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下篇——凤凰源、黄山、瑶里古镇</b> <b>凤凰源</b> <h3><font color="#010101"><p> 来安徽,除了最著名的景点“两山一湖”之外,凤凰源,也是黄山风景区内较有名的一个。对于凤凰源名字的由来有两种说法:一是传说华夏祖先之一的螺祖曾在这里养过凤凰;另一个是先读峰上有一块形似凤凰展翅的巨石,有出源之势,所以得名。凤凰源谷口乌泥关,在205国道旁,离黄山南大门汤口仅8公里,是古时进入徽州、黄山的关口,曾是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英勇战斗之地,留有方志敏、粟裕等的战斗遗迹。</p></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我们扎营的是和凤凰源毗邻的山岔村一位姓叶的老乡家里,叶大哥是一位性格豪爽,热情好客的人,给我们的旅行生活提供了很多便利。</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凤凰源作为黄山的主要景观之一,也是黄山东海布水峰与仙都峰之间的一道大峡谷,其壮美的景观仿佛是经上帝的双手雕琢出来的一般,令人流连忘返。经过一段古香古色的木桥,便进入了幽深茂密的峡谷丛林,冥冥之中似乎有一种神秘的力量,不断地指引着人们探索凤凰源的内心深处。凭栏远眺,狭长的河谷犹如银河一般倾泻至黄山大地。</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最先看到的是凤凰涧。涧内遍布着大小不一、奇形怪状的卵石,水流从石缝中挤出来,最后汇聚在一起,形成一些小瀑布,独具一格。这些流水不断地打磨峭壁岩石、日复一日,并且滋润着流经范围内的花草树木,最终才有了如今的景色。各处水流最终在凤凰池汇聚,水流非常清澈,汇聚在凤凰池内,可以清楚地看到池底的水草和苔藓。池边还有一块像生活在河里的蚌一样形状的大石头,即著名的河蚌石,上面有第一位女外交官袁晓园题的“凤凰源”三个字。 </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如绫似锦的潭水光彩斑斓、瑕碧透彻,好像一双无形的手在拨弄着上帝的调色盘,不小心坠落在凤凰源,让这里变得流光溢彩、神秘莫测。</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无数巨岩怪石造就了凤凰源的无穷魅力。“四大美女”是多少人慕名观赏的巨石,纤瘦细长的轮廓依稀能辨得头部、束腰的外衣,因而人们将其称作峡谷界的四大美女,还有猿人头像、骆驼石、神龟、老鹰、仙桃等巨石,也是栩栩如生、惟妙惟肖。</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凤凰源中令人渍渍称奇的还有一棵虬龙松,外形怪异,狭长冲天,引得无数游客纷纷合影留念。</font></h3> <h3> 继续前行,来到了凤凰台,凤凰台位于群峰环抱之中,高12米台面平坦光洁,立凤凰台上看群峰如林,大峰有:东为布水峰,北为凌霄峰,西为五凤峰,西南为仙都峰,南为牡丹峰,海拔都在1500米以上。凤凰台后又有两台,皆为巨岩平台,大台直径12米,小台直径10米,传说是侠女香姑夫妇练剑的地方,名练剑台,清溪翠水从台边流过,更显幽美。</h3> <b> 黄山</b> <h3><font color="#010101"> 黄山,那是一个美丽的地方,是令人向往的地方。早在儿时我就记住了徐霞客“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望岳”的经典诗句,一直铭刻在记忆的深处。此次黄山之行,已经被深深折服、打动、震撼!由衷地慨叹徐霞客的话说得实在太绝妙,也再次印证了徐霞客的另一句“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我们此次黄山一日游主要是后山,行程是:云谷索道—始信峰—光明顶—西海大峡谷—鳌鱼峰—莲花峰—迎客松—玉屏索道回程。</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乘景区早上第一班大巴约十几分钟到达云谷寺索道,缆车往外看,沟壑纵横,奇石林立,青松挺拔。到达白鹅岭,映入眼帘的眼前一座突兀直立峭拔险峻的山峰,不禁让我惊叹。这是黄山36峰之一最为著名的山峰,名叫始信峰,海拔1668米,左有石笋峰,右有上升峰,鼎足陪伴。它三面临空,巍然屹立,悬崖千丈,峭壁如削。山峰奇石峥嵘,怪岩各异,状人似物,峰上又有奇松林立,苍劲多姿,可谓风姿独秀,绰然大观。而峰下沟壑深幽,云雾弥漫,变幻莫测,在峰峦叠嶂中犹显始信峰的山奇峰秀,真是“无限风光在险峰”了。怪不得古人到此发出“始信黄山天下奇”的慨叹,以“始信”故名此山,乃千载叫绝。</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石笋矼上可观赏众多的奇石。 石笋矼,号称"黄山第一奇观",矼上石柱参差林立,奇松奇石风姿各异,"十八罗汉朝南海"惟妙惟肖,引人入胜。</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始信峰的“秀”,秀在峰林小巧玲珑,悬崖突兀,谓之“挺秀”,还秀在古松林立,苍劲多姿,谓之“幽秀”,故谚云:“不到始信峰,不见黄山松”。始信峰风景区汇聚了许多黄山名松,有:接引松、黑虎松、连理松、龙爪松、卧龙松、探海松。别看黄山松树那么多,但只有海拔800米以上的才是黄山松,它是由黄山独特的地貌及气候而形成的一种松树的变种,因为生长的环境十分艰苦,造就了其坚韧傲然、美丽奇特的姿态。而且它生长的速度异常缓慢,一棵高不盈丈的黄山松,往往树龄上百年,甚至数百年,但根部常常比树干长几倍、几十倍,由于根部很深,黄山松才能坚强地立于岩石之上,虽历风霜雨霜却依然永葆青春。不管其松有名无名,黄山松,真是无一不奇、无一不美,令人敬重。那逆光中的松影,有着形容不出的优雅俊秀,</font>包括后来的行程黄山松一直伴随左右,都令<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我深深着迷。</span></h3> <h3><font color="#010101"> 继续前行,赶往光明顶。一路上台阶起伏,忽而在密林,忽而崖边。忽而又闻鸟声叽叽喳喳,寻声望去,居然望到许多山鸟在林中窜行。在一平坦处休息,忽而见一只小松鼠被惊动,和我的镜头不期而遇,可爱极了。</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途径贡阳山、黄山气象局,我们终于登上了海拔1860米的光明顶。这是黄山36峰之外的第二高峰,素有“不到光明顶,不见黄山景”的说法。黄山的千山后山就是以此为界的。站在光明顶上能远望黄山36峰的全貌,环顾四周都是连绵不断的群山,绵延无尽的云海,层次分明,仙气弥漫,站在悬崖边的观景台上,让人产生一种踏步于空中的错觉,大有身置仙境,羽化而登仙的感觉,没有身临其境,真的无法感受到这种似真似幻的绝世奇观。</font></h3> <h3> 光明顶下来,随即转向西海大峡谷。西海大峡谷是黄山最美最梦境最出名的大峡谷,近几年才渐渐进入大众的视野,因谷中有白云溪,又称“白云谷”,峡谷总长约15公里,素有“不到大峡谷,黄山白辛苦”的说法。</h3><h3> 我们选择了步行穿越西海大峡谷。路线是:从天海进入西海大峡谷,到步仙桥,谷底,上排云亭坐索道回到天海。</h3><h3> 大峡谷以奇秀著称。这里的山体以雄伟见长,犹如刀劈般将巨型石片垒积木似地堆积起来,形成破碎状的峰林,看似有摇摇欲坠之感,其实却壁立千仞,稳如泰山。<br></h3><h3> 峡谷内奇石嶙峋、山洞幽邃,再加上薄雾缭绕,更显神秘幽静。一座座陡峭的山峰拔地而起,惊险的栈道让人胆战心惊,步道多贴着绝壁建造,神秘和奇险是此谷风景的突出特点。步仙桥、一线天、仙人踩高跷、群塔争高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h3> <h3><font color="#010101"> 经过三个多小时的跋涉,我们成功穿越大峡谷。来到排云溪站,乘坐被称作“网红小火车的”西海大峡谷观光缆车,第一次见到这样的缆车,斜体式车厢,车厢共有三节,每个车厢大约能站20人,车厢内除了地板外都是玻璃,所以观景效果非常好。无尽的风光旖旎,乘坐特殊的缆车,从下到上,一一尽收眼底。因为没有经验,我们乘坐在中间车厢,很遗憾没能拍到好的照片。</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来到白云及玉屏景区交会处,鳌鱼峰,海拔1780米,为黄山三十六小峰之首。山势陡峻,因形似巨大高昂的鲸首而得名,大有气吞山河之势。而我们现在就站在鳌鱼背上颤抖,眺望美美的莲花峰。鳌鱼峰前有数石,远望似螺丝,构成“鳌鱼吃螺丝”、“老鳌下蛋”等奇景。峰背有龟形大石,名“鳌鱼驮金龟”。</font></h3> 继续赶往莲花峰,此时,已下午四点了,黄山最后一班索道是五点,按既定行程,我们必须在五点前爬完莲花峰,到玉屏观迎客松后下山回程。因刚刚徒步完西海大峡谷,这对大家的体力和毅力都是是一个巨大的考验。为不留遗憾,大家没有犹豫,毅然接受挑战。始料未及的是莲花峰先给了大家一个下马威——百步云梯。百步云梯,在莲花峰西北麓的峭壁上,在石壁上凿成的一百余级险峻陡峭的橙道从两石间穿过下行,从对面鳌鱼洞观看,磴道下临深渊,像靠在峭壁上的长梯,十分险要。<br> <h3><font color="#010101"><h3> 继续过山洞、跨石桥,我们终于登顶了,站在1864.8米高的山顶上,此时此刻,内心充满了一种征服后的喜悦兴奋和惊叹于自己攀登的勇气!”莲花峰峻峭高耸,气势雄伟,宛如初绽的莲花。明代吴怅曾有诗赞曰:“一种青莲吐绛霞,亭亭玉立净无瑕。遥看天际浮云卷,露出峰顶十丈花。”登上峰顶,如置身云霄,江河一线,云天一色,俱在远眺之中。放眼望去,只见前方是无边无际洁白的云,犹如一片白色的海洋;波起云涌,云点四溅;时而上升,时而下坠,时而回旋,时而舒展,构成千变万化的云海奇观,黄山的秀美此时完美地呈现出来了。 </h3></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由莲花峰往东南行,赶往玉屏楼,经过千转百回,峰回路转,体力透支,终于抵达了“闻名遐迩”的迎客松,黄山之上,松之多,如过江之鲫,唯独此棵,遗世而独立,固然要一睹其真颜,了却遗憾。观此景,以天都峰为背景,气势恢宏之下渗透着峻岫之美。迎客松姿态优美 ,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如今,这棵迎客松已是黄山奇松的代表,也成为中国与世界人民和平友谊的象征。</font></h3> <b>瑶里古镇</b> <h3><font color="#010101"> 瑶里,古名窑里,位于景德镇的东端,素有“瓷之源”的美誉。这座古朴的村落,历经瓷器经商带来的喧嚣繁华,也享有清香绵长茶叶的宁静悠然。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山环水绕的区域位置,使得瑶里拥有“瓷之源,茶之乡,林之海”的美誉。</font></h3> 小镇很清幽,一条小河缓缓从屋前流过, 清澈的河水,缓缓而去,依偎在河道两旁。当地的居民,还保留着传统的习俗,在河边洗衣、洗菜、洗碗……这是多么纯朴的画面,可能也只有在这样的地方才能见到。<br> <h3><font color="#010101"> 古村沿河两岸保留了较为传统的徽派建筑。与古徽州其它乡村一样,民居白墙黑瓦,透射出徽派建筑的神韵,高高的风火墙,上端骑脊飞檐,青砖砌筑的门户上高挑着红灯笼,高雅简洁又不失富丽堂皇。建筑的砖雕、石雕和木雕题材丰富、玲珑剔透、层次分明、栩栩如生、匠艺高超。它们错落有致的坐落于瑶河两岸,留下美丽的倒影。</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瑶河上的桥也是这个小村子的一道道风景。瑶河上用木桩和木板架着木桥,显得古朴和灵便,别具风格。村里当然也有现代化的钢筋混凝土桥,可通行汽车,两道弯弯的桥拱飞腾在青山翠竹之间,身姿秀丽。村子中部还有一座风雨廊桥。远远看去,廊桥飞架南北,青山如黛,薄雾轻笼。人们在桥廊里小憩、休闲、写生,怡然自得。此刻,脑海里顿时涌出卞之琳那句脍炙人口的诗:“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镇中,还保留着明清的古道、商铺以及当年红军在此的旧址。历史虽已远去,但身临其境,还能聆听到那岁月的声音。一位诗人这样评价瑶里古镇:“几经繁华,几经落寞,小镇依然如初。”是的,过去或喜或悲的岁月,成就了古镇的淡定与平和,宁静与幽雅,豪放和婉约。此刻,徜徉在古镇清幽静谧的小巷子、湿润的青石板小路上,静听心灵的初始回声......</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