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同里旧称富土,因其名字太侈,于是拆田加土改名同里。 </p><p class="ql-block"> 同里“比江南还江南,比苏州还苏州”。 </p><p class="ql-block"> 江南人是不相信有天堂的,因为他们认为自己就生活在天堂里。天堂镶在云气里,江南嵌在碧水中,江南祥气淼淼,江南灵气飘飘;天堂彩虹凌驾,江南横桥卧波...... </p><p class="ql-block"> 江南的美是一种意境美,是一种超脱美,是比邻天国的歌韵美。同里,美逾江南,胜逾苏州,不可不游。 </p><p class="ql-block">同里宛如一幅真实的山水画。人们常说:天下美景三分山水七分打扮,而同里却是九分山水一分打扮。 </p><p class="ql-block">陶渊明在他的《归园田居》里写道;“户庭无尘杂,虚室有馀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余秋雨先生在《文化苦旅》中描写“一见面就产生一种要在这里觅房安居的奇怪心愿”。当我踏足这片灵地时也有同感 ...... </p><p class="ql-block">同里,最著名的景点就是“一园,两堂,三桥”。 </p><p class="ql-block">一园,是江南经典名园退思园,(园主是任兰生)同里的标志,现已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此园虽为人做,但尽显奇特,移步换景,亭、台、楼、阁、廊、坊、桥、榭、堂、房、轩一应俱全。给我的印象是很别致,很会享受,很会生活……</p><p class="ql-block">江南的桥,似乎骨子里就传承的一种文化,一种精神,飘荡着一股灵气。这里的“三桥”名气特别大,指的是太平桥、吉利桥、长庆桥。是江南的众桥之宝。“三桥”既小巧玲珑又古朴典雅,细刻的弯弯石雕,横跨于清水碧波之上,掩印于一抹绿树丛中。三桥呈“品”字型,跨于三河交汇处;同里人很看重“走三桥”。他们把太平、吉利、长庆三座桥看作是消灾避难吉祥幸福的象征。 </p> <p class="ql-block">在我看来,同里的民居是我最最喜欢的,那些的脊角高翘,青砖黛瓦的老房子,那过街楼、走马楼、明瓦窗及砖雕门楼,看了都会让我更加眷恋,神往...... 在同里街道穿行,觉得这四处透着古典,优雅还很沉稳……</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不远处的客栈,农家菜馆旁的红灯笼不约而同的映入水中,随着水波微微颤动,一片红红灯笼悬挂的夜景,从心底里笑了出来,很是柔美啊!有韵味啊!仿佛外面那个凡世再与我无关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这一切宛如诗画一般,整个同里慢慢静了下来,停在我的眼中,心底里……</span></p> <p class="ql-block">同里处处是水,家家临河,镇谚云:“水乡同里五湖包,东西南北处处桥”。</p><p class="ql-block">同里,我梦里的水乡,不知侬与我何日再相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