四合院的格局,三面均为二层木制小楼。这是当地白族的庭院风格,官府也要入乡随俗。此时,几串红灯笼挂在二楼的檐下,院里绿树成荫,几把藤椅上放着彩色的坐垫,一壶红茶在飘着香气。门口的介绍显示,抗战时期,著名的中国远征军将领卫立煌,200师师长戴安澜将军曾在此处驻守,训练准备入缅的年轻战士。200师入缅后多次重创日军,是一支可以1对1与日军对抗的中国军队,在后来屡次担当后卫任务,在一次作战中,戴安澜将军身负重伤,但无药可治,200师的将士们争着抬自己的英雄师长,最终他们的师没有坚持到国内,没有回到他曾出发的地方,不幸以身殉国。他的遗体运回昆明时,全城民众为之送行。今天,能巧遇戴安澜将军曾居往的地方,真是三生有幸!向为国抗战的英雄们致敬。在77年后的今天,我来此处,仍感路途遥远,试想当年出国作战的将士们呢,而距此处328公里外的腾冲,埋着近万名抗战牺牲的中国青年军人,这其中就有800名参军的西南联大的学生兵们。十万青年十万兵,一寸山河一寸血,说的就是我们的远征军们。可见,清朝的提督府设在此处是有道理的。我们不能因为晚清政府腐败无能就去否定我们祖国那段历史。</h3><h3> 大理古城不是纯粹的景区,而是有着数万居民日常生活着的古城。说它古老,是因近千年的地区首府,说它是城,是因它四周城墙仍在,民众生活依然,如同附近的洱海一样,绵延不息。此处山多地少,游人多,于是大多房子改成了客栈,有民俗,有现代,有草根,有艺术等等,古城同时入住几万人是没问题的,就连被列入州文物单位古县衙都改成客房了,可见客房之多,待客之众了。</h3><h3> 现代的古城,古镇被商业化搞的像个大街市。古城中轴线的人民路与复兴路两旁全是商铺,按数量多少分类,依次是卖茶的,卖银器的,卖布衣的。当然卖小吃与水果的也很多。这些地方是吃货的所喜欢的,但确实不好吃。</h3><h3> 偏僻的小巷倒很美。除了可以欣赏风格各异的客栈外,每家工艺店门口的设计都各具特色。云南不缺名贵的木头。红木茶台横放门口,实木条櫈一边一个,是最普通的。云南更不缺花草,一阵小雨过后,全城的花在怒放,全城的草在吐绿,大叶的,油绿滴水,弱小的,浅绿抽条。一段枯树被做成船形,凹陷处已有移栽的红花在盛开。一个石糟被蓄满了山泉,睡莲下,几条小红草在吐气吞食。一个名叫“凡圣堂”的茶馆门口挂着一幅白土布对联——水唤叶醉香成茗,杯载山水观沉浮。一茎文竹绕在镂空的门上,给人一种禅宗的味道。</h3><h3> 我喜欢雨后的大理古城,人不多,街边的水沟,清水急流,喧闹而去,街心的石板如新,撑伞而行,远望苍山十八峰,苍翠雄壮,云雾已下山多时,围着小小的古城,似要把它抬上天界,让街市的万千红灯,变成世人眼中的星星。</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