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我们的父亲母亲》(作者:曹德群、曹励群 )

劳智卿

<h3> 我们的父亲母亲,都受过高等教育。上世纪五十年代,作为旧社会培养的知识份子,参加新中国的建设。父亲在税务局工作,母亲当小学教师。他们的首要任务,是思想改造、脱胎换骨,才能胜任为人民服务。他们夹着尾巴做人,经历了无数次运动,并于文革后期下乡八年……和其它打成右派、反革命的同学、同事、朋友相比,他们幸运多了。</h3> <h3>  我们兄弟姐妹、亲戚朋友、邻居同事,众口一辞对我母亲的评价:没脾气。我们有生以来,无论何时、何地、何事、对何人,从未见母亲发过脾气!买菜买肉,顾客和摊主,永远是一对矛盾体。可无锡南河浜菜场的老板却送给母亲一顶桂冠:模范顾客!因为,数年如一日,不论肉精肉肥、斤两是否准足、价钱是否合理,母亲从不和摊主争执半个字。母亲为人随和,摊主也乐于为其服务 、并不因其“好说话”而在质量、斤两、价格上故意让她吃亏。</h3> <h3>  父亲,对外人很客气、人缘极好。所以,历次运动,均安然无恙。但父亲对待子女,缺乏耐心,不如母亲。总之,父母均是安份守己之人。抚养我们兄妹六人,实属不易。今年是2019年,是父母诞生100周年。做此相册,是为纪念。</h3> <h3>一九四四年,父亲在福建三元江苏学院会计系毕业。</h3> <h3>上世纪四十年代的父亲</h3> <h3>上世纪四十年代的父亲</h3> <h3>上世纪四十年代的父亲</h3> <h3>上世纪四十年代的父亲</h3> <h3>上世纪四十年代的父亲</h3> <h3>上世纪四十年代的父亲</h3> <h3>上世纪四十年代的父亲</h3> <h3>上世纪四十年代的母亲</h3> <h3>上世纪四十年代的母亲</h3> <h3>上世纪四十年代的母亲</h3> <h3>上世纪四十年代的母亲</h3> <h3>上世纪四十年代的母亲</h3> <h3>上世纪四十年代的母亲</h3> <h3>上世纪四十年代的母亲</h3> <h3>上世纪四十年代的母亲</h3> <h3>上世纪四十年代的母亲</h3> <h3>上世纪四十年代的母亲和她的表妹</h3> <h3>上世纪四十年代的母亲(站的)女扮男装,和表妹合影</h3> <h3>上世纪四十年代,母亲(站)和作者的外婆(坐)、母亲同父异母的妹妹和弟弟。</h3> <h3>父母婚纱照(一九四四年)</h3> <h3>父母婚纱照(一九四四年)</h3> <h3>父母合影(上世纪四十年代)</h3> <h3>父母及作者、作者大兄弟</h3> <h3>上世纪四十年代,父母及同事合影</h3> <h3>上世纪四十年代,父亲及同事合影</h3> <h3>一九四四年,父亲大学毕业,同乡欢送。</h3> <h3>右一:父亲的父亲曹幼莲;左一:父亲的母亲;中间:父亲和他的弟弟。</h3> <h3>作者的外公:严明,字严继戚。保定军校炮兵第四期毕业。</h3> <h3>母亲上世纪七十年代退休照。</h3> <h3>上世纪八十年代,母亲和孙女曹景平、曹宇鸣。</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