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今天,是韶钢建厂57周年纪念日(1966年8月22日~2023年8月22日)</p><p class="ql-block">向所有为韶钢奋斗过的在职员工、离退休人员问好!大家辛苦了!</p><p class="ql-block">祝大家身体健康,生活愉快!</p> <p class="ql-block">韶钢 ,始建于1966年8月22日。2011年8月22日宝钢集团与韶钢签订重组协议。2012年4月18日,挂牌成立。2016年底宝钢、武钢联合重组,韶钢成为宝武集团的子公司。韶钢建厂57年了,通过几代人的努力和奋斗,风雨兼程,不断地走上辉煌。韶钢年产钢能力660万吨,集钢铁制造、物流、工贸为一体,是广东省重要的钢铁生产基地、国家高新技术和中国重要的船板钢、工程机械和水电站用高强钢板、建筑结构用高建板、桥梁板、锅炉和压力容器用钢板生产基地。板材、线材、棒材三大系列产品,主要在珠三角及广东邻近省区销售,部分出口。</p> <h3>绿色钢城我的家!韶钢几十年风雨兼程,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走向辉煌,回顾昔日的韶钢,看看我们一起生活、一起奋斗过的地方……</h3> <h3>早在1965年,一批开荒牛(厂址勘察小组)进驻韶关曲江马坝。图为勘察小组人员经过市区曲江桥时(前者为厂领导赵乃仁)。</h3> <h3>最早的小高炉</h3> <h3>土高炉群和铁路建设</h3> <h3>难忘的一代代“老韶钢”“老工业”“开荒牛”们以大地为床,草棚当屋,人拉肩扛,战天斗地。正是在这种艰苦的环境中造就了韶钢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特别能创造奇迹”的文化传统。难忘韶钢人沐浴改革开放的春风,一路风雨一路歌,锤炼丹心铸钢魂。这些韶钢早期的“开荒牛”老领导你能认出几个:他们之间有赵乃仁 赵更生 傅春业 常云阁 房国璋 吴长义 史德进 戚宝山 陈耀光 潘镜清 叶名寿等</h3> <h3>他们用五十多天建设起来的28立方小高炉1959年12月正式投入生产1979年11月停炉封存</h3> <h3>从1966年2月19日,原广州夏茅钢铁厂(1958-1966)迁至原韶关钢铁公司(1958-1961)遗址,建立韶钢。图为建在红旗厂的28立方高炉。</h3> <h3>这是个“大炼钢铁”的时代,人们怀着“钢铁报国”的梦想,在粤北韶关这片荒芜之地挥洒着自己的青春和热血、速度和激情,形成了韶钢“诚信、奉献、团结、奋斗”的精神内核。韶钢在模索中前进,在曲折中发展。在计划经济的停停打打中,形成了10万吨钢的综合生产能力。图为韶钢最早的牌子。</h3> <h3>1966年8月22日,成功炼出第一炉钢水,新韶钢诞生了(这一天成为韶钢的厂庆纪念日)。</h3> <h3>三座旧高炉</h3> <h3>昔日的铁前工艺</h3> <h3>炼钢厂</h3> <h3>炼钢浇注</h3> <h3>1967年5月轧钢车间正式投产(于1995年停产)</h3> <h3>昔日的五个轧钢车间</h3> <h3>建于六十年代的商店</h3> <h3>当年职工的住所和工作环境</h3> <h3>1967年就开通了有线广播。图为1978年拍摄的播音室及播音员。</h3> <h3>早期的办公室旧貌</h3> <h3>上图:早期的宣传画(具说是姓王的女画家所作);图二:工友们在宣传画前合影留念(提供图片作者:鲁君衣)</h3> <h3>韶钢人不畏艰险,不怕苦不怕累,风餐露宿人拉肩扛,在韶钢的创业史上写下一篇篇可歌可泣的感人诗篇。</h3> <h3>1976年10月,党中央粉碎“四人帮”,韶钢人为之欢欣鼓舞。</h3> <h3>厂领导王一民(中排右五)商广祥(中排右六)等与学大庆先进代表合影留念(1977年)</h3> <h3>厂宣传队到炼铁厂文艺演出(1977年)</h3> <h3>厂领导与厂第三届团代会团干部合影</h3> <h3>1980年夏,厂党委书记任荣(左二)陪同广东省委书记习仲勋(右二)等视察韶钢。</h3> <h3>自1980年起,韶钢向省里承担生产、亏损定额包干,四年不变。</h3> <h3>厂办公大楼的大门口(80年代初)</h3> <h3>共青团韶关钢铁厂第五次代表大会全体代表合影留念(1981年)</h3> <h3>厂第五届团代会轧钢代表团代表合影留念(1981年)(上图后排左一、中图后排右一、下图后排左一为小编钢彩人)</h3> <h3>厂第六届团代会轧钢代表团代表合影留念(1983年)(后排左一为小编钢彩人)</h3> <h3>厂第七届团代会五轧代表团代表合影留念(1985年)图片从左到右:张忆龙 姚添庆 李贵龙 小编钢彩人 杨卫东 周冬梅 陈晓娜等团代会代表合影留念。</h3> <h3>1984年起,韶钢又对省承担七年投入产出包干并开始试行厂长负责制。</h3> <h3>深圳市深韶钢筋公司 该公司是1982年经深圳市政府批准注册成立的联合公司,甲方是深圳特区建设公司(出地),乙方是韶钢厂(出资),双方各占50%股份,乙方委派经理(首届韩英忠,二届是郑昌贵),甲方委派付经理(首届是越战归来转业的团长李乌,二届是黄来生)。</h3> <p>1985年组建韶关办事处,承担厂里的生产物资中转及厂办事务的接待工作。图为厂驻韶关办事处二周年合影(前排左起第八为耿主任、左七为姚总、左六为赖主任、左四为小编钢彩人)</p> <h3>1988年11月22日,广东省委书记谢非(右一)到韶钢考察,厂长葛弘毅(中)汇报生产经营和发展规划情况。</h3> <h3>建厂二十周年纪念册和证书(1986年)</h3> <h3>老物件(纪念章)</h3> <h3>老物件(会议出席证)</h3> <h3>老物件(计划经济时代使用过的饭菜票)</h3> <p>厂驻韶办员工合影(1986年摄)后排左一姚总,后排右一小编钢彩人。</p> <h3>1992年先后对高炉进行炉容上料等系统改造。</h3> <h3>1993年开始组建韶钢集团。1994年韶钢成为广东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试点企业之一。</h3> <h3>韶钢第六届党代会代表合影留念(2004年摄)</h3> <h3>韶钢第十次工代会代表合影留念(2009年摄)</h3> <h3>韶钢的铁路线</h3> <h3>转炉车间(作品作者:鲁君衣)</h3> <h3>轧钢车间</h3> <h3>轧钢用的轧辊</h3> <h3>专注工作的职工</h3> <h3>曾经住过的红砖房</h3> <h3>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福利分房都已变成破旧的房子(在厂工作生活过的老职工回到自己居住过的楼下)。</h3> <h3>曾经的北区(芋麻场)生活区已成为历史;聚贤苑曾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大学生员工的高档宿舍。</h3> <h3>东区居民生活区</h3> <h3>红旗厂居民生活区</h3> <h3>西区居民生活区</h3> <h3>二村居民生活区</h3> <h3>亚公山(南华馨苑)居民生活区</h3> <h3>早期的小学(小岗山)和中学(老小江)教室及教学楼。</h3> <h3>单身职工宿舍(东区)</h3> <h3>如今的中小学校和幼儿园都移交给曲江区地方管理。</h3> <h3>国家部门颁发的产品质量认证</h3> <h3>韶钢发展史陈列室(以上部分图片来自这里),韶钢人几十年走过的岁月,只能说是记忆了……</h3> <h3>转型升级新时期,展示新时代现代化的新韶钢</h3> <h3>为生存而战(2015年)</h3> <h3>担当!韶钢主动推进"三去一降一补"改革,完成3次国检"大考",被国务院检查组点赞为"国企典范";</h3> <h3>专注!以"专注"的态度、精神和行动,抓住机遇,加强体系能力建设,强化产销研联动,实现精细管理、精益制造,建立健全三级对标体系。</h3> <h3>争先!面对市场寒风,韶钢人没有退缩,在强身健体的"练冬"中,强基固本夯基础,攻坚克难勇担当,唱响"为生存而战"主旋律。面对持续亏损的经营压力,广大干部员工破釜沉舟、勇于担当,2016年终于实现经营性盈利。</h3> <h3>涅槃重生后的韶钢将立足广东市场,做强建筑用棒线材,做优工业线材、中厚板,做精汽车用优特棒材,以华南区域市场为主要目标市场,面向建筑、汽车、造船、基建、机械制造等下游行业,以优特文化和市场为导向,全力打造"韶钢名牌"。</h3> <h3>风正时济,自当破浪扬帆;任重道远,还需策马扬鞭!</h3> <h3>韶钢要想实现成功转型,必须坚定信念、充满信心,持续夯实基础,增强体系管理能力;必须担当专注、追求极致,持续提升制造能力;必须聚精会神、高效联动,做强两头市场,推进产品转型升级,实现持续盈利。</h3> <h3>只要全体韶钢人上下同欲、鼓足干劲,撸起袖子一起干,我们一定能谱写韶钢转型发展的新篇章!</h3> <h3>钢城夜景</h3> <h3>公司办公大楼</h3> <h3>工人俱乐部</h3> <h3>办公楼广场夜景</h3> <h3>炼铁区夜景</h3> <h3>炼铁厂夜景</h3> <h3>智慧中心道路</h3> <h3>智慧中心的樱花园</h3> <h3>努力打造花园式工厂</h3> <h3>全力打造绿色钢城</h3> <h3>厂在林中路在绿中人在景中你,在我心中<br></h3> <h3>谢谢你的关注和点赞!</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