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苏州狮子林(苏州园林之八)

帕拉图

  苏州市狮子林,是苏州四大名园之一,同时又是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br>  狮子林以湖山奇石,洞壑深邃而盛名于世,素有“假山王国”之美誉。<br>  狮子林位于苏州市园林路,始建于元代至正二年(1342年),至今已有650多年的历史。园内假山遍布,长廊环绕,楼台隐现,曲径通幽,是布局精致、气息典雅、文化深蕴的寺庙园林。<br>  狮子林平面成长方形,面积约15亩,东南景区多山,西北景区多水,四周高墙峻宇,气象森严。<br> 狮子林,入口 <p>狮子林平面图(来自网络)</p><p><br></p> <p>大厅<br>  原为贝(聿铭)家祠堂,现为迎客大。大厅屋脊有“福、禄、寿”意为“三星高照”。厅内家具陈设按晚清时间江南大宅式样布局。<br></p><p><br></p> 大厅 大厅 大厅 大厅 燕誉堂<br>  取自《诗经》中“式燕且誉,好尔无射”。“燕”意为安闲,亦通宴;“誉”通豫,意为欢,即此为“宴请宾客的安乐之所”。此厅是苏州园林中较为著名的鸳鸯厅,前厅常为招待贵宾,内“堂”为密友聚谈,女眷欢聚的地方。 燕誉堂 燕誉堂 燕誉堂内厅 燕誉堂内厅 燕誉堂侧面 燕誉堂侧面 <p>小方厅<br>  东西两侧墙上有呈矩形的砖细月洞,东窗外是素心腊梅,西窗外是称为城市山林的假山和林木。以窗洞、门洞为画框,观赏外面景色,称为框景。</p><p>  两幅“框景”,如两幅山水画,尽现造园主人的匠心独运。<br></p> 小方厅 九狮峰<br>  由太湖石堆砌而成,因有拟态的九头狮子造型而得名。其整体气势雄伟,涡洞纵横,玲珑奇特,妙趣横生,不愧为狮子林众多湖石峰的代表之一。<br> 九狮峰 指柏轩<br>  全名是“揖峰指柏轩”,为两层楼建筑,指柏轩体态高大,四周围廊,有栏杆围合。轩前古柏数株,与假山石峰遥相呼应,为狮子林主景之一。<br> 指柏轩 主假山(旱假山)区,位于“指柏轩”前 旱假山 卧云室<br>  出自元好问诗句“何时卧云身,因节遂疏懒”。整体为凸字形,两层,上、下各6只戗角飞翘,造型奇特,苏州园林中独此一“室”。<br>  下图中,右侧建筑是卧云室。<br> 见山楼(左侧的两层建筑)<br>  倚山临水而建,为两层建筑,登临此处可尽览园内山水佳景。<br> 花篮厅(荷花厅)<br>  花篮厅面水而筑,前有平台。厅南14扇落地长窗,刻有唐诗各一首,厅北6扇长窗均刻有山水人物故事。厅内步柱不落地,柱端雕刻成花篮形状及梅、兰、竹、菊。厅中间设屏门4扇,南刻松寿图,北雕王同愈撰汉代仲长统《乐志论》。<br>  花篮厅,原址的建筑是荷花厅,六十年代毁于一场火災。<br>  七五年从东北街原郑宅以三万元购得一组姐妹厅。将南面的花篮厅移建于此。故而荷花厅又名花篮厅。<br> 花篮厅(荷花厅)内 真趣亭<br>  亭上方所悬“真趣”匾额,为乾隆御笔,亭内装饰金碧辉煌,绘有凤穿牡丹图案,雍荣华贵。三面设吴王靠,可在此小坐 ,悉心欣赏湖心亭、九曲石桥、石舫、飞瀑和连绵的假山远景。<br> 真趣亭 真趣亭 石舫<br>  石舫即旱船,人称“不系舟”。系二十世纪20年代最后一任园主所建,中、后舱均为两层,四周安有86扇镶嵌彩色玻璃的和合窗。<br> 湖心亭、真趣亭(右) 湖心亭<br>  有曲桥通东西两岸,是观赏瀑布的最佳位置,故又名“观瀑亭”。<br> 湖心亭 湖心亭 岛上假山(水假山)区 岛上假山(水假山)区 岛上假山(水假山)区 岛上假山(水假山)区 岛上假山(水假山)区 古五松园<br>  清康熙时狮子林内有五棵参天古松,故狮子林又名五松园。现为东西向厅堂,“古五松园”匾由苏局仙题,是年一百零一岁。匾额下,吴致木先生作绢质五松联屏一幅。<br> <p>古五松园东侧的湖石景观</p> <p>瀑布<br></p><p>  注:瀑布及其下面的,飞瀑亭、问梅阁等,位于西部假山(土山)之上。</p><p><br></p> 飞瀑亭<br>  建在瀑布旁,为方形卷棚歇山顶,置身亭中,流水潺潺,如闻涛声,故又名“听涛亭”。<br> 飞瀑亭 问梅阁<br>  为重檐歇山顶,是西部假山的主体建筑。阁由屏门相隔,两侧有飞罩各一。阁内有匾“问梅阁”及“绮窗春讯”。阁上层四周开有横风窗。<br> 照片中,左后是,问梅阁 双香仙馆中的奇石展 奇石 奇石 奇石 扇亭<br>  外形象折扇的扇面。扇形月洞,扇形吴王靠,扇形石台,置身其中,可饱览园景。<br> 扇亭 南区水假山<br>  东起“小赤壁”西端,即御碑亭西侧矮墙至扇亭东墙,沿花园南面走廊,东西约长32米,南北宽约(长廊北面矮墙至池岸边)5.3米,面积约为169.6平方米。南区水假山(见图3-2)峰石有十二生肖之说,但尚能形似的有兔、猪、猴、马等几处。<br> 南区水假山 文天祥碑亭<br>  又名正气亭,亭内碑刻是文天祥狂草手迹“梅花诗”:静虚群动息,身雅一心清;春色凭谁记,梅花插座瓶。<br> 文天祥碑亭 御碑亭<br>  乾隆共六次游览狮子林,亭中的碑系乾隆第二次南巡(公元1757年),首次游览狮子林时题的。<br> 御碑亭 修竹阁<br>  跨涧而筑,方砖铺地,南北两侧有挂落、坐槛,设吴王靠。阁内北望,只见小溪蜿蜒于山间,曲折幽深;南望则可见错落的石岸围住湖水一泓,似山中小湖,颇含野趣。<br> 修竹阁 黄石假山“小赤壁”<br>  修竹阁南有一处黄石假山,因其石色黄而偏红,号称“小赤壁”。小赤壁矗立于山涧深潭边,山体下有一拱形的涵洞。“小赤壁”北端至南端长廊矮墙,南北长约8.6米,东西宽约5米,面积约为43平方米。<br> 立雪堂<br>  堂名出自禅宗典故“慧可见达摩”,即,北宋时扬时和游酢一起去向程颐请教,程正在午睡,两人就侍立等侯,这时下雪了,等程醒来看到他们时积雪已有一尺深了。体现尊师重道。<br>  堂中置落地圆光罩(俗称“一根籐”地罩,此罩似迷宫图案,苏州园林中有两只,此为其中之一)。<br>  对联“苍松翠竹真佳容,明月清风是故人”,体现主人以松竹风月为友,脱俗超尘的情趣。<br> 立雪堂园中的狮子造型的假山 立雪堂园中景观 <p>狮子林平面图(来自网络)</p><p>至此,狮子林游览结束!</p> 感谢:浏览、支持!<br>摄影、后期、制作:邱泳昱<br>本美篇中的文字,部分来自网络,在此表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