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战友们

禾木

<h3>  我,1968.3入伍到1987.3转业,翻翻老照片,当兵19年期间,与战友合影照了一些照片,同时也收到了很多战友送给我留念的单个照片。战友的单片已在我做的相册中,发给了战友们欣赏。但合影照片尚未集成起来,借建军92周年之际,我把与战友的合影照片成册,以慰思念之情。战友情,永不忘,一段段精彩的军中生活画面,浮现在我的眼前……。</h3><h3> 1968年3月28日,我们到常州集中报到,然后乘闷罐车一路向北,下车后又乘军车到达全椒荒草圩农场,我们团是6426部队。听说当兵来农场搞生产,种稻种麦,一些新战友有点失望,还有哭鼻子的,说"种田还不如叫我父亲来“。通过新兵队集训后,思想觉悟有了提高,生活纪律也有了提高。然后我们就分别下到各个连队,我分到了一连。</h3> <h3>  我们连长孙朗照是62年兵,指导员吴世清是抗美援朝的老兵,山东人。他们还是很看重我的,先是叫我去学报道员,后又叫我去大学生连当文书(真是笑死人,仅读到初中一年级的小学生去大学生连当文书)。</h3><h3> 在连队生产劳动中,印象最深的有三件事,一是挿秧,我虽是农村兵,也会挿秧,但比起老兵来差远了,我常常被包饺子包在中间;二是撒肥料,棉籽饼烂了几个月,真是臭不可闻,用手捧着撒,那个手怎么洗臭气都洗不掉;三是到三圩去割麦子,黄灿灿的麦田一眼望不到边,割了半天也到不了头,晚上住在老乡家,那跳蚤真是开荤了,咬得滿身都是红疙瘩。</h3> <h3>  农忙过后,要完成军事训练任务,队列、射击、投弹、单兵战术一样不少。除此,连队文化生活还是活跃的,除了大家学跳忠字舞,连队还组织了文艺宣传队,常常开展些文娱活动。</h3> <h3>  69年下半年,我们团调到蚌埠,代号改为83205部队。不久就去铁路值勤,我们连驻明光站,负责临淮关到张八岭一线站点执勤。70年底回营房后,按计划71年全训,9.13后,我们连又去蚌埠飞机场执勤。</h3> <h3>  我们接受的任务是反空降,全副武装拉到飞机场住下来。直到72年初逐步知道是林彪逃跑坠机死亡了。开始住在机场南侧,后来在场站专门为我连造了一排营房,一住就是3~4年。</h3> <h3>  在机场驻训时,我们与空军互相学习,尤其是许多优良作风影响着我们。觉得我们不能丢面子,要以良好的形象展示给友邻部队,所以很好地促进了我们连的建设。同时我们连还与蚌埠麻纺厂结成互学对子,有时间组织战士去厂里参加劳动,共同开展学雷锋活动。连队连年被团评为先进。</h3> <h3>  75年秋,我们连随一营拉去山界军训,直到78年秋,这是最值得回忆的一段时间。</h3><h3> 刚到三界,一望无边的荒山野岭,我们连按营部的部暑,驻在小白庄一座无名山头上。开始时我们住在帐篷里(我们自搭的帐篷),上面要求我们自建营房,一副要长住的架势。</h3><h3> 我们开山炸石头,从张八岭车站扛毛竹回来,到山里头去割茅草,我们自垒、自搭、自盖,用我们的双手建起了营房(见军旅画家卓敏浩画赠一连战友的山界一连营房)。</h3><h3> 三界的三年多驻训,是所有在三界待过的战友刻骨铭心的记忆!</h3> <h3>  78年调防,我们连随团到山东郯城归昌,代号为83237部队。接着我们连又去了泗洪马公店师农场种二年田。这期间我仍在师出差,落实老干部政策和复改转等工作。并先后参加了文化补习班学习。</h3> <h3>  84.7~85.7,我随部队赴滇参加八里河东山防御作战。与战友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留下了一些珍贵的合影。</h3> <h3>  前左→,楼啟才,吕干事,干部股长莫春生,政治处主任黄昌煜,保卫股长刘许鹰,组织股长徐智峰,宣传股长罗长松,小郑。</h3><h3> 后左2周立刚,左3陈和荣,左5王恒太,左6王金毛,右3汤惠民,右1朱长洋</h3> <h3>从各部队一起转业到无锡的战友,在医药局党政班培训的学员合影。</h3> <h3>  现在,都老了,特别想过去的事情,尤其是军队生活,更是抹不去的记忆。我们当兵50年旳老乡,我们一连的战友,还有联系较多的战友,就有了大小不一的会聚。他们相拥、寒喧、照相、干杯,酸甜苦辣,欢声笑语,让情更浓、谊更深,永记不忘!</h3> <h3>68.3入伍的武进老兵庆当兵50周年</h3> <h3>一连部分老兵在南京团聚(18.4)</h3> <h3>这幅画是军旅画家卓敏浩画的三界一连营房</h3> <p>2019.5</p> <p>2020.10</p> <h3> 后记:时间长了,有些人和事、时间和地点,记不确切。欢迎指正,也请谅解!</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