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我来了(Day2)

若水

<h3>  最早听说南泥湾,还是在那首脍炙人口的老歌里:花篮的花儿香,听我来唱一唱唱一呀唱;来到了南泥湾,南泥湾好地方好地呀方;好地方来好风光,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仿佛看见了在王震带领下的359旅,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劳动场面。</h3> <h3>哼着这首优美动听令人难忘的歌曲,经过一番颠簸来到了这里,这是一处曾令我无限憧憬的地方。哦,南泥湾,这就是你吗?此时的南泥湾,虽然没有鲜花、没有庄稼,也看不见牛羊,只见拥入一片拥挤的人群在党徽下拍照留念。有个人有团体有机关,是党性教育的好素材。虽然我没有看见陕北的好江南,但它在我的眼中,还是非常神圣,非常美丽的。</h3> <h3>  面对党徽,看见他们团体重温入党誓词,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活动,学党章、讲党性,弘扬延安精神的现实版演绎。</h3> <h3>  王家坪位于延安城西北方向,隔延河与城相望,依山傍水,环境优美。党中央进驻延安后,军委和总部机关在这里领导根据地军民坚持了八年抗战。日寇投降后,又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全面进攻。1947年3月18日,毛泽东、周恩来率部由这里撤离,转战陕北。</h3><h3> </h3> <h3>  1949年按原样进行了修复。这里供参观的有军委礼堂、作战研究室和毛泽东、朱德、彭德怀、王稼祥、叶剑英的旧居等。</h3> <h3>  枣园原本是一家地主的庄园,这里和杨家岭不同,如果说杨家岭的窑洞是陕北民居景观,那这里就充满了田园风光。当你走入枣园时,会感觉这里像一个开阔的农场,园子内草木茂盛。在枣园东北处的半山坡上,可以找到毛泽东的旧居,在毛泽东旧居的两旁,分别是周恩来和朱德的旧居,后面的山坡上还能参观任弼时的旧居。位于枣园右侧靠近山坡的地方,能够看到当年修建的“幸福渠”,就是这条渠,把园内的旱地变成了水浇地,庄稼也年年丰收。</h3> <h3>  1946年1月,毛泽东由枣园搬到王家坪居住。这两孔窑洞原是政治部主任王稼祥住着,主席搬来后,他把窑洞让给了主席住。在这里,毛泽东先后写了《关于目前国际形势的几点估计》、《以自卫战争粉碎蒋介石的进攻》、《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等著作。</h3> <h3>  漫步在领袖曾经走过的路上,凉风徐来,满怀泥土芬香。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一座座带着围院的土窑洞,窑洞是在半山上挖建而成的,与山连成一体,屋顶是长着青草的山地,如果不是上面有着屋檐,根本就不会想到这竟然是以前伟人曾经住过的窑洞。</h3> <h3>一些机关组织党员前来参观学习,学党章、讲党性,弘扬延安精神,我们要通过开展这样的集体学习活动,引导广大党员牢记党的宗旨,坚定理想信念,提高党性修养,践行入党承诺,切实增强弘扬延安精神的自觉性,努力为中国复兴梦做好份内之事。</h3> <h3> 这是现实中的演员,跟毛主席有几分相似,可以跟他合影留念的。</h3> <h3>  参观完旧址后,旁边有个舞台,可以欣赏陕北民歌和腰鼓。</h3> <h3>陕北知青点拍照留念</h3> <h3> 观看大型红色历史舞台剧《延安保育院》演出,1938年7月,由进步人士、社会团体和陕甘宁边区政府发起成立了陕甘宁边区儿童保育院,负责接收培养边区干部、军人的子女和革命烈士遗孤。众多革命后代在保育院学习生活,继承了革命精神,见证了那段特殊的历史,通过舞台剧,让我们这代人重温革命历史、弘扬延安精神。</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