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自2006年沿运城市启动运河申遗工作开始,徐州是最早的18个“元老级”运河城市之一,窑湾古镇是该市唯一确定的申报遗产点。2007年国家文物局确定由扬州来牵头为大运河申遗时,窑湾古镇在列。2008年大运河沿线扩大成35个申遗联盟时,窑湾古镇还在列。到了2013年年初,35个城市调整为27个,江苏的徐州市和镇江市被剔除出局。</span></h3><h3> 徐州出局的原因,被专家解释为大运河徐州段的文化遗产保护状况不太理想。窑湾古镇在最初的旅游开发中重建设,忽视了对文物保护的原则,在修复古建筑中改变了一些古镇原有的风貌,缺失了原有建筑的真实性和完整性。</h3> <h3> <span style="line-height: 1.8;">江苏段运河徐州200多公里的河道,24个港口,还是很有价值的。</span></h3><h3> 从文化遗产的价值看,徐州市绝对不能被忽视的一个重要节点。徐州是历史上汴水、泗水和黄河的三水交汇处,白居易曾留下了“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的词作,而黄河易泛滥影响漕运,历代统治者都非常注意治黄,乾隆皇帝南巡时就在徐州留下了行宫,以示重视</h3><h3> 运河流经徐州200多公里,也造就了窑湾和土山两座历史文化古城。徐州运河沿线留下<span style="line-height: 1.8;">很多文化古迹和历史遗存,包括汴水故道、泗水故道、河清门遗址、广运仓遗址、徐州三洪、乾隆行宫、北洞山汉墓、荆山桥、中运河、良王城遗址等,都是运河文明的遗产</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span></h3> <h3> 5月16日,<span style="line-height: 1.8;">离开宿迁皂河古镇,沿大运河与骆马湖重叠段湖堤,直奔渡口,乘渡船去隶属徐州新沂的窑湾古镇。</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span></h3> <h3> 临近中午,我们到达窑湾古镇。</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窑</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湾古镇,</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是京杭大运河的一个重要节点。其历史可</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上溯到</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春秋,建镇于唐朝,已有1300多年历史。初期古建筑达8180间,鼎盛时一万多间古</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建,依九宫八卦规划,十多座庙宇寺堂,故有</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黄金水道金三角”和“小上海”之称。</span><br></h3><h3> “人为的破坏是导致千年古镇遗存缺失的主要原因。”作为淮海战役东线战场的那场战役和十年文革浩劫,是造成这座千年古镇遭遇严重破坏的主要原因,“建国初期,由于当地政府没有保护意识,把所有房产都收归国有,后来又进行了私有化改造,绝大多数古建筑又分给了个人使用,个人在使用中又进行了多次的翻建改造,使得这些历史遗存完全消失。”<span style="line-height: 1.8;">。</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span></h3><h3> 窑湾古镇在大运河的发展史上有它独特的历史地位和文保物色,世界遗产中不可能没有窑湾。国家一部分专家也表示,世界文化遗产中还有一个扩展项目制,作为中国运河关键性的节点地区,徐州虽然此次没有入选,但可以通过进一步的改善和努力,等到保护工作做到位了,仍然有机会扩展为世界文化遗产。</h3> <h3> 南哨楼,建于清道光11年(即1831年),楼宽5米,高9米,是街道最南的一座哨楼。南哨楼又有过街第一楼之称,2010年复建。</h3> <h3> 蒋家大院,民国建筑,原名“蒋义泰丝线店”,二进四合院,加工蚕丝、经营丝线,解放后辟为印刷厂。院内厢房、后屋,均为后期修建。现为“窑湾美术馆”。</h3> <h3> 苏镇扬会馆,由苏州、镇江、扬州商人合资兴建,供苏镇扬籍老乡歇脚、办事。会馆四进四院落。以商贸为主,开设粮行、盐行及五洋百货公司,经营亚细亚、美孚石油公司煤油等。解放后,这里曾是区公所、文化站、小学、冷库。</h3> <h3> 在这里可以看出,这条老街是重修出新的产物。</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有关分析窑湾古镇错失京杭运河申遗的资料显示,窑湾最初的建设没有注重保护性开发,使古镇错失了真实性建设的机会。</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窑湾古镇2008年动议开始建设,而作为文物部门却是在2010年才进驻,此前由于缺少文保方面的监管,古镇在一期建设中部分修复的古建筑确实出现了偏差,没有注重保护,但后来就越来越重视了。古镇在开发建设之前,登记在册的文物保护住宅20余处,现在已按照“保持原风貌”的要求,修复了16处遗存。</span></h3><h3> 从文物保护规则来讲,历史建筑、名人故居等文物是不允许复建的,即便是不可抗力毁掉了,遗迹可以保存,但不能再恢复重建,重建的就不再是历史了。现在的窑湾古镇若从经济的角度来看,或许能做为一个不错的旅游景区,但由于现代气息太浓,缺失了古镇原有的历史遗存,从文物保护的角度看,这或许是未能入选世界文化遗产的主要原因。</h3> <h3> 当典巷,因紧邻“元升典”而得名,前接中宁街,后至后河,全长120米。日占时期,有无数仁人志士及老百姓残死在这里。为警示世人勿忘国恨,当地人称此巷为“日本巷”。</h3> <h3> 这座哨楼,貌看与其文两座哨楼无异,但走进哨楼则别有洞天。</h3><h3> 如不走进哨楼的对穿门,都会以为窑湾老街到此丁字街处就到尽头了。但当你进入哨楼对穿门后,就会发现哨楼内还有一侧门,正对着一条悠深细长的老街。</h3> <h3> 走过“粮行”,咱也凑近收粮幺称的雕塑,手扶铜算盘,当回记帐先生。</h3> <h3> </h3> <h3> 江西会馆,俗称“万寿宫”。由赣商姓宗、喻、赵、姚、臧、龚、涂七姓合资创建于清康熙37年(1698年),三进院落。供赣商歇脚、办事,主要经营中药及中成药。1931年改为“华棠小学”,建国后为“窑小二部”。</h3> <h3> 吴家大院,清代建筑,三进四合院,闽南沿海建筑风格,吴家原籍福建,落户窑湾创立“吴洪兴烟丝馆”,靠加工、经营烟丝发家,民国初年拥有楼房500多间,号称“吴半街”。</h3> <h3> 信昌巷,因紧邻“信昌茶食店”而得多。前通回民街,穿过中大街后止于后河。因高墙耸立、巷深、路狭,阴森恐怖,又称此巷为“鬼巷”。</h3> <h3> <span style="line-height: 1.8;">赵兴隆酱园店,已有</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300多年历史,走过这里,</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就能闻到酱味儿。</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现如今,这里是“文革”回忆馆。</span></h3> <h3> 大清窑湾邮局,清代建筑,现存一进院落。本镇商人竹叶三于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创建“徐天顺民信分局”,光绪二十二年大清邮局建立,光绪二十五年设立信柜,光绪二十八年改为邮政代办处,光绪二十九年升格为三等邮局、乙类汇兑局,辖官湖、滩上邮政代办处,1912年统辖为中华邮政,晋升为二等局,办理信函、明信片、挂号、汇兑、包裹、保险信函、快递等业务。</h3> <h3> 界牌楼,窑湾古镇历史地跨宿迁和邳州两县,故以此哨楼为界,以东为宿迁管辖,以西为邳州管辖。</h3> <h3> 穿过这条深深的老街巷,似乎走到了街的尽头,那条石灰水新刷的文革时期的标语,倒是有点意思……</h3> <h3> 到这里,仿佛已无路可走,街边廊亭曲巷也无源可寻。</h3> <h3> 1948年11月6日,窑湾古镇打响了淮海战役的第一枪,自此拉开淮海战役的序幕。</h3> <h3> 洋片箱,勾起了我许多童年的记忆,看万花筒、西洋景,这可是上个世纪孩童的一大乐事,许多大人也会为之所吸引。</h3> <h3> 宝丰萃俗称“西当典”,由晋商曹中美创建于清光绪初年,四进院落,以质物贷款为业,民国十六年停业(1927年)。1934年没邳县交通银行,1944年为汉奸维持会,1946年为初级小学,解放后为西粮库。</h3> <h3> 山西会馆,原称“关帝庙”,始建于康熙十八年(1679年)。雍正年间,由晋商扩建为会馆,供晋商落脚、议事,道光十八年(1838年)重修,为二进院落。民国六年(1917年)创设乙种私立商业学校、邳县第二小学、新安县窑湾区小学本部、抗美小学、“窑湾绿豆烧”酒厂。</h3><h3> 品尝绿豆烧后,感觉有点象米酒,度数低、微甜,但有点清香。</h3> <h3> <span style="line-height: 1.8;">由于徐州段运河历史遗存未能申遗成功,是以在这次运河文化骑寻中,只是一骑而过,未作细致寻访。但徐州运河也是京杭运河的一部分,也留下了许多与运河有关的历史遗存。这里重点了解这</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三处──</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 一是疏凿吕梁洪记碑,位于徐州东南吕梁山下的古泗水段,地势险峻,流急浪大,常有翻船危险,历代均进行过多次整治。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春,管河主事陈洪范率众疏凿吕梁洪,狼牙怪石尽除,舟行如坦途。次年四月,立碑记述陈洪范治水功绩,碑文由文徵明所书。</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 二是广运仓遗址,永乐年间迁都北京,在运河沿线建了淮安、徐州、临清和德州四大转运粮仓。在数次“徐、邳大水灾”时,“徐州广运仓除给官军俸廪外”,还发赈河南、山东并徐州等处受灾饥民。康熙十七年(1678年)裁撤。</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 </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三是荆山桥,明万历后大运河引水河道上的重要桥梁,清康熙二十二年(1682年)邑人张胆垒石为桥;乾隆间重修,乾隆皇帝六次南巡,曾两次路过荆山桥,并作《荆山桥歌》及题词“万世津梁”。1953年曾修缮,1958年桥身被拆除。</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span></h3> <h3> 午后,我们一行四人离开窑湾古镇,沿运河骑行途经邳州。</h3><h3> 邳<span style="line-height: 1.8;">州,古称“下邳”,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方。早在夏商时代,这里称“邳国”(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卷九:“下邳县,本夏时邳国”)。秦置下邳县(公元前221年),至南北朝,北周静帝大象元年(公元579年)改称邳州。辛亥革命后,民国元年(1912年),改邳州为邳县。1992年撤县建市,定名为邳州市。</span></h3><h3> <span style="line-height: 1.8;">在邳州有纵、横两条大运河:一条是从境北台儿庄方向流入的京杭运河中运河段,另一条是从境西徐州方向流入的京杭运河不牢河段。这两条大运河,交汇于滩上大王庙,犹如“二龙戏珠”,流淌在邳州大地,滋润着两岸万顷良田。</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自台儿庄至骆马湖为上段,出骆马湖至淮安为下段。邳州在中运河上段。从车辐山镇黄楼村入邳的中运河,一路东南,至张楼马庄东流入骆马湖,在邳州境内长达56.1公里。</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邳州境内的另一条运河,全称“京杭运河不牢河段”,为京杭运河委员会所命名。它西起微山湖蔺家坝,流经徐州、铜山,于宿羊山镇新安庄入邳,至大王庙汇入中运河,全长72公里,其中流经邳州13.5公里。这条运河不仅是江苏北煤南运的水路干线,也是国家南水北调工程的东输水线路,它承担着邳州大运河水上运输大半以上的任务,对邳州水运事业的发展举足轻重</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span></h3> <h3> <span style="line-height: 1.8;">当年,由于“黄河夺泗”,导致泗水等河床淤塞,漫流肆溢,给邳州带来严重的水患。河督李化龙征集民工从沛县夏镇(今属山东微山县)李家口引水入东南接通彭河等小河流,至泇口汇入古老的泇河,再导水至宿迁皂河西直河口入黄河,时称“东运河”(也叫泇河)。这就是如今流经邳州境内的京杭运河中运河段。而京杭运河不牢河段,则是由原来的不牢河改建而成,始竣于1958年,至今只有50多年时间,是京杭运河最年轻的一条河道。</span></h3><h3> 邳州地势低洼,是历史上有名的“洪水走廊”,十年九淹。这里北近微山湖,南接骆马湖,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高程在海拔32.6米—20.4米之间,落差达12米之多。境内的泗水、沂水等,皆为天然河道,弯曲狭窄,且河床变迁无定。夏秋季节,每逢连降暴雨,鲁南客水涌进,邳州辄成泽国。明代开挖东运河,上能承泄微山湖水,下可排至骆马湖,为患邳州的洪涝灾害初步得到了控制。</h3><h3> 邳州的水上运输已有近3000年的历史了。早在春秋时代之前,境内的泗水即已通航。《尚书·禹贡》在记述九州贡路时说:“浮于淮泗,达于河。”这里的“河”,即黄河;“泗”,就是贯经邳州的泗水。由此可以推断,那时的邳州已经有了水上运输,只是在经济地位上不怎么突出,史书上少有记载罢了。明代开挖东运河之后,水上运输由东运河经微山湖北上,避开了从直河口溯黄河西上至徐州的旧道,为邳州的水上运输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这一时期,运水滔滔,白帆点点,往来舟楫,穿梭如织,邳州的水上运输一片繁荣景象。</h3><h3> 清咸丰五年(公元1855年),黄河北徙改由今道入海,运河堤堰被冲毁,河道多有淤塞,大型船只无法通航。邳州的水上运输,特别是大运河北上运输,趋于没落近百年。</h3> <h3> 5月18日,自台儿庄、经微山湖去鱼台的途中,再次进入徐州的沛县,而沛县的的运河段也有可圈可点之处,是以将滞后行程的有关沛县运河故事,与新沂、邳州一并叙叨叙叨。</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京杭大运河(古运河)南北纵贯沛县,主体河段借助古泗水河道,历史遗存分布极为丰富。地方志中关于古运河水利工程记载即有金沟闸、昭阳湖闸、沽头闸等水利设施,沿线分布明沛县城、沽头城、昭忠祠、泗溃书院、玄帝庙等古遗存;现主要集中在沛城街道金沟村、湖西农场大闸村、汉源街道韩楼村一带。</span></h3> <h3> <span style="line-height: 1.8;">自明以来,黄河在沛县多次决口,尤其是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水患,“河大决沛县,漫昭阳湖,由沙河至二洪,浩渺无际,运道淤塞百余里”,也就是此次水患致京杭运河沛县段彻底淤塞,也使大量历史遗存彻底湮没于黄沙之下,淤积最厚处达10米左右,也给考古调查、勘探带来了一定的障碍。</span></h3> <h3> <span style="line-height: 1.8;">沛</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县汉城,位于沛城中心,区内有歌风台、汉高祖原庙、汉街、沛公大酒店、春雨楼、滨水观光带、汉城公园等一大批仿汉建筑,环绕文化广场遥相呼应。</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十余年前,我因工作之故到过沛县。不仅品尝了沛县的狗肉、沛公家酒,领教了沛县人如火的热情,也领略了汉城的古风。同时,也听说了许多有关微山湖的故事。比如,微山湖两岸的群众,为了水产和湖底矿产而争斗的事……</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span></h3> <h3> 沛县是汉高祖刘邦的发祥之地,这里也就用刘邦的大风歌作为徐州段运河之旅的总结吧。</h3><h3> 大风歌━━</h3><h3> 大风起兮云飞扬,</h3><h3>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h3><h3>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h3> <h3> 徐州段运河遗存骑寻之路,曲折、跳跃、断续,犹如此段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一样。当然,这其中的教训、启示是不可忽忘的。</h3><h3> 我们寄希望于不远的将来,徐州段运河文化遗产能够绽放其历史的光彩,激励后人,永除水患,造福一方。</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