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抗日战争时期的陕甘宁边区是从陕甘根据地发展来的。这个发展过程如同我党领导的其他根据地一样,充满了难以言状的艰辛、付出了无法描绘的牺牲,当然也昭示出陕甘地区老一辈革命家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h3> <h3> 陕甘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时期由中共陕西省委和陕甘边特委领导,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历经艰难曲折而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的重要革命根据地。</h3> <h3> 大致经历了建立陕甘边革命武装、成立陕甘边革命委员会、创建和巩固陕甘边革命根据地三个阶段。</h3> <h3> 大革命失败后,谢子长、刘志丹在1927年10月至1928年5月间,发动了清涧起义、渭华起义、旬邑起义,建立了红军游击队。后来几经挫折,历经寺村塬(今甘肃省正宁县)游击革命根据地(1932年3月-8月)、照金(今陕西省耀州区)革命根据地(1933年4月-10月)、南梁(今甘肃省华池县,当时是陕甘边苏维埃政府所在地)革命根据地(1933年11月-1935年2月)这三个革命根据地,最终形成了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h3> <h3> 1934年11月,中共陕甘边区特委和陕甘边区革命委员会在南梁召开陕甘边区工农兵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陕甘边区工农民主政府,习仲勋当选政府主席,刘志丹任军委主席。这标志着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发展进入新时期。</h3> <h3> 1935年2月,中共陕甘边特委和中共陕北特委在赤源县周家碱召开联席会议,决定成立中共西北工委和西北军委,统一陕甘边和陕北两块根据地党和红军的领导。随后,经过5个月的浴血奋战,解放了延长、延川等6座县城,形成了面积达三万平方公里、人口近百万的巩固的陕甘革命根据地,为党中央和中央红军提供了坚实的立脚点。</h3> <h3> 在西北革命根据地建立过程中,刘志丹、谢子长、高岗、习仲勋等共产党人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给予高度评价。</h3><h3> 毛泽东为谢子长题词“民族英雄”、“虽死犹生”,朱德题词“人民领袖”。</h3><h3> </h3> <h3> 毛主席为刘志丹题词:“群众领袖,民族英雄”。</h3> <h3> 习仲勋</h3> <h3>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经过两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吴起镇,11月取得直罗镇战役的胜利,为中央红军落脚陕北举行了奠基礼。在中央红军到达陕北之前,受王明“左倾”错误的影响,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发生了错误的肃反事件。以15日永坪扩大会议通过《反右倾取消主义决定》开始,包括刘志丹、高岗、习仲勋、马文瑞在内的200多名党政军干部或被捕入狱、或惨遭杀害。</h3> <h3> </h3> <h3> 1935年10月24日,毛泽东率党中央和中央红军到达甘泉县下寺湾,听说陕甘边革命根据地正在肃反,马上下令“刀下留人”,一切听候中央处理。并且马上成立由董必武、李维汉、秦邦宪、王首道等同志组成的审查委员会,解决陕北肃反问题。</h3> <h3> 毛泽东、周恩来等先后接见刘志丹等同志,给予鼓励和安慰。</h3><h3> 对陕北错误肃反的及时纠正,使陕甘边革命根据地转危为安,挽救了西北党、红军和苏区。对于本次肃反负有重要责任的西北军委主席聂鸿钧和保卫局长戴季英党内警告处分。</h3> <h3> 1937年5月,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确立了把陕甘宁边区“造成抗日和民主模范区”的边区建设总方针。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国共达成第二次合作协议,国民党承认了中共和陕甘宁边区的合法性。1937年9月6日,陕甘宁边区政府在延安正式宣布成立,林伯渠任政府主席。边区辖26个县,人口200万。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最大的抗日根据地,是全国人民抗战的中心。</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