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写在前面的话~致谢</h3><h3>武威聚会已一年,突发奇想做美篇。</h3><h3>影像资料均无存,战友微信发照片。</h3><h3>东拼西凑追记忆,搜肠刮肚把词填。</h3><h3>欲报战友援助意,建军节前出美篇。</h3> <h3>2018.7.30我们一行五人自北京西站乘Z55次到兰州,换乘T238次到达武威。四十年前往返在这条线上需两天两夜,现在只需20多小时就到了。从兰州到武威要经过乌鞘岭还要过很多山洞,以前火车一驶过这里就感觉到茫茫戈壁的味道了,真是“平沙万里绝人烟”啊!记得我刚被分配到这里时家里人都没听说过此地呢。其实这里也是有文献记载的文化古城呢。武威古时又称凉州,它与张掖酒泉分别占据着狭长的甘肃省的要塞。也是一块风水宝地呀!</h3> <h3>一下火车就看见这个漂亮的武威站,四十年前的车站没有站台,都得在铁道的高台上爬上爬下。正如朱自清散文“背影”中描述的那样。</h3> <h3>现在的武威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都如此漂亮,县医院和陆军医院都是我们经常接送病人的地方,现在已经是现代划的大楼了。过去是“春风不度玉门关”现在已经是旧貌换新颜啦!</h3> <h3>八一安排我们参观营区,那是我四十年前年前生活的地方,感到即熟悉又陌生。一进营门耸立着战鹰腾空的雕塑。</h3> <h3>大礼堂远景</h3> <h3>曾经住过的宿舍</h3> <h3>此次聚会由五航校卫生系统及上海籍战友联合举办,参会六十多人,也可谓盛会啦!</h3> <h3>办公大楼正面</h3> <h3>原来叫卫生科现在改成医院了</h3> <h3>原来营区专用的小铁道,我们常在此散步。</h3> <h3>这是通向家属院的小马路。航校家庭属院安置在离营区4~5里处,每逢周六“夫妻双双把家回”的景像特别壮观。在这条狭长的小路上,一辆辆驮着媳妇的自行车上坡下坡,摩肩接踵擦肩而过,没点儿高超的技术还真不行。现在已经修整的平坦多了。</h3> <h3>此家属院早已移交地方了,我们冒雨找车去看。我心情无比激动,那里有俩儿子的幼儿园及玩耍的地方现在已是物是人非一片废墟了。我录了很多视频想让他们看看,可惜录的时间太 长了无法播放很是遗憾。</h3> <h3>家属院内的小学</h3> <h3>我是1967~1979在此军营及家属院工作学习生活的。12年的时间在人生的旅途上不算太长,但是它是我生命的重要阶段。在那里我入党结婚生子,“少小戎装到武威,半生军旅一生医。”在那里奠定了我的一生。</h3> <h3>营区内的聚会令战友们激动万分,我们都是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未曾相见了其场景可以想象。大家纷纷合影留念回忆往事诉说友情,虽然都是花甲古稀之龄但活泼热情不减当年。</h3> <h3>原卫生科的战友们与现任院长合影留念。</h3> <h3>三个曾经的化验员在检验室前留影。</h3> <h3>这是原四团场站和团卫生所,是我退伍前工作的地方。去年聚会时我留心寻找但连遗址都未见踪影,前几日才从战友的相册中获取了。</h3> <h3>下面这两张珍贵的照片是我保存的。是欢送老兵李诚志赴新疆支边。场站领导和战友们送他药箱和铁锹,并在场站前合影留念。</h3> <h3>聚会上见到的四团卫生所的战友,昔日的工作场景还记忆犹新历历在目。</h3> <h3>和石英连首长合影留念</h3> <h3>触景生情赋诗一首:</h3><h3>千里戈壁来相会,共忆军旅在武威。</h3><h3>革命友谊永不忘,夕阳共勉终无悔。</h3> <h3>八月二日我们参观武威新貌。</h3> <h3>何谓“武威”?这是雄才大略的汉武帝为彰显大汉帝国的“武功军威”而得名。</h3> <h3>武威的城标“马踏飞燕”出土武威。看它昂首嘶鸣三足腾空一足踏燕,真是盛气凌人啊!</h3> <h3>武威文庙位于市区东南,始建于明英宗正统二年(1437年),坐北朝南占地约1500平方米。庙内古柏参天古建规整,古朴雅静之中透出儒家经世致用的情怀。</h3> <h3>文庙即为孔庙,是我国古代祭祀孔子的地方。明清时期各地均建有文庙,只有京师曲阜两地称孔庙。所以此地也只能称之为文庙了。</h3><h3><br></h3><h3>孔老夫子的塑像</h3><h3><br></h3><h3><br></h3> <h3>文庙内的各种匾,文革时期有的遭受破坏。</h3> <h3>此处为文庙中的圣庙。它和其中的文昌宫保存最为完好。</h3><h3>文庙如今为武威市博物馆,馆藏文物4.4万件,是甘肃省第二大博物馆。</h3> <h3>白塔寺又称百塔寺,由一个大塔和99个小塔组城。位于市南20公里处,为藏传佛都凉州四寺之一。</h3> <h3>白塔寺是西藏宗教领袖萨班与蒙元代表西路军统帅阔端举行“凉州会谈”的地方,也是萨班圆寂之地。这一历史性的会谈标志着西藏从此纳入了中国的版图。</h3> <h3>美丽的雷台公园是铜奔马的出地。观赏游览点有一号二号汉墓,雷台观,雷台湖等十多个景点。园内的古树参天湖泊荡漾,是闻名的旅游胜地。</h3> <h3>马踏飞燕又名铜奔马,为东汉青铜器。1967年出土于武威雷台墓,是东汉时期阵守张掖的军事长张某与其妻合葬的墓穴,同时陪葬的大量青铜器是当代青铜器的绝世珍宝。</h3> <h3>图为罗什寺及罗什寺塔</h3> <h3><font color="#010101">1985年武威市将“马踏飞燕”定为象征武威腾飞的城标。</font></h3> <h3>此处是古墓的围墙及入口处。我们几人有兴爬进去参观。</h3> <h3>我们在此地生活多年这些名胜古迹怎么都不知道呢,也从来没有参观过呀!可能是封闭在军营里太孤陋寡闻啦!</h3> <h3>八月三号我们离开武威前往张掖。大巴车行驶了三个小时。如果说武威是文明古都那么张掖则是旅游胜地了。“丹霞地貌,七彩丹霞”已是闻名世界的奇观了,可以和九寨媲美呢!色彩斑斓的地质结构有人形容其为“五花肉”。此地质现象是80年代才被发现的,难怪我们在大西北多年都不知道呢。</h3> <h3>张掖丹霞地貌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中段的张掖市。古为河西四郡之一,取“断匈奴之臂张中国之掖(腋)”之意。</h3> <h3>虽然很累了但还是兴致勃勃。</h3> <h3>丹霞地貌在方园五十公里的山地丘陵地带。有造型奇特色彩斑斓气势磅礴的景观。</h3> <h3>丹霞是指红色砂烁岩经长期风化剥离和流水的侵蚀而成。这里的地貌发育于距今大约2亿年前呢!</h3> <h3>真像一块块的五花肉呀!</h3> <h3>这片神奇的土地我真想亲吻你。</h3> <h3>七彩丹霞共有五个游览点儿。天气太热艳阳高照,我实在是力所不及了。拄着拐杖勉强爬了两处,照了几张照片就返回了。</h3> <h3>当日下午四点我们乘大巴继续西行前往嘉峪关。听说“罗布泊”“塔克拉玛干”都在前去的路上,我们又忘记了劳累和干渴,怀着好奇的心情一路前行。到达目的地已经是晚上八点多了。</h3> <h3>八月四号清晨起来看见美丽的早霞心情格外的舒畅。嘉峪关对我来说并不生疏,早在67~68年间就来过此地,那时是参加五航校的“毛泽东思想宣传队”来此演出。那时的嘉峪关只有一个城门楼,也无上去的通道,我们是互相拖举着从一个窄小的垛口爬上去的。这点记忆犹新。</h3> <h3>嘉峪关号称天下第一关,位于甘肃省嘉峪关市五公里初处的最狭窄的山谷中,是明长城最西的关口。因地势险要建筑宏伟,历史上被称为河西的咽喉。</h3> <h3>看,嘉峪关!我又来了。50年弹指一挥间。</h3> <h3>这个一块砖的故事你们知道吗?据说当时建筑此关的建筑师非常棒,事前就能精确的计算出所用的砖数,竣工后只多出那一块砖。看见了吗,就在中间。</h3> <h3>看到此照片是否回想起李贺的雁门太守行:</h3><h3>“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h3><h3>勇士们身披盔甲浴血奋战的情景啊!</h3> <h3>嘉峪关由內城外城罗城翁城壕及南北两翼组成,全长60公里,形成重叠的并守之势。其主要景点有关城,悬壁长城,第一墩等。</h3> <h3>姐妹们在嘉峪关楼门前合影。</h3> <h3>过了嘉峪关就快到玉门关了。古诗词中的“西出阳关无故人”其“阳关”或许就在附近吧。</h3> <h3>八月五日我们继续西行到达敦煌,游览莫高窟和月芽泉。</h3> <h3>摩高窟位于甘肃省西南部,是敦煌石窟群体的代表窟群,在其市区东南25公里的鸣沙山上。</h3> <h3>摩高窟南北长1680米,现存洞窟735个。1987年莫高窟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h3> <h3>月芽泉古称沙井,俗名药泉。位于敦煌市西南五公里的鸣沙山北麓。其南北长100米东西宽25米,泉水最深处5米。因其弯曲如新月而得名,有沙漠第一泉之称。</h3> <h3>月芽泉边留念。</h3> <h3>得意忘龄的我们做了个舞蹈动作。</h3> <h3>八月六日上午我们乘火车来到兰州,受到兰州战友们的热情款待。</h3> <h3>八月七日我们结束了这次难忘的西北之行,平安到达了北京。</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