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彭祖像</h3> <h3>门前的大槐树</h3> <h3>牛儿院</h3> <h3>砖房</h3> <h3>古粮仓</h3> <h3>黄昏的夕阳</h3> <h3>傍晚的天空</h3> <h3> 留在记忆里的芬芳</h3><h3> 永不磨灭的彭祖塬</h3><h3> ——题记</h3><h3> 自古雍城向西三十余里,有一个胜似世外桃源的地方。那里的景色优美,人们安居乐业。站在梁顶,望着初升的太阳与缭绕的炊烟,使我感到无比亲切;望着水上黄昏时的倒映,使我感到故乡的金碧辉煌;看到高速公路上飞快奔驰的汽车,使我感到故乡发展中的现代化。这就是生我养我的故乡——彭祖塬。</h3><h3> 它的村名也是有历史的,山顶有一座陵墓,墓上有一个形似金子塔的东西,陵墓周围用上千克的柏树围成一个圆,看着就雄伟、气派。据老一辈的人说,彭祖爷为隐避战乱而在此地生活,为村名做了很大的贡献,彭祖爷死后村民们为了纪念他,就将他的名字与我们的地形塬结合为彭祖塬。</h3><h3> 去年秋天,县上要合并零散的村庄,我问父亲,那我们村合并不?父亲说:“当然要合并,我们与相邻的半坡铺、尧奠村、北斗坊村合并为北斗坊村”。我想这历史悠久的彭祖塬村就要隐姓埋名了吗?这不由得我思绪万千。</h3><h3> 彭祖塬共有八个队。一队又名“西湾里”,二队又名“张家沟”,三队又名“南村”,四队又名“北沟”,五队又名“北村或梁家门”,六队又名“郑家门”,七队又名“吕家底下”,八队又名“王家塬边”。</h3><h3> 记得小时候,我总是整天与同村的孩子乱跑。下午放学后,我们就去戏楼沟沟挖小杏树,在场里打沙包,二三月还会去挖苜蓿卖钱,虽然卖钱不是很多,但还是非常快乐。跳方格,打面包......这些都是我美好的童年。</h3><h3> 我家后面有一块空地,叫“牛儿院”,牛在那里吃草、居住,故此命名。现在没牛了,但我还是在那里散步,回忆我的童年,感受故乡的美。</h3><h3> 夏日的天气是炎热的,门前的大槐树成了我避荫的伞。我们吃过晚饭后就坐在树根上乘凉,奶奶已经摇着她那快要散架的蒲扇,知了也在叫个不停。而现在回去,独自坐在树下,就像依偎在故乡的怀抱,那比奶奶年龄都大的槐树已成为我童年的“主心骨”。</h3><h3> 故乡的房子也已经容光焕发,不再是原来的土房子了。但家里还有一座用砖砌成的砖房,躺在炕上可以看见楼上的条条木板,还有一个木头的楼盖,那是前几年放粮食的门,热的时候还可以打开乘凉。</h3><h3> 那牛儿院,秋树巷,罗曲湾,南坝斜等富有特色的地名都有着我儿时的童趣。</h3><h3> 时光虽匆匆流逝,但那记忆在我的大脑里却挥之不去。彭祖塬这个名字将会在我的心里开花结果。</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