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笔画集萃》第十六期2019.7.10~8.9

(河北 刘长青)

本期亮点 <h1><b> 本期导读</b></h1><h3><b><br></b></h3><h3> 1、“精品赏析”栏目,由钢笔画家吴志勇(雅士)老师为您介绍钢笔画新秀陈兴云先生的钢笔画精品《雕梁画栋》,以精细静物诠释钢笔画线条语言,给人耳目一新之感!</h3><h3> 2、“佳作欣赏”,由钢笔画家程庆拾(古生)老师跟您一起欣赏品读吴志勇、徐新华、龚平、高勇等钢笔好手的钢画佳作;</h3><h3> 3、“来稿选登”和“速写掇英”,仍然是推荐以往期多见的钢笔画家的作品欣赏为主,特别请注意本期的速写,刘长青、郑昌辉、兰宁生、周挺华、苏发辉、蔡靓等画家精品连连,不容错过;</h3><h3> 4、“它山之石”,吴悦光、向晓华等老师的精彩作品有看头,机会难得;</h3><h3> 5、“争鸣天地”,a 钢笔画家张志安老师现身说法,阐述自己的力作《三星迷云》;b 青岛画家李强老师《每日一画》选萃;c 邓勇老师剃光头画峨眉,寄趣于猴、僧之间亲密和谐之情,画、文俱佳,感人至深!d 吴志勇(长沙,雅士)撰文探索绘画之道《缺陷的完美和完美的缺陷》。</h3><h3> 6、“资讯快递”,《笔尖生花》庆八一钢笔画联展在青岛开幕。</h3><h3> 接下来请一起见证精彩!</h3> 精品赏析 <h1>陳興雲</h1><h3><br></h3><h1><b> 兴云厨陈绘新颜</b></h1><h3><b><br></b></h3><h3>——陈兴云老师钢笔画《雕梁画栋》赏析</h3><h3> 这幅精美古建筑结构,是照片?或是素描?你都猜错了。这是一幅精细写实钢笔画,它的作者是近年来声名渐起的年轻画家陈兴云老师。</h3><h3> 所画物件者何?我想多数人都见过,也会觉得很亲切,但要准确说出它的名称,我相信很多朋友并不知道。它是在中国古代建筑中常见而且结构特殊的一种木质构件——撑拱,一般在屋檐下用一根木材上端支在撑枋下,下端与柱身连接,将屋檐的重量直接传递至柱身,这种构件在我国古代建筑中还有很多种叫法,例如“斗栱”、“牛腿”、“雀替”等。撑栱的用料很简单,一根圆形或方形木材就可以使用,安装及做法也相对于斗栱来说更简单,所以许多建筑上都使用撑栱而不是斗栱。由于撑栱只是一根单一的木材,所以工匠将其加工美化,使其具有非常多的造型,让整个建筑的艺术层次更高。</h3><h3> 古人非常智慧,很早就掌握了简支梁受力规律的力学原理,根据力臂越长受力越大的规律,从屋檐底往下走,一直到受力最小的屋柱处,撑拱的用材是由宽至窄,侧面看呈倒三角形分布,用材节约合理,又结构坚固,体现了古代人民的勤劳智慧!</h3><h3> 这幅精细钢笔画作品,可不是依照描摹,而是严格按照透视关系,对拱件结构、雕花榫头作了仔细观察分析,不是看光画光,看影画影,而是弄清对象结构,从造型入手,光影也不是实际情况下的光影,而是人为设置的素描光源,严谨的按照素描五调子的要素设置。非常亮丽鲜明,这正是作者用心用意之处。</h3><h3> 因为根据实际情况下我们的观察经验知道,很多撑拱结构,由于日照角度及结构复杂性,很多具体的结构细节一般是隐于暗影处看不清楚的,而兴云老师在画这幅作品时,却是进行了光影解构,让观者能够全方位的看清整个物件的结构,立体感、空间感很强,主体与木质背墙形成黑白分明的对比,钢笔线条的组织也很精致,黑白灰的层次恰到好处。带给我们强烈的视觉冲击。根本不会相信,这样精美的作品,其作者竟然是画钢笔画只有两三年的画家,笔者亦难以表达此刻的心境,只感觉惊为天人!不得了!了不得也!</h3><h3> 兴云老师的主业是一名厨师,本质上说,厨艺也是艺术,并且与美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在酒席上常常能够看到出自厨师巧手的飞龙彩凤,花鸟鱼虫。兴云老师自幼好画,有着扎实的绘画基础,他的这一特长对他本人的厨业也是增益不浅,两相互补,相得益彰。前年,在一个绘画群里,偶然看见高勇老师发表的一幅钢笔画作品,被深深吸引,然后互加好友,向其讨学。高勇老师算是陈兴云钢笔画生涯的启蒙恩师。但兴云更加努力,天赋加勤奋,很快入门,进步神速。尽管画面的线条处理仍有些许不太成熟的生硬,但他的作品却给了我们一种老手的练达和超然之感。近年来,其作品更是登堂入室,越来越有范式,广受业内资深人士好评!真乃是:</h3><h3> 闻道不问早与先,</h3><h3> 兴云厨陈绘新颜。</h3><h3> 钢线翩跹抒宏志,</h3><h3> 自古英雄出少年。</h3><h3><br></h3><h3> 执笔~吴志勇(雅士)</h3> 佳作点评 <h1>吴志勇</h1><h3><br></h3><h1><b> 吴志勇的《七一花正红》</b></h1><h3><b><br></b></h3><h3> 老朋友吴志勇,玩了十年钢笔画,恒毅执着若此,故越画越好,人所尽知。</h3><h3> 雅兄人也好,故好人好报,娶了个漂亮老婆。弟妹又有几个好闺蜜,都知道姐夫擅画,人物肖像颇为到位,因此雅兄常常以笔扬情宣谊,不但为夫人造像,也为夫人一干闺蜜写真,此举当然深受欢迎。</h3><h3> 这不,这幅《七一花正红》,便是雅兄新作,更是他"好色"的佐证。</h3><h3> 先画好黑白稿,再敷以水质色铅,各有各的味道。</h3><h3> 他处理得相当小心,所得效果也比较理想。这是一位成熟画家综合素质的良好表现。</h3><h3>作品不但画像,在我看来,其古色古香的感觉,可能是更让人喜欢的亮点。</h3><h3> 画中人静立纨扇,面带温婉倩笑,虽不是那种所谓美女,但质朴而亲切,初赏时我的感觉竟是"岁月静好"四个字。</h3><h3> 这位闺蜜真名"七一",因为是建党节所生,意义颇不一般。花者,像征也。红者,自不必说。</h3><h3> 雅兄好色久矣,但彩色钢笔画作品不是太多。而这幅闺蜜,可能是一个新的开始吧!</h3> <h1>徐新华</h1><h3><br></h3><h1><b> 徐新华《坐宽》</b></h1><h3><b><br></b></h3><h3> "坐宽"者,徐新华此幅描绘一旧宅大门作品之署名,我干脆直接拿它做了这幅作品的画题。</h3><h3> 钢笔素描淡彩画,虽非我们小画种之主流,但也有朋友格外钟爱,因而彩钢作品过去所见颇多,不同的画家也各有不同的玩法。</h3><h3>这幅《坐宽》,刚看到便喜欢上了。反复欣赏后,的确越看越见趣味。</h3><h3> 一是用色与线稿结合颇感和谐统一,如单有黑色线稿,此作一定会单调许多。</h3><h3> 二是用色古雅清淡,越发增加了旧宅院门的古朴与静气。</h3><h3> 三是作者有意让院门"喝醉酒",一时间歪歪扭扭,摇摇摆摆起来,但静中寓动,故显得格外的不俗。这也是此作出彩之处吧。</h3><h3> 钢笔画我一直提倡百花齐放,黑白的要画,出"彩"的同样值得我们去探索。只有路子拓宽了,面目才会多样。</h3><h3> 《坐宽》便可一证。</h3><h3> 此作之妙,我点到即止,大家还是自己去细细品玩吧!</h3> <h1>龚平</h1><h3><br></h3><h1><b> 龚平《刘文西》</b></h1><h3><b><br></b></h3><h3> 刘文西是真正的当代美术大师。他的画,功夫之深,数量之多,境界之高,的确少人能企及,更是无人不喜欢,因为面值百元的红色人民币,上面毛主席的头像,便出自此老之大手笔。</h3><h3> 可惜的是,刘老刚刚仙逝,令整个美术界深感惋惜。除大量的怀念文字外,也有人为他造像。龚平这幅《刘文西》,便是其中甚为精彩的作品。</h3><h3> 用线何其省略!</h3><h3> 造型何其准确!</h3><h3> 表情处理何其真切而生动!</h3><h3> 一代大师的笑貌音容,仿佛就这样被很好地传达了出来。</h3><h3> 一幅不大的人物肖像小品,虽如此简洁,如此惜线如金,却不难见出作者的高才与深功。</h3><h3> 此作以素描功夫作底,但又绝非仅仅是素描,而是已然上升为独立的画种。</h3><h3> 说实话,我对龚平兄这两下子,佩服得五体投地呢!</h3><h3> 我甚至籍此小品,似乎一下明白了钢笔人物画的某些真谛……</h3> <h1>徐建哲</h1><h3><br></h3><h1><b> 徐剑哲《醉心手工》</b></h1><h3><b><br></b></h3><h3> 题目是我临时给起的。</h3><h3> 此幅钢笔速写,描绘一位谢顶之老者,像个手工艺高手,正专心致志地砍削着一段木头,准备将它做成自己拿手和满意的什么物件。</h3><h3> 至于这物件是农具,是生活用品,抑或是一件工艺品,从画面上尚看不出,其实也没有必要去根究。但老者的专注与投入,那股特别的劲儿,说得高大上一点,即所谓"工匠精神",却活脱脱被生动而精准地刻画出来了。</h3><h3>这正是此幅速写小品特别打动人的地方。</h3><h3> 徐剑哲兄为温州人,年稍长于我,也非职业画家,近年醉心于钢笔画,尤擅人物速写和线描一路风格,足迹广而勤奋甚,作品多多,令人佩服。</h3><h3> 他的速写有明显的个性化特征,运笔速度不一定"速",但在徐徐走线中,尽可能将钢笔画的线性特征发挥出来,这是值得赞赏与提倡的,将其升华一下,不也正是工匠精神的某种体现吗?</h3><h3> 比较而言,此作更近于速写,与他其它的线描作品拉开了一定距离。</h3><h3> 另外,适当的淡墨衬托,也使这幅作点增加了"看头"。</h3><h3> 若说白璧微瑕,窃以为似乎地上的碎木屑显得稍多?</h3> <h1>赵吴成</h1><h3><br></h3><h1><b> 赵吴成《泯灭》</b></h1><h3><b><br></b></h3><h3> 赵吴成是甘肃文物考古研究所的一位专业考古研究工作者,学术成就甚高,许多项研究成果发表在《文物》这样的国家级专业杂志上,甚至被翻译成外文,可证他的学术地位。</h3><h3> 玩钢笔画,他说纯粹是一项个人业余爱好。他的钢笔人物肖像我见过一些,不了解的人,会误以为他是学美术的,造型功底真好,神形兼备,令人佩服。这样的"业余水平",我看其实远在不少专业画家之上呢。</h3><h3> 他的青铜系列作品,更是精妙叫绝,其价值与意义,可能又更在他的人物肖像之上吧。</h3><h3>首先,题材就显得极为与众不同。钟爱这些古色古香、斑驳陆离的钟鼎彝器,并用钢笔画来刻画与再现之,据我所知,目前国内唯数人而已(如北京中央美院的王其钧教授,也是此道高手)。这与他的主业有关,也有相应的获取资料的条件。考古究其"质",钢笔画展 其"文",正好互为补充,相得益彰。</h3><h3> 其次,刻画出所谓"破铜烂铁"的质感量感,的确殊非易事,这是要见证高超而独特的技法表达功夫的,而赵老师已然做到了。我曾问他用的什么彩色中性笔,他说抓到什么就用什么,并无特别讲究。从他的一些照片资料上看,也的确如此。但表现青铜的锈斑与质地,他还用了金色中性笔,我也曾用过,表现这样的题材,是得用金色、银色来"提亮"。</h3><h3> 其三,他的这类作品都赋与了崭新的思想文化内涵,是真正意义上的推陈出新,与艺术性再创造。比如此幅新作,光从《中国密码——国祭的传说-泯灭》的题目上看,便可略知一二。国祭用鼎,可惜这已是数千年前曾经的辉煌,而今早成旧事,皇皇灿灿之青铜器皿,已然捐毁与泯灭,已不复当年之神圣光彩( 这仅仅是我的妄读 )。</h3><h3> 这个系列的作品,他自注为"彩色中性笔画",尺寸是43X35Cm,画幅不大,却实在厚重沉郁得很,小品虽小,却极寓深意,这就尤为难得与不俗了。</h3><h3> 我想,若看了原作,还不知道会有什么新的发现与特别惊喜呢!</h3><h3> 实在不敢过多妄评,诸位还是看看作品去……</h3> <h1>高勇</h1><h3><br></h3><h1><b> 高勇《草原情》</b></h1><h3><b><br></b></h3><h3> 题目也是我擅取的。</h3><h3> 此作描绘离离荒草间,两匹俊马正互相致意传情,互动性浓。作品比较写实,马的结构与特征,包括动态,甚至神情,均刻画得比较到位。这样的作品,不可能闭门造车(像我这样的画法),应有所参考吧。</h3><h3> 参考当然可以,也值得提倡。但二度创作一定要胜过原作,否则就没什么意义了。</h3><h3> 我宁愿相信,他这幅新作,所画之马为一双情侣,正在广远而苍茫的草原上谈情说爱,互至恋意。这有何不可呢! 有些马儿,可能比某些人更加可爱,更值得尊敬。人有"人渣",还不少,但从未听说马有"马渣",对吧?</h3><h3> 草原是静的,马儿是动的,仿佛还能听见它们的长啸与嘶鸣。</h3><h3> 构图上,调子上,氛围上,意境上,此作功夫都下得很足。下了功夫的画,往往是好作品。</h3><h3> 高勇兄勤奋,时见新作,且题材多样。因为作品好,我与雅兄不知点评过几次了。在当下钢笔画界,他应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存在,我甚至更看好他未来的发展。</h3> 来稿选登 <h1>吴志勇(湖南长沙)</h1> <h1>吴志勇</h1> <h1>程庆拾(新疆乌鲁木齐)</h1> <h1>程庆拾</h1> <h1>程庆拾</h1> <h1>程庆拾</h1> <h1>车明霞</h1> <h1>刘洪江</h1> <h1>王国宝</h1> <h1>王国宝</h1> <h1>王骏</h1> <h1>王骏</h1> <h1>王骏</h1> <h1>任宝海</h1> <h1>任保海</h1> <h1>任保海</h1> <h1>任保海</h1> <h1>郭贵明</h1> <h1>龚小刚</h1> <h1>龚小刚</h1> <h1>龚小刚</h1> <h1>龚小刚</h1> <h1>王朝荣</h1> <h1>刘子丹</h1> <h1>刘子丹</h1> <h1>秋添</h1> <h1>秋添</h1> <h1>秋添</h1> <h1>向以桦</h1> <h1>向以桦</h1> <h1>向以桦</h1> <h1>李正强</h1> <h1>李正强</h1> <h1>蔡靓</h1> <h1>蔡靓</h1> <h1>韩钰</h1> <h1>刘军吉</h1> <h1>苏发辉</h1> <h1>苏发辉</h1> <h1>苏发辉</h1> <h1>苏发辉</h1> <h1>吴天</h1> <h1>吴天</h1> <h1>谢跃荣</h1> <h1>郑昌辉</h1> <h1>郑昌辉</h1> <h1>郑昌辉</h1> <h1>龚平</h1> <h1>龚平</h1> <h1>龚平</h1> <h1>王恩贶(浙江兰溪)</h1> <h1>张彪(河南郑州)</h1> <h1>张彪</h1> <h1>张彪</h1> <h1>张彪</h1> <h1>万丙理</h1> <h1>万丙理</h1> <h1>兰宁生(江苏无锡)</h1> <h1>兰宁生</h1> <h1>兰宁生</h1> <h1>興雲</h1> <h1>興雲</h1> <h1>叶志军</h1> <h1>叶志军</h1> <h1>叶志军</h1> 速写掇英 <h1>刘长青(河北廊坊)</h1> <h1>刘长青</h1> <h1>刘长青</h1> <h1>刘长青</h1> <h1>周挺华</h1> <h1>周挺华</h1> <h1>周挺华</h1> <h1>王子江</h1> <h1>王子江</h1> <h1>王子江</h1> <h1>汪伟明</h1> <h1>汪伟明</h1> <h1>汪伟明</h1> <h1>陈国浩</h1> <h1>陈国浩</h1> <h1>吳悦光</h1> <h1>吳悦光</h1> 它山之石 <h1>吳悦光</h1> <h1>向晓华</h1> <h1>向晓华</h1> 资讯快递 <h3>《笔尖生花》庆祝八一建军节钢笔画联展开幕</h3><h3>庆祝八一建军节“笔尖生花”钢笔画联展于7月31日上午10:30分在青岛宝龙美术馆开幕,此次展览将展出青岛钢笔画家王炜、于庆胜、王振华、刘哲学、徐光亮、孙钧铭、万里雒、王连兴、梁钧、王作勇、胡选生、陈中华、左云秀(排名不分先后)十三位钢笔画画家的120余幅新作。展览将展出至8月30日。</h3><h3>钢笔画艺术博大精深,纵观古今中外,钢笔在艺术家手中可谓妙笔生花,神奇无比。此画种传入中国已有近百年的历史,经三十年代创作热潮后逐渐衰退,近代仍有部分画家致力于钢笔画。他们在各自层面上,展示了辛勤笔耕的结晶,他们在中国文化大背景下显示出不同的审美追求,让人感受到一种高层次的主观精神状态、精神视野与境界的追求。</h3><h3>本次展览作品中,画家笔下的景象生机勃勃、各有其辉。作品线条分明,黑白间、七彩间、技法中、灵性育果;钢笔润花,体裁多样,充满活力。画家们的作品没有一味追求一树一木的所谓“真”,而是注重自然景色的韵致与笔下的情感互通,这种神质的交流加之中西文化、地理位置为创作增添了内涵,蕴含着画家们对自然的敬畏、人性的赞美、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真善美的讴歌。</h3><h3>值八一建军节来临之际举办此次画展,青岛宝龙美术馆旨在通过文化引领,以画家手中的笔绘制美的作品向建军节献礼。同时,向大众展示新时代别具一格的新钢笔画绘画形式,让更多人了解钢笔画艺术表现形式。画家间通过展览相互学习、加强彼此间交流,促进创作。</h3><h3> </h3> <h3> </h3><h3>*2019年8月8日,第一届中国义乌画框行业新品订货会在义乌国际商贸城隆重举行!以“整合资源,抱团发展”为主题,由400多家厂商,近千种新品,3000多采购商联合打造的装饰画、画框、油画、国画、家居软装、酒店软装饰品盛会,同期举行全球画框业颁奖盛典。</h3><h3>*2019“记忆·荣光·梦想”中国钢笔画邀请展入选工作于7月29日结束,约150名来自全国各地的钢笔画画家的作品将入展九月份在沈阳举办的邀请画展。</h3> 争鸣天地 <h1>张志安</h1> <h1><b> 《三星谜云》的创作</b></h1><h3><b><br></b></h3><h3> 张志安</h3><h3><br></h3><h3> 几过月过去了,我以三星堆历史文化为主题的创作终于结束。在创作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要怎样才能把三星堆文化价值内在的东西挖掘出来,这样的创作的确"太难了"。</h3><h3> 第一稿,我斗胆发与程庆拾老师,请求指导。他建议我再深入想一想,画面上倒底用一些什么三星堆的文物元素更好?</h3><h3> 程老师还建议说,"这是真正意义上的创作,图式处理要再大胆些,朝神秘与厚重方向努力。图式感,太重要啊!"</h3><h3> 接着又深入一层开导说, "图式的背后,是文化,是历史,是美感,是思考! 还有,是创作个性!也就是你自己的全部!"</h3><h3> 在程老师这番率直"重话"的震动、感染下,我有一种醍醐灌顶之感,也大致明确了此作改进与提升的大方向。</h3><h3> 经过长时间的辛苦劳作,新作终于杀青。这里不妨将我的思考、设计和创作情况概述如下:</h3><h3> 命题:《三星谜云》。</h3><h3> 材料: 300克对开白卡纸,针管笔。</h3><h3> 构图及素材: 构图以三角形犹如金子塔型的表达方式来处理,画面以三星堆遗址博物馆出土的几件镇馆之宝,来承载与表达三星堆遗的神秘文化,它们包括:</h3><h3>(1)大型青铜蚕丛纵目面具,出土于二号祭祀坑,高65厘米、宽138厘米,大嘴、鹰钩鼻、双耳硕大,向上方挑出,眼球做得更为离奇:直径13.5厘米,凸出眼眶16.5厘米,而这,正与《华阳国志》记载的蜀人古史传说时代的祖先神的形象相似,这一形象,是古蜀人对自身认识尚处于原始水平时,对所景仰的远祖的一种神话性质的加工。蜀侯蚕丛,"其目纵,始称王”,其墓葬称为“纵目人冢”。</h3><h3>(2)青铜立人像,青铜立人像高172厘米,底座高90厘米,通高261厘米。</h3><h3>其双手极为夸张,呈抱握状。他代表的应该是国王兼巫师一类人物,在下民眼中,他同时也是“神”,是集神、巫、王于一身的最具权威性的领袖人物,是神权与王权的象征。它是中国,也是世界迄今为止发现的同时代文物群中最早、最大、最奇特、最神秘、最为宏伟壮观的青铜立人雕像,被誉为“铜像之王”。</h3><h3>(3)神树上的太阳神鸟,其中大神树高达3.96米,树干残高3.84米。有三层枝叶,每层有三根树枝,树枝的花果或上翘,或下垂。三根上翘树枝的花果上都站立着一只鸟,鸟共九只(即太阳神鸟)。</h3><h3>(4)青铜太阳,在学术界一般认为这是古人表现太阳崇拜观念的一种装饰器物。因为在古代对于太阳和太阳神的崇拜,是人类早期文化的一种共同心理,并且太阳轮上都有小孔,或许是要将它们挂起来,作为太阳的象征接受人们的顶礼膜拜。在农耕部落中,太阳崇拜是一种早期宗教文化现象,因此上述看法有其合理性。但是三星堆青铜太阳轮究竟用于什么用途,至今依旧是一个未解之谜,等待人们前去揭开其神秘面纱。</h3><h3>(5)靑铜金面具和青铜面具。</h3><h3>(6)文物上出现神秘的少量符号。</h3><h3>(7)三星堆是"南方丝绸之路"的0公里起点,故此作构图以骆驼队用留白的方式来表达南方丝绸之路的历史文化,并将其巧妙地融合于三星堆文化元素之中。</h3><h3> 此作的整个画面背景以银河系的图像出现,表现出宇宙的无限奥秘,再以此衬托出画面文物形貌的对比性效果。而文物上神秘的符号,则以七星北斗图的方式来排列,旨在体现宇宙的一种内在精神观,是一种古拙而发端状态的空灵境界。</h3><h3> 左上角为了调节画面重心均衡,加上了青铜太阳图形,希望能更好地体现作品的创作主题和内在文化价值。画面下方的驼队,表达三星堆为南方丝绸之路的始发站,也使画面产生了动感。</h3><h3> 总之,整个作品以三星堆遗址的神秘色彩来反映出古蜀国独特的文化底蕴及地域特色,希望能给读者带来更多的想象空间。</h3><h3> 的确,古蜀人来自何方?如何进入成都平原?何时建都立国?他与包括中原殷人在内的四邻关系如何?这一串串历史文化之谜,在旧时人们眼里,同直上高天、云遮雾绕的古蜀道一样,同样是神异诡谲而不可捉摸,更令后人思古追怀与无限神往的。</h3><h3> 用钢笔画来表现这样的宏大主题,目前尚少人涉猎,但我以为可以一试,也希望籍此挑战一下自己的综合能力。不管怎样说,这都是很有意义的吧。</h3><h3> 拙作不足之处,还请各位老师直言赐教与斧正!</h3><h3> 2019年7月18日</h3> <h1> 青岛钢笔画家李强</h1><h1> 【每日一画】作品选萃</h1><h3><br></h3><h3>30人遭遇火山轰燃牺牲 四川凉山森林大火灭火救援难度仍很大</h3><h3>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3月30日下午5点,四川省凉山州木里县雅砻江镇立尔村发生森林火灾。3月31日下午,四川森林消防总队凉山州支队指战员,和地方扑火队员共689人在原始森林展开扑救。扑火行动中,受风力风向突变影响,突发林火爆燃,瞬间形成巨大火球,在现场的扑火人员紧急避险,但27名森林消防指战员和3名地方扑火人员失联。</h3><h3>经全力搜救,昨天晚上6点半,这30名失联扑火人员已全部找到,27名森林消防队员和3名地方干部群众牺牲,包括木里县林业局局长杨达瓦与该局另一名工作人员。昨晚,应急管理部官方网站页面变为黑白色,以示哀悼。我们也向这些牺牲的英雄致敬!英雄一路走好!</h3> <h1>李强</h1> <h1> 李强【每日一画】</h1><h1> 选萃之二</h1><h3><br></h3><h3>iDaily · 每日环球视野</h3><h3>May 9, 2019</h3><h3>PEOPLE · 人物</h3><h3>英国女王探望新曾孙</h3><h3>英国白金汉宫公布一张新照片,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与菲利普亲王一同探望新出生的曾孙 Archie,伦敦温莎城堡。这是女王的第8个曾孙,也是英国王位第7顺位继承人。哈里王子夫妇为新生儿取名阿尔奇(Archie),意为「真诚而勇敢」。由于梅根王妃拥有美国国籍,新出生的王室宝宝将自动获得英国和美国国籍,成为英国王室第一个双国籍成员。</h3><h3>摄影师:Chris Allerton</h3><h3>( 根据此幅新闻照片创作 )</h3> <h1>李强</h1> <h1><b> 完美的缺陷与缺陷的完美</b></h1><h3><b><br></b></h3><h3> 画者老吴</h3><h3><br></h3><h3> 大道至简,这是勿庸置疑的。这种简,是极度的繁的浓缩,是厚积薄发的必然结果。在钢笔画的画家群体中,见到太多的繁复精细力作,得到最多的美评莫过于“像照片一样逼真”!或许是“这不是照片,是画的”,诸如此类的惊叹!我无意对这种评价论长议短,只是觉得绘画的目的如果仅仅是为了逼真得与照片真假难辨,未免俗套,更有失风雅。</h3><h3> 未经思考编排的照片式效果,画面是“完美”的,但给我的感觉往往是若有所失,总觉得画面缺失了某种东西,是什么呢?我个人认为就是手绘的雅趣!那种经过无穷想象才能产生的“美”。</h3><h3> 但也有不少画写实的钢笔画者,他们的构图、造型也是非常精准、符合素描规律,但却并未追求前述那种近乎全面、完美的超精,而是仿佛刻意的“偷懒”,留下一些地方不画。国画中叫留白,西洋画中应该就是叫虚实了。这种似乎有“缺陷”的画面反而给人一种意趣之美,一种意犹未尽之感。就像是文学作品中的的“卖关子”,留些结果不说,让读者去猜去想,在下回分解中去享受阅读的乐趣。这就是文学和艺术带给我们的无穷魅力!反而,一幅画,详详尽尽,什么都一览无余,观者在对画技短暂的震惊之后,我估计大多数人都会很快遗忘这幅作品。因为如此“完美”之作已经完成了它的使命,人们不会再去留连于它,不会再去审视和挖掘它其中更深的内涵和境界。这无异于是一种“缺陷”。</h3><h3> 说到这里,又不免想到世界名作,雕塑断臂维纳斯。她的艺术魅力恰恰就是“断臂”的所谓缺陷美。这个断臂还引发了无数的猜测和考研。有人试图找到“遗失”的断臂,有人设想了无数的修复方案,却就是比不过现在断臂造型之美。我个人觉得,说不定当初雕塑家也是经过了无数造型方案,“折断”重来N回,干脆就保持了现在这般模样,没想到无心插柳,成为流传后世的千古名作。</h3><h3> 我无意批评画满画纸的精细作品的艺术价值,只是看到不少人,因为素描造型基础不扎实,取舍创作能力不强,就在“逼真”上作文章,画得比照片还照片,用超绝的手艺震惊观众。但即使这样,我也不认为这是绘画之美,而是一种工艺制作之美。</h3><h3> 由此可见,画作的最高境界应该是有“缺陷”的完美。“缺陷”美并不拒绝精致和细节,但即使画得精致圆满周到,也切莫忘记画作的虚实之美,该虚该省的地方一定要虚要省,这个“懒”绝对是值得一偷。否则,作品难免流于“完美”的缺陷之列,我以为。</h3> <h1><b> 我剃光头画峨眉</b></h1><h3><b><br></b></h3><h3> 作者:邓勇</h3><h3><br></h3><h3> 我的绘画习惯,是先弄清模特的文化背景。故,从立意到完成耗时较长。这过程用十月怀胎、一朝分娩来比喻是比较恰当的。</h3><h3> 然而,表现峨眉山风景的这组画作,其过程就不止是十月怀胎这么简单了。</h3><h3> 早在读初中、刚学素描时,就因电影《东方红》里一句台词,对峨眉山发生了兴趣。这台词就是“抗战八年,蒋介石躲在峨眉山。”</h3><h3> 当时就想,能让蒋委员长一呆就是八年的地方一定非常美。</h3><h3> 虽然很向往,但没有条件到峨眉山一睹神韵,想画的心只得放下。</h3><h3> 后来知道,蒋介石也不总是呆在峨眉山上,他还要到别处去办别的事;知道蒋介石也不是抗战时期才到峨眉山,这之前就去过,并且还有段离奇的经历。</h3><h3> 1936年,蒋在峨嵋山举办军官训练团,把四川境内大小军阀都弄到山上集训。因听说有猕猴会拦路乞讨,如不丢下‘买路钱’猴贼即会发动袭击、实施抢劫。蒋便指示:多备些好吃的,到时投放便是。</h3><h3> 路过洪椿坪夹道,果然被一群猴贼拦住了去路。卫兵便向猴群投掷了大量罐头。猴们张嘴一咬,发觉啃求不动,以为受到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攻击,便龇牙咧嘴地发起怒来,猴王更是径直跳到老蒋面前,预备实施斩首行动。老蒋大怒摘下帽子朝上一挥,骂了句:娘希匹。话音刚落奇迹出现了,猴们立马散开,揖礼为其送行。</h3><h3> 虽然讲述者说得有鼻子有眼,但我却不大相信,以为是马屁精所杜撰。因为我知道,再聪明的猴子也不会认得蒋介石。然而,据中央通讯社记者徐怨宇多年查证,蒋与猴王这离奇的邂逅又的确真实发生过。</h3><h3> 峨眉山到底有什么神奇的东西,竟至于猴们会对蒋委员长揖礼恭送。虽然这故事进一步激起了我对此山的兴趣,但因种种原因仍然无缘亲睹峨眉芳容。</h3><h3> 直到前年,才有机会登上峨眉,对其历史文化进行了深入了解。知道它不仅有“金顶祥光”、“象池月夜”等壮丽美景。还是庙宇众多,宝藏丰富的巨大佛国。</h3><h3> 因佛教不许杀生,为追求安全,周边动物早就汇聚于此。其中,出没于清音阁、一线天至洪椿坪一带的短尾猴已通人性。早先食物缺乏,这些顽皮的家伙常偷食供果。后来僧人决定常年为其投食。天长日久猴们不仅对僧人产生了信赖不再偷食贡果,而且还学着香客,见到僧人就顶礼膜拜。</h3><h3> 当年,蒋介石一行遭到众猴围攻之际,当他脱帽挥舞现出光头之时,猴们误以为他是佛家弟子,便习惯性地做出辑礼恭送的样子退到一边。这才结束对峙,避免了一场虽由蒋委员长亲自指挥、但胜负实在难料的人猴大战。</h3><h3> 有鉴于此,我在峨眉山采风之时,为避免遭到猴们攻击便特意剃了光头。</h3> <h1>邓勇</h1> <h1>邓勇</h1> <h1>邓勇</h1> 编辑部通告 <h3>(1)作者把稿件投给刘长青、吴志勇、程庆拾或者发到群里即可。</h3><h3>涉钢文稿投给吴、程二位老师。</h3><h3>(2)作品像素不低于500kb。</h3><h3>(3)投稿作品一定要属实名。否则不予采纳。</h3><h3>(4)本刊改为月刊,请大家周知。</h3><h3> 钢笔画集萃编辑部</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