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钱局巷的历史

美友37206151

<h3>  大同城内东北角有一条小巷,叫钱局巷,它西临大北街,东接正殿街。</h3><h3> 传说明朝代王朱桂在正殿街盖起了王府,安置了放钱饷的地方,直到明末兵变,代王府付之一炬,这一带才住上了居民。</h3><h3> 到了清代,这里又开起了造钱局(就是现在的造币厂)。</h3><h3> 顺治二年,顺治皇帝在全国开了九个造钱局,大同就是其中一个。大同造钱局很精致,背面铸有“同”字,表示大同所制,左则还配有一个满文“同”字。</h3><h3> 顺治五年,大同总兵姜瓖兵变,多尔衮下令屠城,大同成为一片废墟。造钱局移到了阳和卫(今阳高县)。但不久这个造钱局又迁回了大同,这时造币业越来越发达。</h3><h3> 当时的钱局是火焰通明,彻夜不停,换钱的,卖铜的络绎不绝,好一番热闹景象。一天,忽然来了一个术士,他自称能点铁成金,于是钱局总管就叫他在一堆废铜上点了一下,果然金光闪闪,但是这位术士非要百两银锭不可,总管无奈,只好给他称了百两,他便匆匆离去。谁知,所点的这些铜仍然是一堆废铜,可聪明的总管不让下人传出此事,只说铜内就是有金,这样大同钱局出的铜钱便身价百倍,人们争着要换,真是红极一时。直到民国后开始用上钞票,这股风才刮了过去。可是这个巷子就出了名,人们叫它“钱局巷”。</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