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2017年冬,政府部门组织修建城区水利防洪工程时,在赏溪之畔湖山之东的南水关一带发掘出来一段古代的城墙。</h3><h3> </h3> <h3> 据我肉眼观测,此段护城河墙长20米以上、高接近3米、顶端厚50公分左右,而且从底部到上端略呈梯形,建筑材料是大方片石料,我蹲下用手扒拉了一下,估计是用糯米稀(煮熟的糯米稀汁加石灰粉等)加固,我又用脚踹了一下,纹丝不动。历经几百年仍然很坚固。</h3> <h3> 这里简单说一下,泾县是汉家旧县、江左名邦(距今已有2000多年),但县治(古县城)不定,唐代武德8年(626年)后移至赏溪之西,南宋嘉定3年(1210年)又移治赏溪之东,一直到元代初年才最终确定下来,元代 至元13年(1276年),县尹施正大将县城从赏溪之东迁至到东门敬天坊也即现在的荷花塘位置(青弋江之东)。</h3><h3> </h3><h3><br></h3> <h3> 元代时,蒙古统治者对南方汉人实行歧视政策,民族关系紧张;再加上修建城防工程耗费巨大,所以整个元代近一百年泾县县城是有城无门亦无墙(防)的。</h3> <h3> 可是有元一代,县城常常受到青弋江洪水的冲击,生命和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那么“老城为居"并不安全。</h3> <h3> 我现场简单地问了一下施工人员,他们说,开挖时遇到这段城墙并上报了有关部门,要求整体保留下来不得破坏。而且正好可以作为防洪墙,工程完工以后装上路灯,硬化路面就成为青弋江畔一道靓丽风景线了。</h3> <h3> 那么,泾县古城墙到底建于何时,为什么要花费巨资修建城墙呢?或者仅仅是防洪防盗还是有其他意图呢?</h3> <h3> 这是县政府2012年在县城西门口立的一块碑,说这是清代古城墙,已纳入县级文保。事实上,泾县古城墙最初修建于明代中后期。大约始建于公元十六世纪初,完善于十七世纪上半叶。</h3> <h3> 据《清嘉庆*泾县志》记载,明代正德11年(1516年),时任县令郑气主持修造了泾县城的东、西、北三道城门,即东门的延和门、西门的通津门、北门的宾阳门。但当时县治是有门无围,这三门具有县治的地标建筑,为后来修城墙打下了基础。</h3><h3> 40年后发生的一件大事促使当时的宁国府泾县加快了修建城墙城门和护城河的步伐。</h3> <h3> 明代嘉靖34年(1555年),倭寇50多人自浙东入侵,窜犯徽州、旌德、泾县、南陵、芜湖、南京等地,一路如入无人之境,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伤害甚重!(真是无语)</h3> <h3> 此时江南经济有了很大发展,城内富商巨贾为保护切身利益也愿意捐资, 明代嘉靖42-43年(1563-1564年),时任县令郑廷芝始建城墙。城墙高一丈九尺、厚八尺、围长九百三十二丈。建有四个城门,时任宁国府知府的罗汝芳为四城门题写门额。即东(迎晖门)、南(保泰门)、西(文明门)、北(拱极门)。并建小东门一处,南北水关各一处,内外俱以方石筑火道各丈余,三面环濠西邻大河(青弋江),石堤护脚。据清代嘉庆版《宁国府志》记载,当时泾县县城规划理念是“湖山为城,弋江为隍,狮象为门,水西为景,老城为居”。</h3> <h3> 据史料记载,泾县西门口到南水关一带是当时泾县商贸最为繁华的地带,人口多,南门街市商铺林立。赏溪之畔,富裕之地。因此“赏溪烟村”位列“泾川八景”之一。</h3> <h3> 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知县陈大绶,自西门至北水关,重筑石堤十余丈,改文明门为水西门。崇祯甲戌年(1634),知县尹民兴因流寇警,增筑城墙,改拱辰门为拱极门。四城谯楼,俱树以碑。乙亥年(1635),建月城于西门外,在东北二门新开河,各造石埠两处,城上造炮台四十座。</h3> <h3> 这就是明代泾县县治全图,这是清代嘉庆《泾县志》记载的。从图中可以看出当时泾县城已经建成较为完整的城墙、城门了。</h3> <h3> 随着明末之时泾县城墙规模定型,泾县最终形成了有城有墙有城门、城楼炮楼护城河的城市格局。南水关到北水关一线沿青弋江天堑,易守难攻;南门南水关沿护城河一线至现在的桃花潭商场一带(现在的皖南第一街区)是为东门;东门再沿护城河至北门(老酒厂一带),连接北门至青弋江北水关一线,形成一个不太规则的四方城区。</h3> <h3> 1645年,明代泾县县令尹民兴率众据城抗击清军,后清军据城郊的东山开炮陷城,并大开杀戒,遗民仅存90余人,这就是泾县历史上的“乙酉之难”</h3> <h3> 清代康熙到乾隆年间,南门、北门城墙先后遭洪水冲塌。到乾隆29年(1764年),倒塌城墙全部修浚,并建有石坡护堤二百余丈。(清代1丈约等于310厘米左右)</h3><h3> 清嘉庆三年(1801年),兴工修复遭洪水冲塌的西南处城墙。</h3><h3> 后来,随兵火和洪灾影响,多次坍塌和修复。</h3><h3><br></h3> <h3> 清代咸丰年间,清军据城墙抗击太平军,县城几易其手,形成拉锯战,直至同治3年(1864年)太平军撤离县城。后有对兵火损毁的城墙进行修补。</h3> <p> 这是捡于古城墙边的一块城墙砖,从阴雕的字迹来看,应该是清代道光年间的。这表明这一时期有过整修。</p> <h3> 民国初年,西门城楼被人为纵火损毁,1928年,土匪攻入城内,烧杀抢掠。</h3> <h3> 抗战初期,泾县地区成为华中地区重要的战略要地,日军经常派飞机空袭泾县县城。民国28年(1939年)7月,为防空需要,拆除了东、南、北三面城墙,以利于日军机空袭时疏散民众。</h3> <h3> 考虑到泾县城墙自南门经西门至北门一段,滨临大河,时有水患,在民国28年十一月的县务会议上,泾县国民政府决定保留此段城墙(作为防洪工程墙)。所以,在县城墙拆除工程完全结束时,西门口的这段城墙 得以保存。直至今日,沿河保留的西门口旧城墙成为后人凭吊的场所,泾县人民政府立碑以记之。</h3> <h3> 民国29年(1940年)10月国民政府军和中共新四军联手合作进行了载入史册的“泾县保卫战”,并重创日军,报了一箭之仇。</h3> <h3>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开展和城市化建设,1954年10月,县政府拨款维修加固县城沿河防水岸堤,长1072米,修复沿河被冲塌城墙基石360米,拆除城墙1900多米,拆除东、西、北门城楼,1955年7月全部竣工。 除西门口临青弋江边保留一段泾县古城墙外,泾县古城墙及城门、城楼完全拆除了。</h3> <p> 这是1980年代滨江花园改造之前的西门口城墙段。泾县摄影家洪理河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照片。</p> <h3> 这是1995年版《泾县志》所载的泾县城区图局部。图中依稀看得见青弋江畔的古城墙图标,还有南门、南水关、西门口、北水关。</h3> <p> 这是西门口 镶在城墙体的一块记事碑,2001年左右县政府也有修理过。</p> <p> 这是护理人员在清除城墙边的垃圾和杂草,这前面墙根下还有人立了一块“阿弥陀佛”碑。</p> <h3> 古代城墙是人们为防御外来侵袭所建造的自卫设施,是冷兵器时代护卫城镇居民人身和财产安全的重要保障。但同时古城墙还有另一种重要功能——防止洪涝等自然灾害。城墙是历史的产物,它真实地记载了历史文化的变迁。</h3> <h3> 古代一座城市有了城墙就有了安全感,冷兵器时代也确实如此。火药武器出现后,这种仅仅依靠城墙防御获得安全的设想就变得渺茫了。明代中后期建造的泾县古城墙没能阻挡倭寇的袭扰;也没法御清军的铁骑于城墙之外;更没能避免日军的炮弹和飞机投射到我们的头顶。</h3> <p> 《管子*权修》曰:“地之守在城,城之守在兵,兵之守在人,人之守在粟。故地不辟,则城不固。”我国古人既能知道据城守要,又懂得人的因素的重要意义 。由此可见,能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是强大的军队和国防以及国富民强。</p> <p> 现在的泾县古城墙已经改造成绿树成荫、繁花似锦的滨江花园,成为人们休闲踏青和运动锻炼的好去处。</p> <h3> 明时城墙今犹在,沧桑岁月正道时。</h3><h3> 热血洗礼灵魂新, 凭吊江山如画里。</h3> <h3>参考文献:</h3><h3>1.清.嘉庆《宁国府志》</h3><h3>2.清.嘉庆《泾县志》</h3><h3>3.方志出版社1995年版《泾县志》</h3><h3>4.《中国古代城墙》中国商业出版社 2017年版</h3> <h3> 图文原创:蜗听西窗雨</h3><h3> 2019年暑假,感谢网友提供的部分图片。</h3> <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22r093x3?share_from=self&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span>杜鹃花开——黄子山</a><br></h3> <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1gk6qehk?share_from=self&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span>清凉醉美——月亮湾</a><br></h3> <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1j53iaw3?share_from=self&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span>青弋江畔——我的手机摄影作品选</a><br></h3> <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12t9fxd4?share_from=self&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span>时 光 迴 游 ——我的2017</a><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