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堆肥记录

心妈-Judy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nbsp; &nbsp; &nbsp; 我于2017年8月开始堆肥,用的是碧奥兰堆肥箱。</h3> <h3>  第一次启用之后就很成功,因为一下子加了很多料进去,超过了堆肥箱容积的三分之二,有割下来的草,因为比较干,我撒了一些水,一部分生活厨余,其中有过期的杂粮之类的,还有切碎的花园废料,温度很快就超过了40度,后来又去肯德基要了咖啡渣,最终温度达到了将近60度。<br></h3><h3> 三个多月后第一箱肥可以出了,我用它铺在了月季的根部,箱子里还留了大概1/4的料继续开始了第二轮,这次又用了很多割下来的草,因为草的比例太大,温度一直上不去。利用一个周末,我下决心把大半箱料都挖出来,看到草屑都结成了块,板结在一起,我把它们都打散了,撒了些水,并且加了咖啡渣,红糖,还从公司食堂要了很多烂掉的苹果,重新一层层铺好,三天之后,温度暴升到50度。</h3> <h3>  后来温度继续上升,到60度的时候我加了很多鱼肠进去,只不过三天,我再去扒开表面的料看了下,鱼肠已经找不到了,最终温度上升到了70度。</h3> <h3>  一般两到三个月后就可以出肥了,这是2018年6月把堆肥铺在地栽植物根部的图片。</h3> <h3>  接下来因为半年不在家,走之前箱子里有大半箱料,回来时已经全部腐熟了,冬天用掉之后又重新开始新的一轮。</h3> <h3><span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nbsp; &nbsp; &nbsp; 上个周末我把花园修剪下来的枝条集中起来一起处理。</span></h3> <h3>用铡刀切小</h3> <h3>  打开堆肥箱,里面白色的都是菌丝,是堆肥良性发酵的正常现象。</h3> <h3>把切碎的湿料加进去。</h3> <h3>  铺一层干的料,我这里用的是垫料,也可以用木屑,干枝条,撕碎的报纸或硬纸板,旧土甚至园土等代替。</h3> <h3>再加一层湿料</h3> <h3>同样再铺一层干料</h3> <h3>现在堆肥箱已经达到50度</h3> <h3>来一段视频,可以看到有热气冒出来</h3> <h3>  堆肥其实不难,关键就在于碳氮比要合适,通俗点讲就是干湿平衡。太干温度上不去,可以通过添加水分多的料(湿料,也就是所谓的氮)或者直接洒水来调节;太湿会有令人不悦的味道和虫子出现,可以通过加干料(也就是所谓的碳)来调节。合理的碳氮比才能产生良性的发酵,正常发酵的堆肥没有臭味,带一点酸酸的味道,本人觉得一点都不难闻,而且因为是自己堆出来,还觉得很好闻呢。</h3><h3> 因为花园还算有点大,堆肥还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所以还没看到明显的效果,但我相信,经过持续的堆肥和覆盖,花园的土质会向着良性的方向发展,一定会一年比一年肥沃的。</h3><h3> 很多人因为担心自己没有经验,怕做不好堆肥。其实不用怕,因为没有失败的堆肥,就像我那次温度上不去,重新调整一下料的比例,最终就成功了,所以大胆去尝试,让我们一起来玩堆肥吧。<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