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香溪源既是香溪河的源头,又是神农架的著名风景区之一。</h3><h3> 香溪河全长97.3公里,是流经湖北省兴山县与秭归县的最大河流。香溪河发源于神农架,有东西二源:东源在神农架林区骡马店,叫东河或深渡河,全长64.5公里;西源出于木鱼河、当阳河、九冲河、全长68.5公里,汇入兴山县西河后注入香溪河。</h3><h3> 香溪源指的是西源,它源于木鱼河中上游西岸的跳架沟。西源是香溪河的主要源头。西源在神农架木鱼镇北两公里处。</h3><h3> 香溪源景区全长一点五公里,从溪流右岸进入景区,沿挂壁栈道溯流而上直达源头,从溪流左岸顺流而下到达景区出口,全程时间一小时左右。</h3><h3> </h3> <h3> 在南北西三面环山的深山老林中,这里海拔高度1400多米,在一片碎石之地,无数涓涓清泉悄无声息地神奇地在汇聚、在集合、在成长,就像一个个游击小分队,集合成一支庞大的正规军,在“香溪源”的旗帜下,踏上一路欢歌的征途。</h3><h3> 在源头留下了炎帝神农氏洗药池的传说。相传神农氏历尽艰辛采来成百上千种草药在此洗净凉干,为百姓治病。香溪源水尽得百草之精华,尽融神农之精神,源远流长,清澈幽香。</h3><h3> 在源头留下了现代著名诗人徐迟的墨宝。徐迟来源头游览时发出感叹:天公造物,真乃鬼斧神工!他欣然命笔,留下苍劲大字“香溪源”,并留下“大三峡不如小三峡,小三峡不如 神农架 ”的动人诗句,香溪源的美名便流传开了。</h3><h3> </h3> <h3> 从神农搭架桥到玉带桥这一段,河中石块从小石到大石到巨石散布其间,落差也越来越大,溪流在聚集中壮大,在落差中碰击巨石,雷霆万钧,水花飞溅,水雾腾腾。从左岸的昭君亭拾三十级台阶而上,在忆君亭小憩。从亭子俯瞰溪流,她好像在绿色植被隧道中舞动着的哈达,飘飘欲仙。相传王昭君在出塞和亲之前,曾回故乡省亲,她路过溪边,在溪流中洗脸时,将一串珍珠失落其中,从此,溪水一年四季清澈见底,芳香扑鼻,故名香溪。小憩后逐级而下,直至深潭水面,我也在此合掌掬水,洗一把脸,仿佛沾着昭君美女的仙气。站在此处观察,河中一龟形巨石,“龟背”上碧绿小草茂盛,不知名的小花竞相绽放,笑迎源流撞击龟形石的巨声怒吼……在喧嚣声中保持一个小小的自我,这是一种大彻大悟的宁静!这是一种岿然不动的伟力!<br></h3> <h3> 从玉带桥到“天下第十四泉”石碑经过飞龙瀑布和千层石瀑。溪流从玉带桥出发,峡谷呈“3”字型走向,溪流激石拍岸,势若游龙,顺峡谷咆哮直下,故曰“飞龙瀑布”。过此瀑布,溪流变宽,河床渐平,水量增大,正巧一河豚形的巨石突兀在河床正中,溪流撞击形成千层石瀑,站在“河豚石”下方,面对来水,薄雾茫茫,千层石瀑溅射的水珠摩挲着我的脸庞,纵君虐我千百遍,我待君仍如初恋。闭上眼睛,水声与鸟声共鸣,历史传说与自然美景共存,这不由得使我想起唐代诗人寒山的那首描述寒崖夜景的诗:“众星罗列夜明深,岩点孤灯月未沉。圆满光华不磨莹,挂在青天是我心。”一颗颗晶莹的水珠就像神农架人一样清澈透明,淳朴善良。</h3><h3> 1946年中原突围时,李先念率部西进,在一次遭遇战中,腿部不幸受伤,与部队失去联系,被猎人朱先钊巡山时发现,将其一把背起,小跑二十余里,终于赶上了部队。临别时,李先念问其姓名,摸出一块银元,砸缺做了记号,递与朱先钊道:“老乡,我叫李先念,尔后我若发达,可凭银元找我!”说罢,深鞠一躬,被扶上担架,随部队转移走了。解放后,李先念担任湖北省委书记时,几次派员到神农架,终于找到了朱先钊。来人说明了首长意思,请他出山工作,却被朱先钊婉言谢绝。他说,他那会儿救的是一个受伤之人,并不知道是以后的大红大紫之人。</h3> <h3> 景区出口处,一架高大的臌水车,在泉水的推力下日夜转动,不知疲倦。在袅娜植被荫蔽下,这儿的溪流呈碧绿色,格外妩媚动人!这里仿佛是香溪源大合唱的舞台:溪流跌落直下而咆哮构成主旋律,臌水车有节奏的转动强化着主旋律的节奏感,两岸小鸟鸣唱增添着主旋律的明亮与欢快!带着源流的清澈,带着两岸植被的负氧离子,踏着合奏的节拍,香溪源流奔向木鱼河、融入香溪河、汇入滚滚长江!</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