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

江晓丽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福建省第四届“明师之道”小学数学多版本教材深度学习观摩研讨活动有感之三</b></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旁听小灶——听王子如何说 </b></h3><h3> 前文已经叙述了罗帅的真实与格局,接下来要说说罗帅的善解人意,真诚邀请粉丝的团队参与他们工作坊的活动,让粉丝们同时感受到了这支团队工作上的认真高效和生活里的活泼可亲……</h3><h3> 有诗为证:hold得住课堂,唱得了歌场,扛得动相机,拍得出硬照,颜值很抗打,精神更可嘉!</h3><h3> 据说此诗已在网络疯传……</h3> <h3>  不仅如此,罗帅还悄悄告诉粉丝,王子晚上会为他的团队开个小灶——2个小时的小规模讲座,我这个粉龄十年的铁粉届时可以秘密前往!</h3><p style="text-align: left;"><b> 幸福来得就是这么突然!</b></h3><h3> 晚上6:50,我和琰悄悄前往,发现小小的培训室里已经人满为患,王子粉丝们的侦查能力真是不容小觑哈!我俩好不容易找到了最后一排的2个位置坐下,很快,又涌进了一些人,填满了后面剩余的角落……人多,热量很大,不过粉丝的热情更大,在“百”众瞩目中王子开讲了。</h3> <h3>  由ct扫描联想到需要重新观察或者说透视课堂,而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很多还不错的课堂里学生的学习状态也是堪忧的,即便是大咖的课堂在透视以后也不能幸免……</h3><h3> “如果学生连站都没站起来,还谈什么站在课堂中央?”继而引发思考:如何让数学学习真正发生?</h3><h3> 王子带我们重温了跟学习有关的7大要素:提问、表达、倾听、批判、对话、合作和反思。</h3><h3> 王子逼问:这些看起来熟悉的,有的已经研究了很久的要素,我们的课堂孩子真的做得好吗?</h3><h3> 以“提问”为例,王子出示了一道二年级数学题目,让我们根据提供的3条数学信息提出问题,问来问去,也就那么几个问题。然后王子出示了一张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吴贤老师班级孩子提问时的记录单,孩子的有序穷举让我们陷入了尴尬的局面。王子接着说,这个班的孩子们现在一般都不提这样的问题了,因为孩子们认为这样的问题太low了……</h3><h3> 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这一下,赤裸裸地暴露出我们的思维已经陷入常规低阶思维而不能自拔的尴尬局面。(此处可配微信表情包里的捂脸)</h3><h3> 如何解局呢?王子不光给出了观点,还给出了值得借鉴的可操作的路径…</h3><h3> 王子在接下来的讲座里重点介绍了“提问”和“批判”这两个要素可以如何培养。</h3><h3> 高阶思维的提问和交流显而易见地会占用很多课堂时间,吴贤老师有时候就会一节课都在跟孩子们交流问题,那教学内容如何落实,考试怎么办?目前,考试分数可仍然是必须直视的现实哈!</h3><h3> 王子用数据给出了支撑,吴贤是北小分管教学副校长,工作之繁杂之忙碌是可以想见的,吴老师只能负责课堂教学,班级作业批改和讲评都是由实习生完成的,接手班级的时候年级第六,一年后年级第三,而且经过考试分析发现,考题中涉及高阶思维的,班级娃的得分率是最高的。</h3><h3> 再回看今年让很多考生、老师和家长措手不及的高考数学命题,恰恰反映出高阶思维训练的方向性和必要性。</h3><h3> 王子强调,其实重要的并不是一定要探索出每一个问题背后的答案,而是让学生在这个探索的过程中通过阅读、调查、交流对问题本身有更主动、更全面、更深入地认识。</h3> <h3> 无独有偶,语文名师高子阳在《我们在低阶思维上耗时太多》一文中也强调了语文学科里培养高阶思维的必要性。</h3><h3> 我的理解是,站在儿童发展的立场,很多语文、数学大咖关于教学的追求是高度统一的,比如罗帅、王子、高子阳、笨大师、俞老头儿……</h3> <h3>  平常,粉丝一般只有机会听王子课后大约30分钟的讲座,其实常常被课堂中的出色表现而冲昏头脑,以至于眼神里只有崇拜,脑袋里来不及思考。</h3><h3> 2个小时的讲座还是很难得的,尽管语言还是流畅得几乎没有缝隙,声音依然那么好听,但是因为离得远,所以还是保持了一些定力的,也就差不多跟上了节奏,听进去了一些思考。</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静观上课——看王子如是做</b></h3><h3> 恰恰因为听了前一晚的讲座,第二天对王子的课堂有了一些比照性的观察,而王子用行动诠释了他是这么想的,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h3><h3> 让我们重温一下课堂中的一些片段。</h3><h3> 王子出示了“组内交流要求”,明确了每个人都要参与,以及说和听的具体要求。透过摄像机的镜头,我们看见了小组交流在真实的发生。</h3><h3> 汇报环节,王子又出示了“全班汇报要求”,依然提出了具体的说和听的要求。</h3><h3> 这样清晰地指导,就是在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必要的脚手架,从而引导学生如何将交流和汇报做得更完善一些。</h3><h3> 在2000人的会场跟陌生的老师上课,孩子们是有些羞怯的,王子努力通过激励性地评价来鼓舞孩子们表达的勇气,引领孩子们体会什么是真正地学习……</h3><h3> “他说的在理吗?”学生们没有回应。王子立即笑着改口:“可能福建没有这个词。他们说的有道理吗?”反思调整自己已经成为了习惯……</h3><h3> “你是第一个有勇气代表团队来汇报的人!”</h3><h3> “别怕,我跟你们在一起!”</h3><h3> “当作品完成了,他的思考有没有停止?没有。他在为团队贡献更多的智慧,这就叫会学习!”</h3><h3> “经过交流,有没有人觉得自己进步了?(绝大部分孩子都举手了)这就是学习!”</h3><h3> 当两个孩子都努力捍卫自己的观点时,王子评价:“他俩抓住对方的弱点,针锋相对,这就是精彩的对话!”</h3><h3> ……</h3> <h3> 就像大家看到的,这节课花了四十七八分钟,王子的话没少说,可这节课只研究了一个问题,一道练习也没做。</h3><h3> 但就像王子在课后研讨时所说的,这是他故意为之的,这就是他的选择。</h3><h3> 整节课,他呈现了学生学习的原生样态,引领学生经历了真正地小组交流、全班汇报和思路争辩,让我们和学生都看见了真正的学习和真实的进步。</h3><h3> 就像前文里呈现的,王子说的话都是在鼓励勇气、在教会孩子如何真实的参与学习。而孩子汇报时,王子退避三舍和蹲下身子的细节里藏着刻意回避、不给依赖的放手,面对孩子只言片语后求助的眼神时,王子的缄默里藏着不替代、不干扰和你可以的期待!有照为证哦!</h3> <h3>  反观我们自己的课堂呢?我们给了孩子必要的脚手架了吗?给了孩子展现自己真实想法的机会了吗?给了孩子充分讨论交流的时空了吗?在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时给予无条件的尊重了吗?在孩子有困难时选择鼓励还是名曰让其他同学帮忙实则换人?还是认为有些同学就只适合做旁观者,否则会添乱?还是看见正确答案的曙光时就忙不迭地“点拨完善”?</h3><h3> 再直白一点吧,公开课上,我们到底是为了帮助孩子真实地学习、坚实的成长、自信地站立,还是展现老师渊博的知识和高超的驾驭功力,努力地把孩子的旁逸斜出统统拨乱反正并因此感到沾沾自喜!</h3><h3> 再直接点吧,如果是自己的孩子呢?我们希望自己的孩子遇见怎样的老师,拥有怎样的学习体验?</h3><h3> 当我们一路包办,永远以无私之名无休止地给孩子时,孩子就会习惯了被喂,习惯了听老师说,习惯了缄默和听从,孩子失去的不仅是自己走路的能力,还有自己走路的想法……这样的未来哪有自主可言,怎能跟创新沾边?</h3> <h3>  十年前,当我听到王子的课时,我就想他课堂里的孩子真幸运!要是我的孩子将来能在他的课堂上学习该多幸福哈!</h3><h3> 十年后的今天,当我听王子的课,这样的想法依然未变!</h3><h3> 明明可以上得流畅而潇洒,收获一片热烈的崇拜,却偏偏要静静地走一条艰难目前还小众的路……偶像已然丢弃了包袱……</h3><h3> 跳出舒适区,不是每个人都敢有的选择,作为粉丝,我真的不只是外貌协会的,颜值,只是你看到王子的第一眼而已……</h3> <h3>  特别感谢校长的成全,感谢伙伴的同行,感谢罗帅的邀请,感谢王子的分享,感谢戴大师的抓拍,感谢那些陌生又亲切的脸庞…… 感谢这次完美的学习之旅!</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