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锻炼回来,正好赶上邻居家要去买鱼。一开始打算去华海水产市场的,我无意中说了一句,听说围子集上的鱼也篱笆多。邻居是东冢人,对围子比较熟悉的,掐指一算,今天正好是围子集。<br> 于是搭了邻居的顺风车,来到了围子集上。说实话,我这是第一次来到围子集。<br> 在城里住的时间长了,最近的集就是五里集,赶的最多的也是五里集,无非买点蔬菜,水果,水产啥的,五里集这两年的确有点扩大的趋势,但是它的繁华还是集中在西边,品质好的东西主要在西头,我赶五里集,也是在西头逛上一圈,基本货就办齐了。偶尔去了东头一次,也是些卖水果和蔬菜的,品质卖相也是略逊一筹了。<br> 今天来到了围子集,我是抱着很大的期望来的。首先,看看这里的水产多不多,这是困扰了我一路的问题。围子集很好找,过了围子街头的那个红绿灯,到了大石马那条街就是了。马路两边停着的轿车,说明来赶集的城里人还真是不少。<br> 来到了集上,或许是昨天下雨的缘故,集上的人不是很多,没有出现我想象的那种熙熙攘攘的场面。但是集西头几个卖鱼的,卖虾的,的确比五里集上卖水产的要多一些。<br> 虾在盆里活蹦乱跳,仿佛要跳到人身上一般。小商贩不停吆喝着,新鲜虾啦,25一斤,看着你来就要往你手里递黑色方便袋。看着这些热情的小贩,我是躲让的,因为总觉得现在还不是吃虾的时候。<br> 往东边走了走,连着几个卖鱼的,盆子游的一定是淡水鱼,以鲫鱼居多,偶尔有几条鲤鱼,胖头,摊子上摆着的一定是咸水鱼,以鲅鱼,鳎米鱼居多,我和邻居本意是买鱼的,所以对鱼格外关注。想到淡水鱼刺太多,我们还是决定买鲅鱼,鲅鱼刺少,孩子吃也可以。<br> 一位胖乎乎的大姐,朝着我们微笑着,“小伙子,买啥鱼”?我说鲅鱼,大姐指着一条条摆着非常整齐的鲅鱼说,“刚来的,你看看这鱼眼”。还别说,这鲅鱼还真是新鲜,鱼眼有点透明,身上也比较干净,就它了。大姐,多钱?10元一斤,这条大的十二一斤,原先都卖十三来。我和邻居各挑了两条,大姐熟练地装袋,称重,我们扫码,付钱,一个买卖就这样成交了。<br> 我们又往里走了走,一条条绳子串起的小干鱼引起了我的兴趣,我拿出了手机,赶紧记录下这美好的一幕。我的举动吓了摊主一跳,咋,拍什么拍?摊主连连发问,我说“叔,你别害怕,我不是记者,我是发发朋友圈,给你做个广告”。这会,大叔才换了一副笑脸,嘿嘿笑了。别说,大叔卖的虾皮还挺新鲜的,小干鱼在五里集买过,用油一炸,焦里透着香,味道好极了。<br> 我想买点桃子,女邻居还是比较熟悉围子集的,往东走,就能买到水果了。果不其然,大石马周围是买水果的。桃子很多,一般是分三个层次摆的,大的红的一堆,略小点的一堆,个头小卖相不好的一堆,对于我这样的屌丝来说,还是偏爱中间那堆的。<br> 转了一圈,看着桃子都差不多,就在一个大叔的摊边蹲了下来,一看大叔就是个种桃的。皮肤晒得黢黑,身上的衣服还带着露水和泥浆……大叔微笑着,我指着那堆最大的桃,这个桃怎么卖?大叔答道,十元三斤。我这是明知故问,因为我是中意最中间那堆桃的,我又问道,这些呢?大叔笑着说,十元六斤,你要的话,七斤也行。我挑了一些,结账时,大叔还真在电子称上,打了1.45元,淳朴实在的大叔啊,您就是打上1.5元,我也是不会怪您的。<br> 路北边买蔬菜的真多,绿油油的茴香竟占据了市场的三分之一,我感叹道,怎么净茴香了?一位卖菜的大叔接道,现在茴香上市了,买点包包子,老好吃了!我实在吃不了茴香那股清香的味道,只好作罢。粉红的西红柿也很多,有颜色深点,有稍微粉红的,老乡们都标榜自己的洋柿子是软皮的,底柿子,我实在不懂,随便找了一个大婶的摊位,称了几斤。<br> 一会,我又简单买了几样蔬菜和咸鸭蛋。看看买着差不多了,就和邻居就满载而归了。路上,我们聊起了买桃的那位大叔,的确是一位守信的大叔,更是一位淳朴的农民。<br> 赶了一个围子集,真有一种回老家赶集的感觉,相比五里集多的是商贩们的精明和油滑,围子集更多的则是老百姓的淳朴和实在。<br> 居住超市林立的的县城里,偶尔到乡村赶个大集也是一种回归吧。逢五和十,您来围子赶集吗?<br> <h3><font color="#010101">请关注军哥嘹亮的公众号,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