蓉城印象

坐看云起

<p class="ql-block">  “和我在成都的街头走一走 , 直到所有的灯都熄灭了也不停留……”每次听到赵雷的这首《成都》,都无比向往,好想去成都的街头走一走,感受她优雅、温婉的独特魅力。</p><p class="ql-block"> 周末闲来无事,约了闺蜜,背着相机,从西安北客站坐动车一路疾驰,窗外的田园与山川如我期待的喜悦般以每小时200多千米的速度飞翔着,动车将17个小时的火车里程浓缩到四小时,让说走就走的旅行在时间上更加充裕。</p> <h3>  来之前,恶补了一下成都的历史,名字也是颇有讲究。据说,后蜀皇帝孟昶偏爱芙蓉花,命百姓在城墙上种植芙蓉树,花开时节,成都“四十里为锦绣”,故成都又被称为芙蓉城,简称“蓉城”。更喜欢称她为“蓉城”,因我也喜欢芙蓉,名字里也巧有“蓉”字。</h3> <h3>  宽窄巷子是蓉城的名片。刚到,天灰蒙蒙的,虽没有下雨,空气是湿润的,像能掐出水来似的,但并不沉重郁闷,柔和的风将我的发型梳理成大波浪的纹路,轻轻吹起在两鬓,这灰色、这头饰加上我应景的淡蓝色棉裙,陪衬着砖瓦的淡青,民宿建筑的古朴,清末民初风格便格外突出,更重要的是配上25度左右的气温,蓉城给我们的见面礼我全盘笑纳,对她顿生好感。这里民国式四合院落错落有致、古香古色的屋檐上翘的岩角、细致讲究的雕刻,无不彰显出主人的品味和家境来。如果是研究建筑学或者来写生,摄影之类的,这里是再合适不过了。我坐在二围壁画的黄包车上,师傅用热情友好而质朴的眼神看着我,仿佛在询问我的目的地,我也用真诚的心与之对话,君拍下了这个瞬间,我喜欢这种特殊的、艺术的记录方式。</h3><h3> 宽巷子里游人熙熙攘攘,有穿汉服和中国风服饰的年轻女孩穿梭于典雅又时尚的花园洋楼间,或者吃着川味特色美食,或者手捧咖啡奶茶,她们和这古典的小巷相互陪衬着,相得益彰,多出几分妩媚和活力。 </h3><h3> 我更喜欢她文艺小资的氛围。灰砖墙上的花花草草都洋溢着情调,绿藤萝从屋外垂下来,叶翠绿翠绿的,虽没有出墙的红杏显眼,倒是多了几分端庄。有一簇簇淡蓝色的小花包围了青瓦楞的高贵富丽的门头,自然、顺从、繁茂地迎接着来客,我猜想着,这家定有一个年轻、貌美、心善的姑娘,或是有一位浪漫、懂生活的爱花之人。故上前轻扣金黄的门环,朱门紧闭,似关住了多少尘封的故事,只用那副黑色的对联向游人们诉说它曾经的辉煌。在巷子里这样的花草门楣比比皆是。它们见证了历史的变迁,时代的更迭,生活水平的快速发展,它们沉默着、凝望着,守护着,用包容的胸怀笑迎远道慕名而来的朋友。这片川腹之地孕育了世世代代勤劳智慧的蓉城人民。会做生意的成都人在橱窗里摆放好食材,服务员身着民国服饰,在玻璃窗里熟练地做着成都美食,吸引了不少游客驻足观看、拍照、购买。还有一家茶社,在外面摆设古筝等乐器,由一位着古装的妙龄女子弹奏着,人们在这里悠闲地品茶、聊天、听曲、小憩。惬意地慢生活节奏谱写了幸福快乐的乐章,也肆意挥洒在宽窄巷子里的每一个匆匆足迹和柔和的浅灰色砖瓦里。</h3> <h3>  如果说宽窄巷子是十足的文艺范,那杜甫草堂就是诗词的大雅之堂。周日,淅淅沥沥下起细雨来,我和君漫步浣花溪畔,半人高的黄花青艳一路陪伴,在小溪流欢快的口哨中穿过杜甫主题公园,写满诗的石碑指引我们来到杜甫草堂。杜老先生先后在此居住近四年,创作诗歌240余首。唐末诗人韦庄寻得草堂遗址,重结茅屋,此后几番修葺扩建,造就了现在这样完整的建筑格局,古朴典雅、清幽秀丽,诗意到一块石头,一段长廊,一片竹林,一座拱桥,一砖一瓦,一花一草……它们或者留有名人书法大家的杜甫诗作,或者留有这位大文豪每一个思索的足迹,院内潺潺小溪旁仿佛看到一位沧桑的老人在思索,在哀叹,在低吟,在阅读……诗人长辞,茅屋仍在,诗词永存!“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如今,高楼鳞次栉比林立于浣花溪畔,忧国忧民的老人只有他的茅屋见证了一个民族的崛起,没有纷飞的战乱,成都人民在此安居乐业,天府之国的辉煌与文明屹立不倒。</h3> <h3>  走出静谧的文化圣地 ,在春熙路领略她繁华、时尚的现代化大都市的明星风采。华灯初上的春熙路,俨然一颗璀璨明珠熠熠生辉。女孩们穿着开放前卫,美食美女、休闲娱乐购物永远都是豪华商圈的代名词。在广场的霓虹灯下听着绿裙女孩清脆悦耳的粤语情歌,吹着柔和的晚风,一丝丝感动涌入心头,好久好久不愿离开。</h3> <h3>  愉快的旅途总觉短暂,还没有来得及去青城山和都江堰这些有名的景点,不遗憾,总有没欣赏的风景让人期待,总有没到达的远方指引人去探索,总有……</h3><h3> 再见,蓉城! 再见愿如初见!</h3> <h3>文字:坐看云起</h3><h3>摄影:君</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