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尔烈与魁星楼

王尔烈书画院

<h3>辽阳魁星楼,坐落在辽阳城东南隅城墙角上。为清代辽阳八景之一,素有“魁阁凌霄”之美誉。建筑精巧,雕梁画栋,高耸矗立,别具风姿。据史料载,明代就有角楼曰筹边。1761年(乾隆二十六年),重修辽阳城时拆掉筹边,兴建“魁星楼”。后于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光绪十九年(1893年)重修。1900年,遭到沙俄的破坏,木像楹联尽被残毁。1924年补修。据传著名才子王尔烈少年时期,曾就读于此。</h3> <h3>据辽阳王尔烈纪念馆的工作人员介绍,辽阳有一个传说,王尔烈的曾祖在修魁星楼时,特意把魁星的笔尖对准了家乡风水沟的方向,企图在族人中点出个状元来。天遂人愿,王尔烈的祖父王天禄以及他的三个叔父,都在朝廷为官。据记载,历史上王尔烈家族先后共出了30多名进士。在家族的熏染下,乾隆十四年(1749年),王尔烈负笈千山龙泉寺西阁学堂,并拜龙泉寺元空大师为师。从此王尔烈与龙泉寺留下了终身之缘,开始“两字功名愁煞人”的寒窗生涯。</h3> <h3>王尔烈幼年的老师名叫崔璨,是王尔烈先祖王珏的同僚好友崔圭的四世孙,出身于书香门第,所以学识渊博,喜欢诗词歌赋,尤好书法和善于画画。这一切均对年幼的王尔烈产生极大影响。但是特别之人有他的特别之处,所以他的性情有些刁钻古怪,在平日里喜欢当着学生的面吹胡子瞪眼睛。其实崔璨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对他们的日后发展非常有利。崔璨有一个很大的优点那就是:教学有方,善于循循善诱。</h3><h3>活说这一天正值阳春,关中的天气已是春意盎然,老师崔璨在结束了一日的教学课程之后便带领学生们去辽阳城东门楼登临游玩。学生们听了之后欢喜雀跃,便相互簇拥着出了门。转眼间师生一行人已来到目的地,辽阳城东门楼的东面是魁星楼。说来也巧,在辽阳当地有一个传说,据说王尔烈的曾祖在修魁星楼时,特意把魁星的笔尖对准了家乡风水沟的方向,企图在族人中点出个状元来,若干年后此举竟灵验在王尔烈的身上。当时在东城门大东门门楼上还镌有“东门试骏”四个大字。当地人说这是当年努尔哈赤亲笔所留。今天老师崔璨带领着他的学生们登临东城门楼,其目的大概就在于“东门试骏”吧。古时曾有“东门试骏”,今日崔璨也要在这里来个“东门试骏”,以探试他的这些弟子的学识功底,同时检验自己的教学效果。只不过当时他只是将这种想法暗藏于心并没有说出而已。老师走在前面,学生王尔烈与其同窗崔瑾紧随其后。王尔烈是崔璨的得意门生,而崔瑾则是崔璨的族亲。今天崔璨将崔瑾与王尔烈并肩带在身边,那是有着他的特殊的用意的。崔瑾与王尔烈为同窗好友,平日里二人总在一起探讨学业,而且学习成绩也不相上下。崔璨将他俩带在身边一来可以检查二人的学习情况,以此来激励他们有更大的进步。同时也给其他学子起到一个楷模作用。在这个过程当中王尔烈显示出扎实的学识功底和超人的智慧。据说当时崔璨抬头望见高耸的城门、巍峨的城楼不由心生感慨,吟道:“辽阳城,辽阳州,州城衔古道。”大家都把期待的目光投向了二人,当时王尔烈和崔瑾心里也明白,这是老师特意为他俩出的题目。王尔烈不加思索,脱口便道:“东门外,东门里,里外通今风。”众人齐声喝彩。崔璨并没有回头,而是继续出题道:“东门试骏,风浩浩,常伴分鬃烈马。”于是他马上接口回答道:“西城竞鹏,云飘飘,久随并翅苍鹰。”崔璨心里暗暗称赞王尔烈在小小年纪竟有此鸿鹄之志。</h3> <h3>魁星楼夜色</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