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大同西街二府巷中往西,有一条曲折迂回的小巷,它的形状就好像一条裤子呈“丫”字形。所以,古人形象地把它称为“裤裆巷”。</h3><h3> 传说五代时期,燕云十六州之一的云州府衙就设在此条巷前(今一中旧址)。与裤裆巷紧紧相联的二府巷内住着府衙内官宦。其中最有势力的李、王两家就住在二府巷中间向里弯去的裤裆巷内。李姓院子座北朝南,王姓院子座南朝北,两家以门相对,中隔巷道。他们因祖上遗下的私仇,历经四代,还不能和好相处。传至他们这一代,两家的男主人又同时在云州府作官。</h3><h3> 这李、王二人在府上能以公为重,秉公相处,而下朝回家则互相仇视。他们的家人更是互相纠纷不断,势不两立。</h3><h3> 一天,李家破土施工修筑大院,乘机朝巷内扩大三尺多宽的院墙。王家人发现后,第二天也将院墙拆掉,向外扩出六尺;见王家向外扩墙,第三天李家又向外扩出三尺。第四天,王家也……裤裆巷就要被李、王两家将巷道封堵,一场纠纷冲突眼看就要发生。</h3><h3> 此时,正值五代乱世,河东节度使石敬塘将燕云十六州全部割给了契丹。消息传到云州城内,李、王二人为使云州百姓免遭辽兵凌辱,整天忙于政务。一天,两人理完政事,一起回家,正碰上两家因扩墙的事而互不相让,争执不下。两人忙各将自家人叫回院内,避免了事态的扩大。</h3><h3> 回到家里,二人同时心想:“古人云:‘让人一步天地宽’,何况眼下,国家四分五裂,云州又被割往异国,我们何以对得起云州城内的几万百姓。”当天晚上,姓王的首先将扩出的院墙迁回了原来的位置,并连夜在院墙的大门上贴出一副对联:“抬首看,万里长城护国防;低头悔,三尺青砖营私墙。”第二天早晨,李家的人见此情景,羞愧万分,当晚也赶忙让人将院墙拆掉,并又朝院内缩回一米。也在院门上贴了一副对联:“战乱殃民吾扩墙,纠纷伤人愧爹娘。”</h3><h3> 第三天一早,当人们经过巷道时,发现巷道比原来的巷道加宽了。裤裆巷内的左邻右舍都为他们的仁和义所感动。云州官署也为两家秉公忘私,真诚团结的精神所感动,便将一副题有“仁义之巷”的木匾派人挂到了巷口。</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