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员十来个 观众十八人 汝阳县文艺扶贫小分队走进偏远自然村

宝宝🐻

<h3>  7月7日上午,烈日当空,骄阳似火。汝阳县文化馆组织的“文艺扶贫小分队”冒着酷热奔赴十八盘乡马寺村的一个村民小组进行演出,努力探索基层文艺“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新途径。马寺村是个地处深山区的贫困村庄,山高坡陡,居住分散。全村719人,共有23个自然村组成。今天演出的这个自然村名叫西坪,距离马寺村部2公里,仅仅只有5户人家。文艺小分队到来的时候,恰巧停电。大家就在一户农民的大门口挂上了横幅,将门口的一棵皂荚树当做演出背景。闻讯而来的全村老乡就坐在皂荚树下的石头上,兴高采烈地观看演出。正在附近地里干活的农民纷纷放下农具,前来“看戏”。马寺村一位八十多岁的老支书,因患偏瘫,已经二十多年没有走出过这个自然村,今天也拄着拐杖来到现场。这里没有舞台,没有音响,演员们面对皂荚树下的十几名乡亲,依然精神饱满,认真演唱。“梨园春”三连冠擂主刘灵芳女士演唱了曲剧《三子争父》、《跑汴京》选段;文化志愿者李连才演唱了曲剧《李豁子做梦》。因为这些唱段在群众中拥有很高知名度,山里百姓连声叫好。文化馆声乐老师李少格在演唱歌曲《父老乡亲》时,望着眼前这些白发苍苍的老人,一边唱一边拉起老人们满是老茧的粗糙的大手,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泪,听众也听得热泪盈眶。场面十分感人。演出结束后,乡亲们久久不愿离去。他们说,在家门口能看见以前只有在电视上才看到过的演员,以前想都不敢想。文化馆馆长赵晓平和我县著名导演段群峰告诉乡亲们,“只要老乡们喜欢这样的演出,只要打一个电话,我们随时再来。”并把自己的电话留给了在场的乡亲。今天的演出,小分队的演职员11名;这棵皂荚树下的观众,包括小孩在内,总共18人。回程途中,演员们纷纷表示,收获极大,不虚此行。他们认为,这才叫“接地气”,这才叫“深入基层”。以后还想多多参加。汝阳县地处山区,全县虽然只有216个行政村,自然村却有1691个。近两年来,为配合扶贫攻坚进程,文化馆组织的文艺小分队持续开展“快乐星期天”演出活动,基本上走遍了汝阳的大多数村庄。然而,以往的基层演出,只是走进了行政村,演员们也都是在行政村新近修建的“乡村大舞台”上演唱。而那些距离村部较远的自然村的乡亲,往往看不到这样的演出活动。文化馆负责同志认为,文艺小分队有责任也有义务,将文化演出送到偏远群众的大门口。这样的演出活动要坚持下去,以实际行动学习“乌兰牧骑”精神,真正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