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归田园

沧海墨龙

<h3>  我从黄山而来,带着一颗虔诚的心,扑跌在你的怀抱。</h3><h3><br></h3><h3> 乘缆车,跃上青岭,一窝梯田,簇集的黛瓦白墙的村落,都被温柔的小山环抱着,恬淡而素朴。</h3> <h3>  一双脚踏上篁岭,湿润的土地像母亲的怀抱。荷塘菡萏粉红,山间皇菊烁金,清流响于田垄,蔬菜青翠可人,茂林修竹掩映,只是犹不见你——婺源。</h3> <h3>  清凉的风杂糅香樟树的气味,扑鼻而来,顿觉神清气爽。行走在古木参天的蜿蜒小径 ,听群鸟鸣啾,观如绳的藤缠绵在合抱的古树上,秀挺的竹林,厚厚的积叶,宛见欢鸡在刨食,卧牛在反刍……宁静致远,清幽古朴的村落正等我归来。</h3> <h3>  悠然抬头,你竟矗立在我的面前。你傍着青山,依势而起,层层叠叠的四层建筑错落有致地依偎在山的胸怀。突然有一种羁鸟恋山林,池鱼思故渊的思绪油然而生,顿觉心有皈依,好想吟诵《归去来兮》。</h3> <h3>  我步入这诗意的田园,看见青石小路坑坑窝窝,木雕的窗棂錾刻着诗情,斑驳的白墙爬上了花蔓。雪梨满树,石榴泛红,清澈的山泉水沿着石渠唱着歌谣,欢腾而下。</h3> <h3>  清渠边有水车吱呀呀地转动着,捧起泉水,卷上轮盘,又纺成丝,送入青竹筒,流淌到农家的水瓮里,敲着岁月都清脆悦耳,充满诗情画意。</h3> <h3> 山泉的水花喷溅在青石台阶上,湿漉漉的。烈日当午,荷锄而归的人正踏上这水汽氤氲的巷路,吱呀呀地推开自家的门,顿时便会疲惫尽消,悠乐满怀。这石渠边上有数米高的芭蕉,通体碧透,叶大如舟,遮住院落,投下滴翠的清凉,真乃是碧玉妆成一树高!芭蕉下,有儿郎在嬉戏,有弱冠在诵书……待经年以后,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又一个披红挂彩的状元春风得意马蹄疾的名动京城。他还是来自婺源。<br></h3> <h3>  推开云窗,只见窗棂下的石磨正悠悠地转,磨盘上的豆儿滚滚地落入磨的锦囊,如雪的豆浆流入青竹筒里。一位身着罗裙的清秀白皙的女子,正玉臂轻舒,推月轮悠转,又嫣然带入怀中。青竹筒里盛白玉,紫檀桌前孝双亲。那又是一番怎样的美好啊?</h3> <h3>  秋来了,竹匾里晒着金黄的菊,红通通的辣椒,紫色的蘑菇,银色的鱼干,青色的豌豆……在黛瓦白墙前,在湛蓝的天空下,沐浴在晨光里,曝晒在烈日下,又伴着夕阳收起。晒秋,晒出诗一样的日子,画一样的田园,还有清泉石上流的心情。</h3> <h3> 在江南的烟雨中,梯田上的油菜花开得正是热闹。放眼望去,像碧水青山的胸襟上绣上补子,又像金色的海涌起浪,一层一层地排向长空。</h3><h3><br></h3><h3> 梅雨绵绵不休,温情脉脉。稻花香里,白鹭翩飞,此起彼落,戏绿水,啄鱼虾,醉在烟雨中。村落前,小溪边,有渔舟泊在树下,随着水波轻轻地漾。披着青箬笠,绿蓑衣的渔人,在斜风细雨中乐而忘归。</h3> <h3>  幽静的小镇上,你坐在竹凳上,穿插拉绕,一丝草茎在你的手上如穿花蝴蝶,灵动飞舞,你就像一个飞针走线的绣女,织罗着霞光锦绣。全赖你的心灵手巧,圆润光滑细密精致的草编,让人惊叹叫绝。大的有背篓、挎篮;小的有扁箩、花篮,各式各样,精彩绝伦。当你把劳动演绎成了艺术,当你把生活编成了美,让我的心灵触碰到了田园生活的灵魂。</h3> <h3> 一条幽深的雨巷,一把油纸伞,送来一个娉婷玉立的女子,如柳,如荷,韵若青花,润如水墨,散着谢馥香……那竹根柄把,篁竹骨架,撑开透明的油纸,绘着映日的菡萏,水拭鲜妍。我想,这莫非就是屈原心中的香草美人?她正行走在诗意的婺源的青石巷里,撑着油纸伞,散着桐油香。</h3> <h3>  可此时,她却坐在画案前,紫毫轻蘸胭脂,正在油纸伞上点染梅花朵朵。清秀的脸庞,灵动的眼睛,素朴的穿着,彬彬有礼的谈吐,透出真诚与知性,还有徽州人的精明,可她分明就是婺源的村民。我不禁心头一颤:百年的耕读底蕴依然在这灵山秀水的古朴村落里传承与流淌。</h3> <h3>  迈进曹姓家族的府宅,墙壁上挂着日常生活的物件,各个雕刻得栩栩如生,精美绝伦,让人惊叹不已!不禁感叹婺源人的心灵手巧,独具慧心。也许这便是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吧!</h3><h3> 这座古村落,出自一个曹姓人之手。传说,他放牛于篁岭之上。就在牵牛离开之际,这头牛百拉不动,于是曹姓说:“如果三天后,此牛仍然不走,我便在此建房安居。”说完,他便独自走开。当三天后再来此地时,那牛果真没有挪动半分。于是,他便建宅于此。我想,山灵水秀是其一,更重要的还是一种文化的积淀、继承与弘扬。也许深厚的文化底蕴,才是人杰地灵的魂魄所在。</h3><h3><br></h3><h3> 导游小俵妹说,这里被称为中国最后的香格里拉。千百年来,婺源一直都被深锁于大山深处,生活贫穷,但村村镇镇家家户户都重视读书。明清两朝,小小婺源共走出状元进士38人。(记不清了,不够准确,有待查证)我深深地被震撼着,思考着:什么样的家庭是最好的?——书香门第!是的,不论你具有怎样的身份地位,从事什么行业,拥有怎样的家庭条件,最根本的定位则为:我是读书人。</h3> <h3>  走出卧室,又进一屋,乃下棋之所。后来,到小姐的闺房也见琴棋书画,样样俱全。本来不足为奇,但一想到这里可是乡下人家 ,便不禁肃然起敬,深受震撼了。</h3> <h3> 走出屋门,来到院落,只见几幢房屋的庭前都有一方鱼池,或有石刻雕花的栏杆围着,或放石植草,颇有情趣。婺源的石雕、木雕、竹雕,之所以能精美绝伦,闻名遐迩,原因应该都在于此吧?富有审美情趣,深得田园之雅,故乡下巴人方有大雅之作。我想,只有美的心灵,才能发现美,才懂得欣赏美和创造美,也能美好的生活着。</h3> <h3>  篁岭之上的婺源人,尤为让我惊叹的是他们有明确的乡规制度,婚丧嫁娶的礼仪制度,甚至祠堂,起居卧室都有以忠孝仁义礼智信为内容的木雕,或雕刻为对联,或雕成画面。足见,对子女的教育随时随地,无处不在,时时刻刻,刻入岁月,刻入骨髓。这是多么让人羞愧与警醒啊!</h3> <h3>  我们来到学堂,只见四壁挂着婺源名人的书画,以示榜样。学堂的条桌是上好的木料做成的,十分讲究。桌子上还放着三字经。于是,我们一行人正襟危坐,声情并茂地诵起来: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h3><h3> 我被这种潜心读书场景感动着,仿若看到那些走出婺源的状元文士刻苦攻读的样子。</h3><h3><br></h3><h3> 我们的诵读,让另一个旅游团的人自觉站立聆听,并鼓掌点赞!我想,真正的教育具有震撼心灵的力量,而读书则是这个世间最有前途的事儿!</h3> <h3>  临离开时,我买了皇菊数盒,并与店员说:“我可以入婺源户籍吗?因为这里是我的诗意田园,是心灵皈依的地方。”</h3><h3><br></h3><h3> 她说:“你们都是婺源人。婺源欢迎你。”</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