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六日

矿工

<h3>第一日(7月4日 )</h3><h3> 早9:15乘G801次列车从北京西站出发</h3> <h3>经过郑州</h3> <h3>在高铁这飞一般的神奇速度中我却读着税晓洁的《风从丹霞来》。高铁窗外是迅速掠过的城市和乡村,书中却是海拔4000以上“满肺都是老树苍翠气息的高原”,没有路,没有人,这些考察者用脚步艰难的跋涉……这鲜明的对照,这巨大的反差,让我心里好像感到现代速度与原始力量在对话……</h3> <h3>12:45到达兰考</h3> <h3>焦裕禄干部学院</h3> <h3>我就住在二楼右照片中的第一个房间</h3> <h3>校门口的这颗大泡桐树就是当年焦裕禄亲自栽下的,人们为纪念焦裕禄起名为“焦桐”。就是下图这张照片中焦裕禄身边的这颗,经过50多年成长的高大雄伟。</h3> <h3>下午三点,开班仪式(同班的还有北大医学院)</h3> <h3>参观“焦裕禄同志纪念馆“</h3> <h3>参观“焦裕禄同志纪念馆“</h3> <h3>焦裕禄当年在东北下井当过煤矿工人。</h3> <h3>焦裕禄在兰考留下的四张珍贵照片</h3> <h3>拜谒焦裕禄墓</h3> <h3>焦裕禄干部学院美丽的校园</h3> <h3>到处种植着泡桐树</h3> <h3>食堂</h3> <h3>第二日(7月5日)</h3><h3>高层大巴行在黄河大堤上飞跑,一条已废弃的防汛铁路专运线沿着河岸的密林绿草深处……</h3> <h3>讲解员介绍黄河的历史与今天</h3> <h3>&nbsp; 从黄河边的地图上看到兰考县东坝头黄河湾段是九曲黄河最后一个大拐弯处,呈"U"字形,因地势险要,素有"豆腐腰"之称。</h3> <h3>历史上黄河水患记载无数。位于兰考县西北部的东坝头乡,这里是黄河故道的起点。在这里,奔腾咆哮的九曲黄河完成了她那最后一弯,流经豫、鲁、皖、苏四省直奔大海。<br></h3> <h3>  如今正是黄河丰水期,水势凶猛、浪花翻卷,河滩上鸟语花香。站在东岸西望,莫说“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对岸也就是一条“江平线”而已,场景非常壮观。</h3> <h3>毛泽东主席两次来到这里,并发出一定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号召。</h3> <h3>张庄四面红旗</h3> <h3>参观“中州民族乐器厂”</h3> <h3>当年的大量栽种“泡桐“是治沙的发现,从而震慑了风沙。谁曾想到,如今焦裕禄带领兰考人种下的泡桐树成了古琴产业的重要原料。由于有了互联网,有了电子商务,当地注册的古琴生产企业达到187家,通过线上平台销售古琴的网店超过200家,庞大的产业带动了数万名当地人加入到其中的产业队伍中。</h3><h3>图中是制作中的乐器与成品。</h3> <h3>张庄基地,体验治沙</h3> <h3>出发</h3> <h3>像个农民吧!</h3> <h3>体验“翻淤压沙”劳动</h3> <h3>发“工分””</h3> <h3>奖励“冰棍”,在35℃高温下,绝对解暑。</h3> <h3>收工了</h3> <h3>劳模表彰。</h3> <h3>歌咏比赛</h3> <h3>张庄历史情景再现</h3> <h3>晚八点,学习交流会</h3> <h3>7月6日(第三日)到开封</h3> <h3>开封印象</h3> <h3>参观开封博物馆</h3> <h3>最古老的文物,是这件新石器时期的“”石磨盘”;陶器;金属兵器;青铜器皿;唐三彩;汝窑;钧窑;瓦当;碑刻等。</h3> <h3>在宋徽宗的字画前留影</h3> <h3>这个门太美了!</h3> <h3>参观开封文化客厅</h3> <h3>参观“刘少奇在开封陈列馆”</h3> <h3>刘少奇主席的人生最后27天是在这里度过的。</h3> <h3>刘青霞故居纪念馆</h3> <h3>开封府</h3><h3>开封府,又称南衙,初建于五代后梁开平元年(公元907年),已有一千多年历史。</h3> <h3>开封府题名记碑记载了二百余名开封府府尹的任职情况。其中,宋太宗、宋真宗、宋钦宗三位皇帝都曾潜龙在此,先后有寇准、包拯、欧阳修、范仲淹、苏轼、司马光、苏颂、蔡襄、宗泽等一大批杰出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在此任职。</h3> <h3>竖立在正厅院里的巨石是“戒石铭”,其南面镌刻“公生明”三个大字,意在提醒官员只有公正,才能明察秋毫、清正廉明;北面刻的是“尔奉尔禄,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难欺”。洁身自好,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这便是开封府的官衙文化。</h3> <h3>三个大铡刀</h3><h3>拂拭残碑览德辉,千年包范见留题。惊鸟绕匝中庭柏,犹畏霜威不敢栖。</h3> <h3>明天就要离开兰考了,站在宿舍窗前,看夕阳下的焦裕禄干部学院</h3> <h3>早七点乘上开往北京的列车……</h3> <h3>7月7日(第四日)</h3><h3>在郑州停留,我教的第一届本科生57岁的陈YQ局长来车站接,并陪我逛桃花峪黄河。</h3> <h3>在黄河中游与下游的分界线留影</h3> <h3>桃花峪大桥飞跨黄河</h3> <h3>下午转车,一小时后到三门峡市</h3> <h3>陕州古城</h3> <h3>7月8日(第五天)</h3><h3>参加河南省现代物流技术教师培训班开班仪式</h3> <h3>8:30—12:00</h3><h3>15:00—18:00</h3><h3>讲课</h3> <h3></h3><h3>7月9日(第六天)</h3><h3><br></h3><h3><br></h3> <h3>游览三门峡古迹</h3> <h3>宝轮寺塔,始为唐僧道秀所建,金大定十七年(公元1177年)僧人智秀重建,距今已有800余年。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湖滨区陕州故城(陕县老城)东南部,原为陕州城内宝轮寺的寺塔,寺已早毁,唯塔独存。<br></h3><h3>宝轮寺塔全称“宝轮寺三圣舍利宝塔”,俗称“蛤蟆塔”,现存四大回音建筑之一,因在塔旁击掌有蛤蟆式回音而得名。2001年被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h3> <h3>游览“”三门峡黄河公园”</h3><h3>张老三,我问你,你的家乡在哪里?</h3><h3>我的家,在山西,过河还有二百里……</h3><h3>(河对岸是山西省)</h3> <h3>参观“虢国博物馆” </h3> <h3> 虢国博物馆是建立在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西周虢国墓地遗址上的一座专题性遗址类博物馆。基本陈列《周风虢韵》分为虢旗猎猎、吉金灿灿、美玉灼灼、奇珍熠熠、车马辚辚、古墓秩秩六个部分。<br></h3><h3> 虢国墓地是一处规模宏大、等级齐全、排列有序、保存完好的两周时期大型邦国公墓,具有重大的历史、科学和研究价值。其中虢季和虢仲两座国君大墓分别被评为1990、1991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01年4月,虢国墓地入选“中国二十世纪百项考古大发现”。 </h3><h3> 在这里,你不仅可以欣赏到墓地出土的精美文物,领略级别最高的国君墓的气势,还可步入2800年前真车真马陪葬的气势恢宏的地下车马军阵。</h3> <h3>虢国墓地出土珍贵文物多达1万多件。其中两座国君墓出土了许多国宝级文物,如有“中华第一剑”之称的玉柄铜芯铁剑,体现高超制玉水平的人龙合纹玉璋等。</h3> <h3>青铜器</h3> <h3> 记得,1966年初,在我读高二时看了《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的长篇通讯。全国掀起了学习人民的好书记焦裕禄的高潮。此次来到兰考焦裕禄干部学院,再次重温焦裕禄的光辉事迹,再次学习焦裕禄一心为民的精神。</h3><h3> 焦裕禄(1922年8月16日-1964年5月14日),山东淄博博山县北崮山村人,原兰考县委书记,干部楷模,中国共产党革命烈士。在兰考担任县委书记时所表现出来的“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精神,被后人称之为“焦裕禄精神”。</h3><h3>1922年8月16日,焦裕禄出生在一个贫苦家庭,1946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50年,被任命为尉氏县大营区委副书记兼区长,1954年8月相继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大连起重机厂机械加工车间进修,1962年被调到河南省兰考县担任县委书记,1964年因肝癌病逝于郑州,终年42岁。</h3><h3>2009年9月10日,在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等11个部门联合组织的评选活动中,焦裕禄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h3> <h3>河南六日的行程路线基本上是“沿着”黄河逆流而上,从兰考县的东坝头,到郑州的桃花峪大桥,再到三门峡的黄河公园,感慨“黄河之水天上来”……</h3><h3>(图片三张一组分别是兰考、郑州和三门峡的黄河*)</h3><h3> 从最后一个大拐弯,到黄河中、下游的分界线,再到了紧邻“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的上游,黄河每段都有每段的特色,每处都有那么多动人的故事,串联起来岂不是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的历史……</h3> <h3>高铁列车3:45始离三门峡站</h3><h3>晚8:55回到北京西站</h3><h3>河南六日行结束……</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