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借用朱熹的《观书有感》来拟写卷首语:“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br> 但凡读书,总脱离不了三个发展阶段:<br> 一是“阅读”,克服本领之恐慌、知识之匮乏。任何一件事情的成功,首先都要从模仿借鉴开始,刚开始拾起书本的原因就在于寄希望于“他山之石,可以攻玉。”<br> 二是“悦读”,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在浅浅的浏览之余,便与作者“心有戚戚焉”,原来亦是同道中人。<br>三是“越读”,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一番唏嘘之后,戏中人生如能重演,再走一遍来时路,结果会大相径庭。<br> “读”“品”“鉴”层层深入,犹如登堂入室。或许工作的压力、生活的烦恼让你失掉了本真,迷失了自我,但这个季节刚刚好,草木碧绿,洪波涌起;这份情怀也恰恰在,不骄不躁,闲处生意。希望你,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再见你,已入“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同道亦同心之会意,已达“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物我两相忘之佳境。<br> 最后,再冒昧借用朱熹的《观书有感》来作为结束语:“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br> 希望,枕来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br><div style="text-align: right;"><br></div><div style="text-align: right;">(荣成三中 梁美莉)</div><br> <h1><b>发展心理学思维导图 第一部分</b></h1><h1 style="text-align: right;"><b> ——生命的开始(邹英华)</b></h1> <h3><b>发展心理学思维导图 第二部分</b></h3><h3 style="text-align: right;"><b>——婴儿期:形成生命的基础(毕见芳)</b></h3> <h1><p><b>发展心理学思维导图 第三部分</b></p><p style="text-align: right;"><b style="color: inherit; text-align: right;"> ——学前期(张恺)</b></p></h1> <font color="#9b9b9b">第7章 学前期的生理和认知发展——身体发展</font> <font color="#9b9b9b">第7章 学前期的生理和认知发展——智力发展</font> <font color="#9b9b9b">第7章 学前期的生理和认知发展——语言和学习的发展</font> <font color="#9b9b9b">第8章 学前期的社会性和人格发展——形成自我意识</font> <font color="#9b9b9b">第8章 学前期的社会性和人格发展——朋友和家庭:学龄前儿童的社会生活</font><br> <font color="#9b9b9b">从研究到实践</font> <font color="#9b9b9b">第8章 学前期的社会性和人格发展——道德发展和攻击行为</font> <h1><b>发展心理学思维导图 第四部分</b></h1><h1 style="text-align: right;"><b>——儿童中期(刘明霞)</b></h1> <h1><b>发展心理学思维导图 第五部分</b></h1><h1 style="text-align: right;"><b>——青春期(周红)</b></h1> <h1><b>发展心理学思维导图 第六部分</b></h1><h1 style="text-align: right;"><b>——成年早期(邹晓玲)</b></h1> <h1><b>发展心理学思维导图 第七部分</b></h1><h1 style="text-align: right;"><b>——成年中期(刘欣慧)</b></h1> <h1><b>发展心理学思维导图 第八部分</b></h1><h1 style="text-align: right;"><b>——成年晚期(宁爱丽)</b></h1> <h1><b>发展心理学思维导图 第九部分<br><div style="text-align: right;"><b style="color: inherit;">——生命的结束(徐晓东)</b></div></b></h1> <h1><br></h1> <p></p><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辩证的眼睛,发展的心理</b></h1> 从2019年3月到6月,历时三个多月,算是翻阅了一遍罗伯特·费尔德曼所著的这本《发展心理学》。这本书据说被许多心理院校作为本科教材,内容涉及从出生到死亡,人一生整个过程的生理、智力和社会性发展。随着阅读从婴儿到古稀老人,我对发展心理学的感受也从最初的混沌迷茫变成现在的清亮豁达。<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第一感受:迷茫</div>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同医学实验有不同,以活人为实验研究对象,设计难度很大。同一个现象有多位大师的多种解释、多种理论。心理的个体与群体差异,使得很多证据难以得到科学辩证,人为解释更多,科学力证相对较少,学科本身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第二感受:清亮</div>不同发展阶段的一些小规律,以前的我对此完全没有概念,听过老师的解释后才恍然大悟。我儿子在8个月大的时候喜欢扔东西,撕东西,把所有书、玩具都倒在地上,却并不玩,家人这时候都很生气,不停地说教,指责。其实这是因为智力开始发育,孩子在用这种方式探索他们刚刚接触的世界,去理解客体永存的道理。现在想起来还有些后怕,不知道当时自己的一味阻止和指责会不会影响孩子的智力发育。<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第三感受:豁达</div>常老师关于埃里克森人的发展八个阶段理论的细致全面的解释让我逐渐豁达。人的每个发展阶段都有其相应的核心任务,解决恰当,就易获得较完整的同一性。核心任务处理不当,则易出现同一性残缺、不连贯的状态,处理的成功与失败即为两个极点。例如婴儿期时的最优状态是基本信任的状态,最劣的状态是基本不信任的状态。记得教材中有对一个群体从童年开始的追踪研究发现,童年的勤奋程度与成年的成功高度往往是呈正相关的。对于青年时期自我同一性的建立关乎人一生的自主性探索方向。核心任务的处理结果会影响人的一生。这些类似的底层逻辑有很多,相信并豁达面对是今后我在家庭教育必须一直秉承的原则。<br> 从混沌到清亮,再到豁达,这可能是我们任何人面对陌生世界都会有的一个过程。发展心理学的价值不在于根据所处的阶段去窥探这个人的内心,也不在于去研究某种理论或者技术。心理学的意义更多地体现在其临床应用处理不同个体或社会群体的问题解决与发展预测。<br> 辩证的眼睛,发展的心理。成为发展心理学知识的明智消费者,我一直在路上努力。<br><div style="text-align: right;">(荣成一中 邹晓玲)</div><div style="text-align: right;"><br></div><br><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1><p></p><p><br><br></p> <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inherit;">“悦读”之路,有你陪伴</b></div></h1><h3> 因某种机缘,很早前便结识了《发展心理学》这本书,但买回来没几日,便把这个大块头束之高阁,懒得再动一下。再次开启与它的缘分,是一年之后,在我加入我们的读书团队之后,也正是因为这次入队,在导师的引领和团队成员的相互扶持之下,我硬生生地啃下来这块难啃的“骨头”。从大学里的浅识到 20年后的再次结缘,因融入了岁月的痕迹和厚重的生命经验,对这本书便有了不一样的理解和领悟。<br> 如何做一个好妈妈?如何做一个好老师?如何成就更好的自己?多年来,这些问题一直引领着我不断学习,在书中充实提升自己,在生活和工作中践行所学。为师多年,总以为对学生的心理摸得很准了,可在工作中仍会遇到棘手的事,遇到不少的“问题学生”。为母多年,总以为身边的那个丫头一直平顺,却不想面对青春期的种种,自己竟会束手无策。面对自己,也常常会觉得人生陷入瓶颈,不知该何去何从。面对诸多问题和困境,唯有与智者为伍方能寻求破解之道,而《发展心理学》便如同一名智者,带领你缓缓踏入人生的不同行程,领略不同阶段的风景,在欣赏中慢慢领悟其实一切皆有道可循。只有了解人一生的心理发展进程,各个阶段的发展特点和发展需求,才能懂得各个年龄段的人诸多行为背后的原因,才能更好地站位,理解他们并与之共情,也才能更有效地帮助他们。 在人生发展初期,我知道了“关键期”这一概念。胎儿时期,认知能力、视觉能力、味觉嗅觉、听觉、运动能力等都有自己的关键时期,一旦关键时期错过了,一些认知技能将不能以同样的熟练程度被学会,所以我们的教育要紧紧抓住孩子的关键期,短时高效地促进孩子潜能的最大发挥。进一步阅读之后,维果茨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让我明白了要想让学生发展,就得弄清学生的现有水平,在学生最近发展区内促使学生发展。顺着阅读之路继续前行,我们会看到青春期,一个躁动不安的动荡期,这个阶段的孩子心理 、生理都出现了显著变化,身心发展迅速而不平衡,因此被称为困难期和危机期。逆反期是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的正常现象,如果我们了解了孩子的心理发展特点,以正确科学的方法,宽容、理智地引导孩子,他们就会顺利渡过这个时期,成为一个有自尊、人格独立、自信的人。从青年期,中年期再读到老年期,人生经历了一个轮回,似乎又回到起点。行程不同,风景自是不同,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的奇妙和美好,也有不同的问题及破解之道。合上书,竟觉这般美好!<br> 读书,既是解惑,亦是生惑的过程,在读书中因为有了专家线上导读的深入讲解,便对书中内容有更好地理解。因为有了朋友的陪伴,也才觉此路并不孤单,感谢所有美好,前行路上,我们一起!<br><div style="text-align: right;"><span style="color: inherit;">(荣成三中 梁美莉)</span></div></h3><br><br> <div class="param-block edit-container" data-param="{" type":1,"text":"","domid":"param-id-147"}"="" id="param-id-147"><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发展心理学——人的毕生发展》读书心得</b></h1></div><div class="param-block edit-container" data-param="{" type":1,"text":"","domid":"param-id-147"}"="" id="param-id-147"> 说实话,自从当了妈妈,看书成了一件奢侈的事,这一年来购置的新书有几本连塑料防护膜都没有撕开,但是参加了读书活动之后,逐渐地也养成了每天读书打卡的习惯。之前读完了《心理学与生活》感觉受益匪浅,再读《发展心理学——人的毕生发展》也让我产生了很多的共鸣。</div><div class="param-block edit-container" data-param="{" type":1,"text":"","domid":"param-id-147"}"="" id="param-id-147"> 网上有评价这本书“是一本成长圣经。对一个人生长过程娓娓道来,尽管有800多页,但把各个发展阶段分来来读,就像跑1万米马拉松把每个目标设定为一千米一样,一个个小目标组合一起,漫游了生命之旅。 ”读发展心理学的一种特殊的体验,是在读的过程中,仿佛过完了这一生。而且不仅仅能够回忆自己的过去,自己孩子刚刚过去的那些可爱阶段;同样也在展望自己的未来,为将来要自己去面对或帮助家人去面对的那些,做好准备。</div><div class="param-block edit-container" data-param="{" type":1,"text":"","domid":"param-id-147"}"="" id="param-id-147"> 回翻了一下,发现我在“生命的开始”至“青春期”这一部分的圈点和勾画痕迹最多,感悟也是最深刻的。看了婴儿期和学前期,让我更加了解我的二宝,从书中找到了她特殊行为的原因,帮我答疑解惑,让我越读越有味,这应该是我放不下这本书的原因。从气质分类来看,我很庆幸我的宝宝是易养型婴儿,具有积极的倾向。当然有易养型宝宝就有难养型宝宝,但并不是所有难养型宝宝都会出现问题,关键因素要看父母对婴儿困难行为的反应方式。如果儿童困难的、苛刻的行为引发出父母愤怒和不一致的反应,那么儿童最终更有可能出现行为问题。另一方面,如果父母在反应中展示更多温暖和一致性,他们的孩子日后更有可能避免问题。我理解,孩子就是我们的镜子,他在模仿我们的行为,感受着我们的情绪,我们与他温暖相待,他便会笑看温暖;若我们与他苛责哀怨,他则会泪眼相对心生愤恨。</div><div class="param-block edit-container" data-param="{" type":1,"text":"","domid":"param-id-147"}"="" id="param-id-147"> 读书真的是一件令人身心愉悦的事情,其中的魅力很难用语言文字来表达。接下来是学前期的分享,这一章节中社会性和人格的发展要多读几遍。对于学前期的儿童来说,家庭生活对他的影响至关重要。有效的教养是令人满意的行为,书中讲了很多案例,总结出四种父母类型:专制型父母、放任型父母、权威型父母、忽视型父母。专制型父母的孩子更倾向于性格内向,表现相对较少的社交性。放任型父母的孩子与专制型父母的孩子拥有更多不受欢迎的特点,这种孩子更加喜怒无常,他们的社会技能和自我控制力很低。权威型父母的孩子表现更好,他们多表现为独立、友好对待同伴、自有主张而又具有合作精神。忽视型父母的孩子表现最差。这让我重新审视自己,我要做什么样的父母,或许在这之前我还要关心我要做什么样的中年人。</div><div class="param-block edit-container" data-param="{" type":1,"text":"","domid":"param-id-147"}"="" id="param-id-147"> 青春期的自我同一性也是我关注比较多的方面。青春期孩子最大的问题是身体成人化和心理半成熟之间的矛盾,他们自己觉得自己比父母还要高,从心理上就自认为是成人了,对父母家长的建议本能的抗拒,因为觉得自己行。但是他们的心理还是半成熟的状态,所以造就了很多青少年的迷茫,目标缺失。如果这个时期帮助青少年做好自我认知,目标清晰,对他的成长会有非常好的引导作用。这个阶段如果在自我认知上获得很好的发展,在步入大学前后,会收获比较好的自我同一性,对自己,对外界,对自己和外界如何很好的相处都会有很成熟很理智的看法,这将有助于他一生的发展。</div><div class="param-block edit-container" data-param="{" type":1,"text":"","domid":"param-id-147"}"="" id="param-id-147"> 成年期的介绍种亦有很多觉得受益的地方这里就不一一陈述了。总体来说,这本书真的非常不错,它谈人的毕生发展,谈一些建构于每个个体生活之上的规律性的东西,对于我们了解自己、认识他人,掌握教育方法和规律都非常有益。</div><div class="param-block edit-container" data-param="{" type":1,"text":"","domid":"param-id-147"}"="" id="param-id-147"><h3 style="text-align: right">(荣成六中 梁建华)</h3></div><h3><br></h3> <h1></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inherit;">人的生命之旅</b></h1><h3></h3><h1 style="text-align: right;"><b>——《发展心理学——人的毕生发展》读后感</b></h1> 一直以为心理学方面的专业知识很深奥,每每想读心理总是有点儿胆怯,担心自己读不懂;但这次读的《发展心理学——人的毕生发展》,通过自我阅读和专家导读,竟大大改变了我对心理专业书籍的认识。《发展心理学——人的毕生发展》由美国马萨诸塞大学心理系教授罗伯特•费尔德曼创作,从生命的开始到生命的结束,按照人的发展的不同阶段,将人生分为九大部分,从不同的维度揭示了每一个阶段的生理、认知、人格、及社会性发展的特点,展示了人的生命之旅和成长之旅。<br> 《发展心理学——人的毕生发展》一书,看起来厚的吓人,800多页,可以将对她的阅读称之为一场马拉松,起初让我看不到尽头。但全书图文并茂,案例充足,知识道理深入浅出,围绕人生的生长过程娓娓道来,细致表述生命发展各个阶段的心理特征,就像马拉松比赛中一个个小目标组合在一起,带领我们进行了一场生命之旅,通过漫游获得了成长。<br> 现在社会,我们经常听到家长感叹亲子关系的恶化:孩子太不听话,太难管了;我们也时常看到青春期青少年的各种逆反言行。听多了,看多了,不得不感慨:现在的孩子太有个性了,家长和老师太无奈了,甚至有人戏称“当更年期遇上青春期,孰胜孰败难料,两败俱伤意料之中”。为什么会两败俱伤?双方互不相让,没有办法,只能硬碰硬的必然结果!如果你学习了《发展心理学——人的毕生发展》,那么你就会了解常见的父母类型——专制型、放任型、权威型和忽视型,你将会清楚父母的类型对孩子的性格形成有很大影响;清楚了这些知识和规律,那么更年期完全可以与青春期和平相处,携手共赢。<br> 生命不息,学习不止,《发展心理学——人的毕生发展》,我的人生好伴侣。<br><div style="text-align: right;"><span style="color: inherit;">(荣成二中 邹英华)</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right;"><span style="color: inherit;"><br></span></div><h5></h5><h3><br></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发展心理学》读书感悟</b></h1> 《发展心理学》这本书全面介绍人一生的心理发展进程以及各个阶段的特点,从出生到死亡,所涵盖的内容很广泛,既有名家经典研究的介绍,又有近期研究成果的展示,配以事例说明,全书深入浅出,提到的很多理念都能对我们有启发和指导,对我有很大的吸引力。<br> 首先,本书对于培养子女有很大的指导意义,书中提到四种父母类型:专制型父母、放任型父母、权威型父母、忽视型父母。其中,权威型父母的孩子表现更好,他们多表现为独立、友好对待同伴、自有主张而又具有合作精神。这让我重新审视自己,要做什么样的父母,孩子就是你的镜子,他在模仿你的行为,感受着父母的情绪,你与他温暖相待,他便会笑看温暖,表现出有教养的行为;你对他苛责哀怨,他会泪眼相对,心生愤恨,长大之后他就是执拗的,对抗的。常淑敏教授对本书中性别刻板印象的解释以及专注力的训练也很有启发意义,性别偏见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孩子的发展,作为父母,应适当注意。有些学生专注力差的问题,从书中都可以找到答案,3—6岁的关键词是游戏期,专注力开始展现出来,孩子童年时玩玩具,只要我们不打扰他,孩子可以玩很长时间,要是父母进行了打断,就破坏了孩子的专注力。 所以,家庭教育对孩子后天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br> 其次,本书能够教导我们本人如何更好的度过这一生。读到婴儿期丰富环境的抚养,包括与婴儿互动、搂抱、对婴儿唱歌或说话等, 理解了自己为什么与人交往时会有距离感,我们大部分人也许都有遭遇过一些大大小小的原生家庭问题,从心理上接受自己,认清自己是个怎么样的人,有哪些原生家庭带来的的缺点,然后试着去接受和改变,做更好的自己。阅读此书,回忆过去,展望未来,了解各阶段的心理特征,指导我们该如何理解他人,体谅自己,用更加科学理性的姿态面对可能遇到的困境,还有就是身体的衰老,直至最终面对死亡。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提出了“人的毕生发展” 这一理念,我们若抱有毕生发展的理念,则能够以一种更主动、更有责任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人生,以及孩子的成长、父母的老去等。此时,我每天无论再忙再累,都要抽时间和孩子相处,工作家庭两不误的人才是真正有能力获得幸福的人。到老时不会因为年轻时忙于工作,忽视了与孩子相处而遗憾。此时,我对于父母的唠叨有了更多的耐心,更多地理解了老人。书上说,事实上,人到老年仍有较大的学习潜能,如果能不断地适应新的社会思想,追随时代潮流,必然会延缓“衰老”进程。年近70岁的公公玩起了微信,经常用半土的普通话留言“儿子,老爸一切挺好的,不用担心,安心工作”,对我们而言未必不是一种安慰。<br> 最后,本书对教育工作者有很好的指导意义。作为一名教师,研读了《发展心理学》,对一个人的发展阶段有了清醒的认识,更加明白教育不能“拔苗助长”,应该遵循学生的发展规律进行适当的引导教育。激发孩子的内在动机,学习才能长久,而自己选择在繁忙的工作之余阅读学习心理书籍,亦是为乐趣而学,对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br><div style="text-align: right;">(荣成三中 宁爱丽)</div><br><br><br>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发展心理学》读后感</b></h1> 这是跟着专家一起读的第二本书《发展心理学》,它不像之前的《心理学与生活》有太多心理学术语,这本书更像是一本生活指导性读物,贴近现实生活,很实在。将心理学的理论性减到最小,而将实际应用放到最大,是一本非常接地气的书。<br> 生命的历程,从受孕开始,人生的发展旅途,从出生开始,理解发展,理解我们每个人。从生到死,从孕育期胚胎的成形到老年期疾病的来袭。一个婴儿,从母亲子宫里出来后,一步一步通过自我塑造和他人引导,逐步进入更大的世界。我儿子今年5岁半,陪他成长的过程其实也是我在成长的过程,自己也看育儿书借鉴他人方法,别人的方法不是灵丹妙药,我们去养孩子,它不是治病,在这个过程中,我觉得父母更多的是要去反省,去学习,最后去找到适合我们孩子的教育方法。孩子是看着我的脸长大的,我笑的时候他就开始笑,我难过的时候他也会难过,我愤怒的时候他就开始觉得害怕,所以我们给孩子输出什么样的情感色彩的爱,孩子的视野就会呈现什么情感色彩的爱。很多时候,我们有些不经意的语言,不经意的做法,可能就会引发孩子产生一系列的反应,对孩子的性格形成,包括孩子今后面对生活的态度都会产生重大影响。心理学大师弗洛伊德认为一个人所有的行为都受童年经历的影响,所以,一切的因果都要追溯到生命最开始的地方。<br> 常教授在导读中提到正面教养,有效的教养是令人满意的行为,书中讲了很多案例,总结出四种父母类型:专制型父母、放任型父母、权威型父母、忽视型父母。专制型父母的孩子更倾向于性格内向,表现相对较少的社交性。放任型父母的孩子与专制型父母的孩子拥有更多不受欢迎的特点,这种孩子更加喜怒无常,他们的社会技能和自我控制力很低。权威型父母的孩子表现更好,他们多表现为独立、友好对待同伴、既有主张又具有合作精神。忽视型父母的孩子表现最差。<br> 了解了这些之后,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我要做什么样的父母?我理解教养方式有两个维度——控制和爱,既要有爱,又要有控制。爱孩子可以让他去探索,他可以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给他设立规则,让他知道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什么事情需要这样去做,什么事情需要那样去做。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就会知道我什么可以去做,我怎么做才能把它做好。如果他挑战成功了,他就会发现,如果我按照爸爸、妈妈说的去控制自己的某些情绪,控制自己的某些注意力,控制自己的某些不好的东西,可以把事情做得更好。儿子现在已经学会表达自己的情绪,当他很生气的时候,他会告诉我说:他现在很生气,内心有个大火球,大火球要等一会消失.......他自己会去找自己的玩具,自己会去画画。他愿意去控制,就是一个好现象。总之,在爱的过程中跟孩子一起建立规则,有爱有控制,我们才能形成一种好的家庭互动方式。<br><div style="text-align: right;">(荣成二中 毕见芳)</div><br><br><br>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发展心理学——人的毕生发展》读书总结</b></h1> 《发展心理学——人的毕生发展》介绍了人的一生中不同阶段的生理和认知发展,以及社会性和人格发展,从生命的孕育到生命的结束,读过之后让我对人的一生的各个方面都有了一个基本的科学了解,各种发展心理学家的理论,也都有简单介绍,在感兴趣的部分还需另外看书补充。看到自己人生走过的那些阶段,由此想到了很多经历的事情,对这些经历能有一个再理解和再解释,是一种很奇妙的感觉。还有就是展望于成年中期和晚期,我感觉看完这本书可以让我用更加科学理性的姿态面对可能遇到的困境,还有就是身体的衰老,直至最终面对死亡。<br> 说到死亡,我想谈一下在读到本书“生命结束”这个部分的一点感受。<br> 我们现在教育内容如此丰富,但各个学段对死亡教育都讳莫如深,我们时常以“未知生,焉知死”来掩饰对我们对死亡的恐惧和厌恶。个人认为学校应该开设死亡教育,原因有二:<br> 一、死亡是所有人都要面对的,无论是个体的死亡还是亲友的离世。尤其是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都会遇到非常亲近的人离世,如爷爷奶奶辈的离开。对家人的去世,家长常常对孩子说“去天堂了”类似的言语。这些表达方式都是对“死亡”的逃避,使他们不能正确认识死亡。通过死亡教育,儿童能够了解死亡的常识知识,理解死亡是不可违背的自然规律,正视人类生老病死的问题。一些中小学生由于没有真正理解生活的真谛和死亡的内涵,遇到失败就逃避责任。死亡教育的渗透,会让学生改变逃避责任的懦弱行为,形成健康的死亡观,积极向上、乐观地生活。<br> 二、死亡教育能够提升学生尊重生命,无论自己还是别人的生命,珍惜生命。“向死而生”是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存在主义的核心,知死能让人明确生的使命,迫使人重新审视生命,对生命充满敬畏与崇拜。我相信受过死亡的教育的人会减少伤害自己和别人生命的行为,包括各种虐待小动物行为。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不是生的威胁,而是人生最大的导师。<br> “不知死,焉知生”死亡教育虽名为谈死亡,实乃谈生。由死追问生反思生,唤起对人生的价值及意义作深刻的体验;促使孩子们珍惜生命。课程教育是学校开展死亡教育的最直接的形式。学生通过不合理的途径在潜意识里获得的“死亡教育”,注定是不全面的,甚至是偏激的。西方国家已经将死亡教育列入教学课程。在我国,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一些家长可能不接受孩子受到这样的教育,但可以在中小学校开设生命和死亡的常识课程,让学生正确认识死亡,珍爱生命,树立正确的死亡观和人生观。 <br><div style="text-align: right;">(荣成六中 徐晓东)</div> <p> 走进《发展心理学》,了解人的毕生发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做好父母、做好自己、做好子女,享受幸福人生。<br></p><div style="text-align: right;">——周 红</div><div style="text-align: right;"><br></div> 《发展心理学》带你走进他人,走进自己,重品过往,预知未来,释然之后便是通透。<br><div style="text-align: right;">——梁美莉</div><div style="text-align: right;"><br></div> 从呱呱落地到暮暮终老,人生旅途的长度都是有限的,但每个人的旅途线路和沿途的风景千差万别,作为父母,要学会陪伴,聆听孩子内心的声音;作为老师,要学会引导,教会学生与自己做朋友,向阳生长;作为“学生”,要学会平衡工作与学习,提升自己,把人生变成自己想要的样子!<br><div style="text-align: right;">——张 恺</div><div style="text-align: right;"><br></div> 这是跟着专家一起读的第二本书《发展心理学》,它不像之前的《心理学与生活》有太多心理学术语,这本书更像是一本生活指导性读物,贴近现实生活,很实在。将心理学的理论性减到最小,而将实际应用放到最大,是一本非常接地气的书。<br><div style="text-align: right;">——毕见芳</div><div style="text-align: right;"><br></div> 人生真的很神奇,每个人都是相同的,每个人又不相同。相同的是都按相同的轨迹前进,不同的是各阶段每人的发展表现又不尽相同。<br><div style="text-align: right;">——刘明霞</div><div style="text-align: right;"><br></div> 阅读《发展心理学---人的毕生发展》,认识自我,理解他人,秉承毕生发展理念,用负责任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人生。<br><div style="text-align: right;">——宁爱丽</div><div style="text-align: right;"><br></div> 生命的历程,从受孕开始;人生发展的旅途,从出生开始。理解发展心理,理解自我和他人遵循发展特点,烂漫生命之旅;运用发展规律,创造和谐幸福社会。<br><div style="text-align: right;">——邹英华</div><div style="text-align: right;"><br></div> 《发展心理学》是人生必读之书!书中对每个生命阶段的发展特点都做了详细的介绍,可以帮助我们全面了解人的生命历程中一些普遍性的东西,让我们能够在有迹可循中去发现可以突破改善的地方。<br><div style="text-align: right;">——梁建华</div><div style="text-align: right;"><br></div> 读完《发展心理学》后,我感触最深的是教育不能"拔苗助长",应该遵循学生的发展规律进行适当的引导教育。我对一个人的发展阶段有了清醒的认识,同时也明白了在自己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对学生要多一些理解,少一些埋怨,多一些耐心,少一些急躁,多一些包容,少一些迁怒。<br><div style="text-align: right;">——刘欣慧</div><div style="text-align: right;"><br></div> 走向心理辅导的专业化,我开始敞开心扉。不同的声音,共同的关注。 <br><div style="text-align: right;">——邹晓玲</div><div style="text-align: right;"><br></div> 《发展心理学——人的毕生发展》提出了一个观念,人的一生并不仅仅由我们童年或者青春期,这样所谓的求知的关键期所决定。实际上,人的每一个时期都存在着发展和消退,存在着危机和机遇。我们在每一个时期的生理、认知、人格塑造和社会性方面,都存在着不同的特点。如果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些特点,就更能够抓住人生每一个阶段的机遇,从容面对危机,对获取幸福带来很大帮助。<br><div style="text-align: right;">——徐晓东</div><p></p><p><br></p> <p></p><h1 style="text-align: center;"><i><b>路在远方,我们在路上</b></i></h1><div> 有人说读书是一种浸润:洗去一身疲惫,留下满腔书香; 也有人说读书是一种享受:享受阳光明媚,享受空气清新,享受历练深邃。而我想说,读书更是一种情怀,一种幸福。读书活动让我与孩子们有了共同的可做之事。在每天30分钟的亲子阅读时光里,收获了太多东西,我从不愿读书到重视读书再到习惯读书,孩子从完全的空白到认识读书到能够主动去阅读,我们收获了知识,收获了习惯,也收获了持续不断的快乐亲子时光。这是作为妈妈的幸福!<br></div> 而对于我们教师而言,要在漫长的教育教学生涯中,体验教师的幸福,不仅要埋头苦教,更要抬头看路。我们需要与书共舞,不断地读,不断地思考,从书籍中寻找工作的思路和方法。慢慢的,我们会发现教书育人的方法多了,工作做起来也更加顺手了,生活变得快乐而富有意义了。这是作为教师的幸福!<br>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读书让我们走向远方,遇见更好的自己。而不知不觉中,发展心理学的学习接近了尾声。回想读的过程,就好像带着自己的身体和灵魂在书里介绍的各个生命阶段活了一遍——已经逝去的童年、少年,正在经历的中年,尚未到来的老年。它帮助我们回看过去,了解过去的自己在人生各个阶段如何发展过来,也帮助我们理解当下和展望未来,知道人的一生的发展轨迹,让我们活得更明白。<br> 庄子有言:“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知识是没有穷尽的,而我们一直都在学习的路上。让我们每天挤一点时间给读书,留一点空闲给思考,献一份热情给学习。相信明天的你我,将魅力无限!<br><br><div style="text-align: right;">(荣成六中 梁建华)</div><p></p><p><br></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扫码可观看 更精彩的 手机版美篇哟······</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