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以美丽回答一切!”是余秋雨先生给西江千户苗寨的题词。</h3> <h3>诚如斯言!西江千户苗寨很美,真的可以用美丽回答一切。她有美丽的古村寨,美丽的风雨桥,美丽的吊脚楼,美丽的夜景,美丽的银饰,美丽的姑娘,一切都很美!它是中国仅有世界无双的苗族聚居村寨,保存着最为完整的苗族原生态文化,被推崇为苗族精粹文化的代表。</h3> <h3>清早从贵阳坐旅行车出发,两个多小时到达近200公里的西江,刚到苗寨山脚,就听到山坝上人声鼎沸,景区正在举行迎宾仪式。拖着行李箱一路小跑冲向入口处,这时仪式已是尾声。宽敞的广场中央,身穿节日盛装的苗女们在悠扬芦笙声中踏歌起舞,盛情欢迎远道而来的宾客。</h3> <h3>音乐戛然而止时,我快步上前拦住一位明眸皓齿的苗族美少女,经她同意拍了一张合影,由此拉开了游览西江千户苗寨的帷幕。</h3> <h3>西江位于贵州省黔东南的雷山县,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西江乃苗语音译,汉朝称“鸡江”,清朝叫“鸡讲”。千户苗寨地处山清水秀的风水宝地,由12个自然村寨组成,聚居了1300多户7000多苗民,民风淳朴,底蕴深厚,号称“中国苗都”。</h3> <h3>古寨四面环山,峰峦相连,蜿蜒的白水河穿寨而过,将古寨一分为二。河的左岸为商业街区,沿街大多是三层的木屋店铺, 栉比鳞次 ,古朴素雅,门楣上或挂苗族的图腾牛头骨,或挂高粱、玉米、辣椒等农作物,从店铺风格到陈列商品,苗族元素无处不在。</h3> <h3>最受青睐的是现打现卖糍粑,店前石臼放着热气腾腾的熟糯米,顾客可以自己动手体验。我自告奋勇,高举木槌一显身手,糍粑越捣越黏,越捣越费力气,没能坚持多久便退阵让贤了。</h3> <h3>商业街不长,石板路打磨得润滑光亮,走到尽头便是平阔田园和巍巍青山。放眼展望,上千间青一色的吊脚楼,从山脚依山就势,呈金字塔形向山上蔓延铺展,层层叠叠,密密麻麻,错落有致,连绵成片,把几面山坡遮掩得严严实实;</h3> <h3>竹黄色的木屋,青灰瓦的房顶,细腻纯美,质朴厚重,繁而不乱,聚而有序,构成一幅恢宏大气的画卷,原生态的远古遗风扑面而来,无论是视觉还是心灵,都感受到强烈的冲击与震撼。</h3> <h3>转身走进街区的嘎歌古巷,弯弯曲曲的石板路将我引入另一番天地。这是一条苗族非遗文化街,洋溢着原汁原味的苗家风情。</h3> <h3>狭窄巷子的上空,悬着一把把打开的彩色油纸伞,在明媚阳光的透射下,折射出斑斓的彩光。路边整齐地摆着一排石磨,整条巷子装扮得既古朴又新潮,店铺一家挨着一家,传统手工业品、农副产品及土特产琳琅满目,还有一些非遗的文化体验,和苗族原生态的歌舞表演。</h3> <h3>最令人感怀的当属古歌堂。堂子面积不大,中间长桌上摆着酒坛,两边坐着十几位演唱者,全为寨中古稀耄耋老人,他们用苗族古语演唱,声韵浑厚,庄重肃穆,恍如天籁之音。古歌是苗族先民的口传史诗,是在长期生活实践过程中创造出来的,演唱内容包罗万象,从宇宙诞生到苗族大迁徙,几乎涉及苗族生活的方方面面,现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有苗语,却没有本民族的传统文字,这些古歌能口口相传千年,又是何等的不易啊!尽管听不懂老人们在唱些什么,我依然恭敬聆听着,正听得入神,一位演唱的长者端了一碗米酒,颤颤巍巍地送至我的嘴边,我受宠若惊,连声道谢,为示敬意,将甜甜的米酒一饮而尽。</h3> <h3>穿过后巷来到白水河边,白水河是西江的母亲河,流水淙淙,清澈见底,飞架两岸的风雨桥,如长虹般秀美宏丽,堪称古寨的一道风景线。过去风雨桥全系木质,后来修建时改用了水泥桥墩。纵观桥梁,造型独特,工艺精美,采用凿榫衔接,斜穿直套,纵横交错,不用一钉一铆;桥梁中间为多重檐的亭阁式,檐角高翘,绘凤雕龙,宝顶盖瓦,置有宝葫芦、千年鹤等吉祥物;桥面为长廊式走道,两旁设有美人靠,以方便行人歇息和避风遮雨。<br></h3> <h3>沿着河岸一路走来,河上共有五座风雨桥,造型各不相同,从1号至5号桥,分别名为“哿嗡僦”“嘎铥僦”“妃哟僦”“乧岽僦”“嗡餸僦”,面对这些桥名,我不识字音亦不懂字义,颇感羞愧脸红,查阅资料后才明白,桥名的苗语意思是:“龙潭桥”“螃蟹桥”“情人桥”“学子桥”“回龙桥”。</h3> <h3>苗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西江是“芦笙的故乡”,千户苗寨可称“歌的世界,舞的海洋”。寨中有定时的巡街表演,走在前头的几位苗家汉子,手捧着足有1米多高的芦笙,边走边吹,摇头晃脑,怡然自得。身后是两队穿着民族盛装的苗女,发髻上插着一朵大红花,前胸后背都佩有银饰,伴随芦笙乐曲,亦歌亦舞,银佩颤动,闪闪发亮,叮当作响,音韵悦耳。我以前见过芦笙,大多高不过盈尺,西江芦笙之高大超乎我的想象,听说还有巨型芦笙高达三四米,那就是世上最大的乐器了。</h3> <h3>古寨的芦笙场是载歌载舞的集合场所,平阔的地面用青色鹅卵石镶嵌成铜鼓面的纹饰图案,歌舞者在场内围成圆圈,在芦笙伴奏下跳起转圈的舞蹈,笙歌鼎沸,环佩叮当,舞步轻盈,神采飞扬,原汁原味的苗舞招来许多游客围观。</h3> <h3>女同伴看得心热,意兴盎然参与其中,舞蹈动作说来也不难,进三步退一步再转一个身,一大圈跳下来似乎也算像模像样,就是差了苗女的那身装扮。</h3> <h3>苗族女人爱美爱打扮,她们身穿绣着民俗图案、镶有各种银饰的民族服装,头上有银帽,颈上有银项圈,胸前有银锁,后背有银饰,手上有银镯,全身银光闪闪,熠熠生辉。苗族银饰有60多种,一套完整的银饰,需要纯银四至五斤。这些传承千年的苗族服饰,图案细微精致,深深地烙有民族的历史印记,被誉为穿在身上的“无字史书”,也是中国民族文化的一绝。</h3> <h3>同行女伴为苗家服饰倾倒,借穿了绚丽的服饰拍照,妖娆曼妙,巧笑倩兮,美美地体验了一回苗家女人的感觉。</h3> <h3>西江的夜景比白天更加迷人。黄昏时分坐上观光车到了山顶观景台,这里居高临下,可以鸟瞰苗寨全貌。夜幕降临时,古寨千家灯火逐次点亮,漫山遍野点点闪闪,宛如夜空中满天星辰,璀璨辉煌,分外壮观。</h3> <h3>最感惊奇的是羊排坡和东引坡两个村寨的灯光,竟然汇成一对水牛角的图腾,展现了农耕文化对耕牛的膜拜,不知是偶然天成还是有意为之。</h3> <h3>再把目光延至白水河,巍然屹立的风雨桥,被璀璨的灯光渲染得通体金黄,富丽堂皇;桥下清碧的河水,借助了黄色的光辉,涟漪浮动,流金溢彩。如此耀眼夺目的夜景,令人惊艳,迷醉不知归路!</h3> <h3>徒步下山,再次来到白水河畔,这里已成了小吃一条街,熙熙攘攘,一片喧嚣。烧烤大排档香气四溢,烟雾缭绕,许多游客围聚一堂,在尽情享受 饕餮 大餐,我被看得眼馋,也用苗味十足的烧烤,把自己撑得胃饱肚圆。</h3> <h3>驿站在枕山而筑的悦来客栈,这是有十来个房间的民宿,每个房间刚好可塞得下两张小床,在这崇山峻岭中的古寨木屋,睡了一个安稳觉。不知是流水还是鸟鸣,惊醒了我的美梦,翻身起床蹑足走出客栈,天刚蒙蒙亮,一轮月亮挂在客栈的檐角。</h3> <h3>遥望群山薄雾弥漫,村寨被笼罩在朦朦胧胧的光影里,吊脚楼若隐若现,清晨的古寨就像刚出浴的美人,温润如玉,清澈如水, 纯净秀雅,令人心醉神迷。</h3> <h3>独自徜徉山道,湿润的晨风徐徐而来,深深地吸了一口空气,带有几分花草泥土的芳香,幽凉清新,沁入心脾。四围出奇的安谧,静寂得可听见自己的呼吸声。远离喧嚣的苗寨,回归了原本的安静从容,更显自然纯真,俨然一方世外桃源。</h3> <h3>古寨升起了袅袅炊烟,朝晖荡漾在白水河上,我就要与西江渐行渐远。这千户苗寨的惊鸿一瞥,它以美丽回答一切。</h3> <h3> 文: 木鱼原创 图: 部分选自网络</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