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端午

郑晓艳

<h3> 给孩子们上作文课《我最喜爱的中国传统节日》,下课后便收不住自己的思绪,不由得想起了小时候过端午节的趣事。<br><br> 端午节可称得上我最喜欢的节日了,其时正值初夏,早起薄雾蔼蔼,鸟啼虫鸣,一切充满勃发的生机,然又不会太过暑热,简直是一年当中最舒适的时节。端午节当天,奶奶一般会让我们小孩去采粽叶。从我家一直向南,是一片茫茫的桃林,就在桃林的边缘处,有一个水塘,少有人至。水塘的低洼处蓄着几汪水,静谧沉静,清澈见底,时有几尾小鱼倏忽游过,很有小石潭记的趣味;水塘高处则长满芦苇,孩童入其中即不见人影,大概是因为年纪小,那时总觉得这片芦苇莽莽苍苍,毫无边际,一派神秘。<br><br>  钻进芦苇中,有一种被结界保护的安全感,大概和夜晚睡觉时蒙头盖被的效果类似吧。我特别喜欢在里面呆着,天空被切割成狭窄凌乱的几何图形,露出来的那一小片又蓝又纯净,丝丝的潮气从苇秆中蒸腾出来,脚下是软绵绵的洼地,间或听见芦苇深处传来一声鸟鸣,顺着鸟影追逐,运气好会发现它们的窝。有一次,我就偶然发现了一个鸟窝,是由极细极细的草丝缠绕而成,有一捧那么大,内壁已然蹭的光滑无比,里面躺着几个浅蓝色的蛋,小巧圆润,令人心动。驻足观望好久,终究不忍动它,直至今天依然印象深刻。<br><br>  初夏的风拂过芦苇荡,此起彼伏的叶片发出沙沙的声音,我茫然的呆一会,就开始劈下苇叶。要挑宽厚形长的摘,便于包裹粽子,摘下的叶片,还要顺着苇叶圆孔形的叶柄摞成整齐的一沓带回家去。奶奶早已泡好糯米,备好红枣,碧绿的苇叶,雪白的糯米,红亮的枣子,本身就是一幅活色生香的端午画。粽子熟了,咬一口又黏又甜,散发着浓郁的苇香,心中满满的幸福感。吃完粽子,还要在手腕上系上五彩丝线,大人告诉我们,端午后的第一个雨天要把它解下来扔进水沟里,它就会化为小蛇,带走一年的厄运。于是端午节过后我便特别盼望着下雨,期冀着在一个雨夜看见那条纤细五彩的蛇是如何灵巧的游走,但总是未能如愿。<br><br>  在童年的长河里,端午节是一个充满仪式感的日子,带给我们心灵和味蕾的双重回忆,这份回忆也让人对家园,对故土产生永远无法割舍的依恋和归属感。</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