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远道延安,遥观宝塔山;枣园停步,窑洞忆艰难”“中华儿女有志气,携手高举特色旗;坚定不移跟党走,齐心共助国崛起”!红色教育的集结号已经吹响,延安,我们来了!</h3> <h3> 迎着一抹冉冉升起的旭日,悠扬飘荡的国旗,细巷中心小学为期三天的红色之旅开始了!</h3> <h3> 一路上随处可见的美景,悠扬的歌声不断,如同延安精神,永垂不朽。</h3> <h3>孩子们荡起快乐的双桨,向延安进发。</h3> <h3> “一把镢头,一支枪,誓死保卫党中央”的口号响彻南泥湾、响彻全中国,把昔日“烂泥湾”变成陕北的好江南。三五九旅将士在南泥湾地区用鲜血和汗水创造的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内核的南泥湾精神,不仅是延安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党、我军永葆本色、持久发展的指导方针之一。</h3> <h3> 人头攒动的延安革命纪念馆,孩子们在讲解员、张校长以及老师的带领下井然有序的参观 。从长征的落脚点到夺取全国胜利的出发点,大家认真聆听讲解员的解说,时常停脚阅览各式照片、遗物、书籍和战斗武器等珍贵文物。一幅幅栩栩如生的战斗、生产、训练、教育、生活的红色画卷跃然眼前,展现了党和军队为争取民族解放、国家独立、人民幸福与侵略者、反动派不懈斗争、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体现了党和人民同甘共苦、共同抗争和创造的鱼水之情。</h3> <h3> 步枪、大刀、手榴弹、挎包、绑带、缴获的武器……一件件革命文物将大家的思绪拉入烽火硝烟的战争年代,大刀把上的红绸暗红浓郁,陈旧步枪上的痕迹斑斑,军帽袖章整齐排列,将领们在前线阵地沉稳指挥、战士们在战场上浴血奋战的激烈场面历历在目,向大家诉说着壮烈的革命峥嵘岁月。</h3> <h3> 在延安1938地下一条街,孩子们不由自主的敬起了并不标准的军礼,再此向革命先辈们致敬。</h3> <h3> 一位朴实而有趣的陕北大哥,一把三弦,一串响板,声情并茂的演绎着革命先辈的传奇故事,深深的吸引了孩子们。。。。。。</h3> <h3> 馆内延安城墙、老街道,逼真地还原展示延安城的旧时面貌,军民开垦大生产、家户纺织、干部群众教育工作的雕塑场景真实可见,使大家如同身临其境一样,感受到党和人民水乳交融的深厚情谊,心中涌起无限的爱国情怀。</h3> <h3> 这里我们看到了中共中央七大会址,看到了毛泽东主席曾经开拓的菜园。。。。。。在会址后面的小山坡上,坐落着一排颇具陕北风格的窑洞,是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刘少奇等革命前辈当年的住处。来到这里参观,眼前仿佛还能看见他们为了人民呕心沥血的情景。</h3> <h3>走进王家坪,感受伟人父子至深亲情。</h3> <h3> 枣园内,一群小红军偶遇两位老红军,大家相互致敬,相互留念,那是精神的传递。</h3> <h3> 参观完枣园的伟人旧居,我发现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陈列极为简单,一张床,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仅此而已,但是当我看着这些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陈设时,却似乎看到那历经岁月风蚀的木质桌椅正泛着层层金光。我忽然想起臧克家的两句诗:“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h3> <h3> 枣园内孩子们收到的一张结业证书,预示着这短暂而有意义的三天旅行结束了。</h3> <h3> 华灯初上,洗去白日的辛乏和喧嚣,孩子们迫不及待的记录自己的收获,抒发着自己的感慨,与革命先辈们再次进行精神的交流!</h3> <h3> 夜访宝塔山。这里以整座山为背景,以天为顶,以地为座,每天准时上演着一幕幕传奇。响彻云霄,震撼人心,绵延延河。</h3> <h3> 穿一套红军服装,走一段红军路;吃一顿黄米饭,喝一碗南瓜汤;唱一首红色革命歌曲,听一堂党课;寻觅革命先辈们奋斗足迹,感悟伟大领袖理想初心。</h3> <h3> 今天,我们在这里重温时代精神,看着宝塔山下的延安城焕发着新的光彩,黄土换绿装,旧貌换新颜,这是一个时代的缩影,见证了一个政党由弱小走向成熟,一个国家由贫穷走向富强的伟大时代。在新一代党的领导人的带领下,中国发展稳步向前,通向未来的梦想蓝图已经描绘,需要我们以艰苦奋斗的精神去拼搏、用踏石留痕的毅力去创造,自强不息,锐意进取,久久为功,将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发扬下去,方能做到“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回望延安,传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延安精神,展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道阻且长,我们壮志正浓,砥砺前行,乘风破浪,终会有时。</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