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往昔峥嵘岁月扬今朝延安精神——洛阳市中心医院干部延安培训班第三批侧记

听花开

<h3>题记:延安,是硝烟四起苦难岁月里猎猎寒风中的一面旗帜,是书写在黄土高原沟壑纵横的褶皱里的故事,是回荡在苦难中国历史深处的荡气回肠的交响乐,是镌刻在千万贫苦百姓心坎上的红色的希望!</h3> <h3>7月5日,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干部延安培训班第三批,由副院长韩保卫、总会计师王琦带队,一行62人,乘坐K557次列车,踏上了前往延安革命圣地的红色之旅,去寻觅老一辈革命先辈的足迹,去重温历久弥新的延安精神。</h3> <h3>我们迎着晨曦出发,历经9个多小时,日落时分,终于抵达了梦萦魂牵的延安!巍巍宝塔山,悠悠延河水,革命圣地的历史在这座城市处处留下红色的印迹!</h3><h3>顾不上卸下行李,我们就来到此行的第一站——延安大学泽东干部学院校史馆参观。看着一幅幅珍贵的手稿和相片,一件件凝结着理想与信念的遗物,一个个用热血和生命在中国历史上刻下的名字,我似乎看到那一群甘愿为人民、为民族抛头颅洒热血的共产党人向我们走来!</h3> <h3>晚上开班仪式,泽东干部学院的拓院长为我们第三批学员开班致欢迎词并授班旗,韩院长代表本批学员感谢泽东干部学院的精心安排并表达缅怀先烈、认真学习、深刻感悟延安精神的决心!</h3><h3>然后,延安大学高凤林教授为我们讲授《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全面阐述了党中央在延安的十三年的春秋,中国红军由弱到强,转败为胜,中国革命由低潮到高潮,由曲折到顺利,延安精神也在这一时期由精心培育到发扬光大。</h3> <h3>7月6日,参观八路军王家坪司令部。大礼堂,办公区域,生活区域,娱乐活动区域,看着破旧的家具,斑驳的篮球架,极具陕北特色的窑洞,就是在这里,毛主席在这里运筹帷幄,决胜千里,领导和指挥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奠定了新中国的基石。</h3> <h3>在这里我们见到了一张特殊的照片,听到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见识了一位伟人父亲在民族、国家的苦难面前,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当他听到儿子在抗美援朝战场牺牲时,表面无比坚强而背后无声的哭泣,这就是毛主席和他的长子毛岸英的故事。生而为伟人的子女,何有其幸,又何其不幸!</h3> <h3>参观“延安革命纪念馆”,这里完整展示了延安的革命历史,从陕甘宁根据地建立到红军长征的胜利会师,到国共内战,再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短短不到二十年,却赢得了世界的瞩目,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这里有可歌可泣的人物故事,也有毛泽东思想发酵、形成和成熟的历史脉络。</h3> <h3>在那个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小到六岁孩童,大到耄耋老人,脸上所展现出来的不是愁苦,而是希望,是朝气蓬勃,干劲十足的精神面貌,是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信心。</h3> <h3>7月6日下午,我们到达习总书记当年下乡的延川县文安驿镇梁家河村。参观村史馆,走近当年知青住过的窑洞,在村里最大的槐树下听王教授讲述不满十六岁的习主席来到梁家河,克服“四关”,融入当地群众生活。他担任党支部书记期间,带领大家修路,建大坝,修建沼气池,成立铁业社。繁忙劳动之余,田间地头,喂牛锄草的间隙,煤油灯下,到处都有他看书学习的身影。在梁家河生活的7年里,他与当地的百姓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也深深体会到了人民的疾苦,当时他就为自己定下了目标:要为人民做实事!</h3> <h3>7月7日一早,我们前往宝塔山和枣园。作为革命圣地延安的重要标志和象征,在宝塔山顶,我们重温入党誓词,一起高唱红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我和我的祖国》。枣园旧址,有中央书记处小礼堂、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领导人的旧居,在这里,中央领导了全党的整风运动和大生产运动。毛泽东在此写下了《关于重庆谈判》等著作。</h3> <h3>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追忆往昔峥嵘岁月,弘扬今日延安精神。延安精神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延安人民留给我们的一份厚重的、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纵是建国已70周年,中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但是延安精神没有过时,延安精神必将永放光芒。</h3><h3>那么,作为新时代的党员,作为一群医务工作者,我们应该怎么弘扬和践行延安精神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考,我认为,我们应该不忘初心,不忘医者誓言,以仁爱之心对待我们的患者,做有温度的医护人员。这次延安之行,这趟红色之旅,涤荡了我们的灵魂,锤炼了我们的党性,我们必将把延安精神带到日常工作中,以坚定的信念、以无畏的精神为实现我们建设中原强院的梦想而不懈努力!</h3> <h3>文:王美娟 曾春艳</h3><h3>图:褚雯主任 王素红老师 原嘉悦等</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