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文化足迹——参观语言文化研习体验馆——四(1)班 曹珺涵

馨缤珺涵

<h3>  世界语言大会展示馆暨语言文化研习体验馆坐落于苏州市学士街389号,苏州市教师发展中心内。</h3><h3> 今天大家就跟随我去参观吧!</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text-align: left;">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国家。根据《中国的语言》、《中国语言地图集》,我国56个民族,有130余种语言,32种文字。</span><br></h3><h3> 从语言系属看,我国56个民族使用的语言分属五大语系:汉藏语系、阿尔泰语系、南岛语系、南亚语系和印欧语系。</h3><h3> </h3> <p style="text-align: left;">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是我国各民族通用的文字。</h3><h3> 汉字有象形、会意、指事、形声等四种造字法,在已发现的中国最早的成系统的古文字甲骨文中就已广泛使用。</h3> <h3 style="text-align: left;">  中国文字的发展,经过秦统一中国后,连续对汉字进行简化、整理,使汉字逐渐走向规范化。汉字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古文、篆书、隶书、楷书等四个阶段的演变过程。楷书形成后,中国文字已基本定型。</h3> <h3>  中国书法和篆刻已有3000多年历史,书法伴随着汉字的产生与演变而发展,篆刻是书法和镌刻结合制作印章的艺术,现都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h3> <h3>体验书法</h3> <h3>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普通话和规范汉字。汉语是我国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全世界有近14亿人口以汉语为母语,联合国也将汉语列为主要工作语言之一。现代汉语有标准语(普通话)和方言之分。</h3> <h3>  2013年6月,国务院公布《通用规范汉字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以《汉语拼音方案》作为拼写和注音工具。</h3> <h3>  流经江苏的长江、淮河把全省分为三个方言区。大致而言,长江以南主要是吴方言区,使用人数接近全省总人数的25%;长江以北至淮河两岸主要是江淮官话方言区,使用人数约57%;淮河以北约一百公里外主要是中原官话方言区,使用人数约18%。独特的地理位置使江苏成为官话方言和吴方言的过渡地和接触点,各种方言的交互影响,催生出复杂多样的语言现象,承载了丰富多彩的方言文化。</h3> <h3>  2008年10月,江苏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率先启动省域内语言资源调查工作。在全省各市县共设70个调查点,在全社会道选近500名发音合作人,采录了时长约330小时的方言和方言口头文化以及地方普通话有声数据,较为全面地采集了当下江苏语言及语言文化语者资料。2013年初步建成“江苏语言与文化资源库”。2014年整理出版音像资料片《方言江苏·乡音悠扬》。2015年整理出版19册约9000千字的《江苏语言资源资料汇编》,为后世留下了有史以来最完整记录江苏省语言实态的纸本资料。</h3> <h3>  吴语是汉语最重要的方言之一,分布在江苏省长江以南、丹阳以东部分,上海市, 以及浙江省大部分,使用人口约7500万。</h3><h3> 吴语最主要的特点是保留了古代的全浊声母,有两个入声调,声调复杂名变。</h3><h3> 苏州方言属吴语苏嘉湖小片,是吴语的个主要代表点。 以苏州方言为载体的众多口头文化闻名遐迩,展现了苏州深厚的语言文化底蕴。</h3> <h3>  通过试听设备,可以听到江苏省内不同地域的方言。</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left;">  2014年6月5日至680中国政府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中国苏州共同举办了世界语言大会。大会以“语言能力与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为主题,就语言能力与社会可持续发展、语言能力与教育创新、语言能力与国际交流合作等议题进行讨论,形成会议成果《苏州共识》。</h3></font></h3> <h3>  通过今天的参观,我了解世界语言及中国汉语方言、少数民族语言的分布,对中国文字的演变发展有了一定的认识。</h3><h3> 世界语言大会展示馆入口处的这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掌握一种语言就掌握了通往一国文化的钥匙”。</h3><h3> </h3> <h3>  语言文字是人类交流的工具和沟通的桥梁。不同的文化因相互交融而丰富多彩。目前,中国学习外语的人数超过3亿,其中大中小学生就有2.6亿人。高校开设的外语专业点达2000多个,涉及60多个语种。</h3><h3> 我们不仅要学好汉语,同时也要学好外语,努力成为中国文化的传播者。小伙伴们,我们一起加油吧💪💪💪</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