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楼,以梦为马,桃李芬芳

闫文国

<h3> 谨以此文献给石嘴山师范的校友们:</h3><h3><br></h3><h3> 有些记忆可能有误差,望原谅<br></h3><h3> 闫文国</h3> <h3> 我以一首改编歌曲《那就是我》开头吧!</h3><h3> 我思恋师范的黄楼/还有工字楼前的花坛/噢母校/如果有一朵鲜花向你微笑/那就是我 那就是我 那就是我</h3><h3> 我思恋师范的操场/还有小路两边的树木/噢母校/如果有一只竹笛你吹响/那就是我 那就是我 那就是我</h3><h3> 我思恋师范的课堂/还有老师们美丽的脸庞/噢母校/如果有一叶风帆向你驶来/那就是我 那就是我 那就是我 </h3><h3> 我思恋师范的明月/还有青春荡漾的回忆/噢母校/如果你听到远方飘来的花儿/那就是我 那就是我 那就是我</h3><h3> 滔滔柔美的黄河一路向北,在接近内蒙处与巍巍苍劲的贺兰山相拥抱,在交汇处向南有个叫麻黄沟的地方,由于是山地,经过数千年的风吹日晒非常肥沃,见水就生长,自然百花争艳粉蝶纷飞,她像巨大的磁场吸引着八方的青年,也像电光一样照亮银北大地。这里坐落着一所由医院改建的学校,楼呈黄色工字型,所以叫黄楼,人们称学校为黄楼师范。这里是石嘴山培养教师的最高学府。</h3><h3> 38年前,正是1981年8月,我以优异的成绩进入石嘴山师范八一级(1)班学习。作为一个青年,我有一千个一万个不想在家门口上学也不想当老师的想法,但是现实却牢牢地把我钉在了这棵树上。在一曲又一曲“啊毛毛雨,啊毛毛雨,你是多么温柔”的歌声中开始了我的求学生活。</h3> <h3> 百废待兴的校园</h3><h3> 初到师范学校,校园还没完全建好,最主要的是校门口“石嘴山师范”这个牌子也破旧了,后来是学校一个老师书法比较好,他题字后更换了才有点气派。基础建设都不太好,路面没有硬化,老师们都住着平房,平房周围也没有硬化,西南面还有一些猪圈,后来我们还发现校长的妻子自己养猪,当时很感叹一个处级干部的妻子在养猪!现在想来那正是老校长的清廉所致。当时那个时代国家百废待兴,大多都处于正在建设阶段,我们学校也如此。开水房、回民餐厅及所有的房子给人感觉都是破破烂烂的,住宿条件也非常差,工字楼的南楼住女生,条件还算好一点,我们男生住北楼,北边宿舍更冷,暖气不太热,晚上睡觉必须先预热。因为过去是医院,所以有时候还有阴冷凄凉和瘆人的感觉。那时似乎我们只能在学校吃饭,只有发的饭票和菜票,一群十六七岁正长身体的孩子总是吃不饱。外面也没有好一点饭馆,就校门口仅存一家又脏又小的饭馆,条件好的同学还可以改善改善生活,而我们则不可能去改善,有时碰上学校食堂卖便宜的黑面馒头,大家都抢着买。男生们把家里的面拿来换饭票,有的女生把吃不完的饭票给要好的男生。学校也没有洗澡的地方,我们只能每周六跑到钢厂花三毛钱洗一次澡,顺便买一些生活用品。总得来说在那段时间里,我们这些一腔热情的毛头小子们还是受到了不少社会生存的磨砺。</h3><h3> 生活条件一般,教学设施同样一般,弹琴课没有好的脚踏琴,有些琴只踏不响,要想学习就每节课早早去抢好一点的琴,更别提钢琴了。绘画室也很简陋,我们自己买绘画纸、铅笔、颜料、画板。没有大型的体育场所,后来在学校带领下我们全体学生一起在学校的南边建了一个大型的足球场,跑道还是用炉渣铺成的。还在学校西边的山坡上栽了很多很多的树木,师范第三年的时候弄了几台286微机,像个宝贝,管理的人天天洒水怕灰尘,我们进的时候要脱鞋子保持整洁,直到我们毕业,学校才慢慢地修建好了。当时师范好的一点是一切免费,课本,作业,饭菜票都不要钱,和现在的免费师范一样。</h3> <h3> 汹涌澎湃的梦想</h3><h3> 石嘴山师范是一所培养小学教师的摇篮,我求学时它还算正规,有三个月的短期培训,还有一年制、二年制、三年制,我当时是四年制。刚刚去的我还不明白重点课是“小三门”,不是初中的数理化,语文数学还是基础课,很长一段时间我极度不适应。我想做孩子们“百科全书式”的老师,于是努力地学习语文数学,看大量的课外书籍,后来才明白要好好学习“小三门”也就是体育、音乐、美术。可我对这三门根本不在行,一点也不入门。体育课由于身体瘦小完不成老师教的课程;美术课我不会画,不知道空心字怎么写,水彩画、水粉画,素描更是艰难,虽然很努力但是成绩一般般;音乐课就更差了——不会识谱,好不容易学会了简谱老师又教五线谱,识谱都会了可是音高音准掌握不好,考试全凭央求老师要个及格。还有书法练习是师范的必修课,当时王老师教得很好很认真,我开始不太重视,不好好写,等到我努力写的时候,同学们已经把我甩得远远的,别人都练完隶书,我还在楷书上磨蹭,况且书法老师也不教了。所以我在学校就混得很一般,体育比赛同学们不让我参加,歌咏比赛的时候根本就想不起来我,这样就导致我有点自卑。 &nbsp;&nbsp;</h3><h3> 一个人如果在一个集体一个团队中得不到认可,没有归属感,不被尊重和理解,他就会找另外一个集体,另外一个团队,在那里寻找归属感认同感,在那里得到尊重和理解,让他们认可自己理解自己。于是我就去学习英语,那时候时兴学许国璋的英语,我就天天坚持学习,最终学完了许国璋的两册英语书,还能说几句英语。在这期间我仍在学校的图书馆和阅览室读了大量课外书籍,算是没有辜负这一段宝贵的学生时光。</h3> <h3> 充满朝气的同学</h3><h3> 一群十六七岁的孩子,怀揣着梦想,理想来到这里。虽然来自不同的家庭,但是融入一个大的集体,同学们相亲相爱相互尊重,度过了人生最美好的四年。在这里学习,进步,劳动,认识社会,认识自然,逐渐地成长。那时讲理想讲信念有梦想有追求,运动场上挥洒汗如雨你争我抢毫不相让,歌咏比赛声音一浪高过一浪,画展上风格不同创作迥异,考试换班同学互相帮助,考出来友谊也考出了爱情,冬季越野赛要跑到104再折返到学校,有的人坐手扶拖拉机到104再跑回来,书法作业和绘画作业都可以让别人帮助写帮助画。作为学生,当时是多么的高兴呀!宽松自由的教学方式其实也成就了学生的爱好。在小山丘上写生,在树林中拉手风琴,在小渠练嗓子,在麦地里收割,去地窖中搬菜,给老师们搬煤,去电厂学滑旱冰,徒步到乌达观景,到小口子山上去,到崆峒山上去,到内蒙的山洞去……一切都在尝试,一切都在突破。</h3><h3> 懵懂的心藏匿着懵懂的爱。正是人生成长的时候,男女之间的感情自然便流露出来。可是当时学校压制这种感情,有一天贴出了关于八零级学生谈恋爱的处分决定。我们就去盯着那个男生和女生,当看到那个女生的时候,我们觉得人家确实长得漂亮,高高的个子,白白净净的皮肤,男生也很帅气,我就想我们这样的人没有资格谈恋爱。那时我们对谈恋爱的人,还是很敬佩的,心里很尊敬他们,觉得他们很勇敢,而自己就非常胆小。那时候谈恋爱是“悄悄的进行,打枪的不要”,不像现在的年轻人。班里有一对谈恋爱的人,大家都很好奇,也很激动,总是挂在嘴上说别人怎么怎么谈恋爱,自己心里面也真想着。谈恋爱永远属于年轻人,再严也是“太阳出来红似火,感情上来由不得我”,你看小树林里,小山丘后,晚上熄灯后的楼前楼后,年轻的心呀永远憧憬着美好。</h3> <h3> 那时女同学还给男同学缝被子,有时女生还把被子和床单缝在一起。有次篮球比赛,八零级的班级认为不公平,就写了一份大字报,张贴在教室外墙的黑板上,引来众多关注,学校严肃处理了这件事。这可是文革后的大字报,你想想有多夸张!当时仅有的奢侈娱乐活动是每个月放一次的电影,可以供我们轻松一下,再后来有了一周能看一次的电视,每次人满为患。在这样的生活情境下,我们看了《大西洋底来的人》、巴西电视连续剧《女奴》、《霍元甲》、《敌营十八年》,还有女排的崛起,那也是一段说起来让人激情荡漾的光辉岁月。</h3> <h3> 别具匠心的老师,有特色的教育</h3><h3> 忘不了我的老师董燮良,他是来自上海的支教老师,待我们很好,一直鼓励我帮助我,我家庭条件差他也没有嫌弃过。他教学自有一套,每天上课带着我们学习数学,在不知不觉中便完成了每堂课的教学任务,作为一个教师他很成功,对我的教学影响极大,我一直以他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方式为榜样。我们班的同学都喜欢他,在支教完后又留校了一年,假期不回家的时候,我们看见他做了整整一本厚书的练习。他教学精益求精,教育春风化雨,对对学生孜孜不倦,对同事谦逊热情。</h3><h3> 忘不了汪如海老师,他教我们体育课,那是我上的真正的体育课,体操,球类,中长跑,尤其是一套军体拳,我们练得很美气,可惜后来都忘了,但老师的教学态度和教学方法都深深地印在我的记忆里,后来我再没遇见过一个像汪老师这样出色的体育老师。</h3><h3> 忘不了语文老师李怀珠,她个子不高,穿着朴素,名牌大学的毕业生。板书非常漂亮,上课风格不慌不忙,干净俐落。我经常去他们家与她交流谈心,不仅给我很多鼓励,帮助和教育,他们两口子还跟我讲怎么做人怎么工作。有一次我写了一篇文章《送别》,李老师给我很大鼓励,从此我就有了写作的信心,我想我还能写好文章?于是就不断地写,是她给我打下了一个语文老师的基础。</h3><h3> 忘不了政治老师黄业年,我们不喜欢政治课,感到讲得糊里糊涂云里雾里,不爱听,一天下课马学军说:“你们好好静下心来听课,这个老师讲得很好”。经他提醒我们就认真了,老师讲得的确很好,非常有逻辑,实例准确内容丰富,条理清晰,慢慢地我们也就就喜欢上了这个老师,我也明白了亲其师信其道的道理。</h3> <h3> 忘不了的还有很多,忘不了语文老师“蓝蓝的天”大个子李老师,讲丘比特的瘦小老师,批评我的李爱国老师,总爱说:你看看,你看看你嘛!还有“教学有法但无定法”的蒋老师,十分严格的王世贵老师,“学下知识,等机会”的黄刚老师,还记着那柏青老师在1982年冬天给我们讲《牢记历史,勿忘国耻》,1984年给我们讲《香港的历史演变》,对我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带着我们在黑板上画出祖国的山脉河流铁路线的刘老师,我至今都能画出来中国的水系图和山脉走向,铁路简图。</h3><h3>那时开设的教育学、心理学、儿童心理学和教材教法课,初学很枯燥,但认真了就很有收获,对一个教师的成长太重要了。</h3><h3> 学校还从外面请来讲师团,专家团,劳教人员,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教育。每个学期里为期一周的劳动实践课,通过劳动认识生活,作为师范生去见习听课实习上课,到小学课堂去,到孩子中间去,感受职业生活。后来有了标语“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端端正正写字,踏踏实实做人”,“出口就说普通话”,那时的三月“文明礼貌月”,要求学生更应做到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着装得体,衣着整洁,谈吐举止文明,使用礼貌用语,不吸烟,不喝酒,不打架,不骂人;不破坏公物;不踩折花草树木。这些行为准则今天看来仍然十分有意义。这些老师,这些生活以各种各样的形象存在于我的记忆里,每当打开这个记忆宝库,我总能探寻到在“石嘴山师范”时的快乐生活和老师们的谆谆教导。</h3> <h3> 师范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牢记责任与担当,不忘初心与使命。为人师春风化雨,海纳江河学识高,甘为焟烛照他人;做公民尽职尽责,勤奋踏实守规矩,品高人正是楷模;为人父言传身教,爱妻爱子爱家庭,拨正航船谋大事;为人母相夫教子,温柔娴惠识大体,孝敬长辈敬邻居。</h3><h3> 时至今日,关于“石嘴山师范”的一切记忆都成为了美丽的传说。它是教师的摇篮,为石嘴山市的教育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可惜后来被撤销了。想起来那时的师范办得还是有模有样,我们在学校学习了如何做一个人,如何做一名教师。后来大部分人都成为石嘴山市教育的中坚,还有很多人都成了专家型的老师,成了教育领域的领导,还有很多书法家,歌唱者,绘画者,作家,作为石嘴山师范培养出来的人才,在石嘴山上的大地上自由地开花结果。我们由衷地感谢,也由衷地怀念——石嘴山师范!</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