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蓝田县幼儿园温馨提示:手足口、疱疹性咽峡炎进入高发期,家长朋友注意了🌴🌴🌴</h3><h3><br></h3> <h3>进入夏季,温度升高,每年的 4~6 月都是手足口 & 疱疹性咽峡炎高发期,全国各地就诊患儿人数剧增。</h3> <h3>一、手足口病小常识</h3><h3> 1.什么是手足口病?得病后有什么表现?</h3><h3>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以发热为特征。得病后,开始症状常为低热、食欲减退退、不适并常伴咽喉疼痛。发病1-2天后,口腔出现红色小疱疹,然后常变为溃疡,同时手掌和足底皮肤也可出现斑丘疹或疱疹,也可见于臀部、膝膝盖皮肤,皮疹不痒。</h3> <h3>1、手足口和疱疹性咽峡炎的鉴别:</h3><h3> 相同处: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感染后,口腔的咽部和软腭都会长疱疹。</h3> <h3>不同处:感染手足口的孩子,除了口腔咽部和软腭有疱疹外,孩子的口唇、手和脚,包括肛门周围,也会长有斑疹,斑丘疹或囊泡性皮疹,有时膝盖和手肘也会有皮疹。</h3><h3>2. 从症状上鉴别</h3><h3> 相同处: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会伴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和咽痛。</h3><h3> 不同处:疱疹性咽峡炎的孩子,是先发热再发现疱疹,突然性的高热不退,体温在 39~40 ℃ 左右,发热时还可能伴有抽搐,随后就诊时发现口腔有泡疹,孩子咽痛明显,吃东西哭闹难受。发热时间会持续 3~5 天。</h3><h3> 大多数的手足口是先发出疹再发热(有的也会无热),一般是中低热,咽痛症状比较轻,甚至有的孩子没有咽痛症状,发热 1~2 天就恢复正常。家长如果发现孩子手脚长水泡,疑似手足口后,就需要密切观察孩子有没有重症表现,特别是三岁以下的儿童。</h3><h3> 手足口和疱疹性咽峡炎都是通过粪口和呼吸道传染。<br></h3> <h3>2.家长如何早期发现子可能得了手足口和疱疹性咽峡炎?</h3><h3> 若发现孩子出现低、食欲减退或不愿进食、口腔不适(孩子可能喊疼或不时有手指探口动作)可光亮处(或手电筒)查看口腔四壁有无红疹或疱疹并伴有破溃等异常现象,同时仔细查看手掌、足底、屁屁股等位置,观察有无皮疹发生.</h3> <h3>预防方法有以下几点:</h3><h3>1. 勤洗手</h3><h3> 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都要用肥皂或含氯洗手液,用流动的水给孩子洗手。看护人接触孩子前、换尿布、处理粪便后也要洗手。</h3><h3>2. 注意孩子用品及环境卫生</h3><h3> 孩子的物品要及时清洗、消毒,经常通风,勤晒衣被。</h3><h3>3. 尽量少带孩子去人多密集公共场所</h3><h3> 不管疱疹性咽峡炎还是手足口,病症消失后还会持续有 1~2 周的后续传染期,高发季尽量少带孩子去人多密集公共场所。</h3><h3>4. 及时接种手足口疫苗</h3><h3> 疱疹性咽峡炎没有疫苗,手足口可以接种二类疫苗 EV71 疫苗,对肠道病毒 71 型(也是最危重症的一型)感染的保护率达 90% 以上,6 个月至 5 岁的孩子可以选择接种。</h3><h3> 蓝田县幼儿园保健室宣</h3><h3> 2019年7月10日</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