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大美丽江 之二:木府,万古楼

心怡璞玉

<h3> 2019年6月20号,迎着清晨凉爽的风,走近这座始建于元朝的名闻暇耳的纳西土司府。</h3> <h3> 丽江木府,是丽江木氏土司衙门的俗称,位于丽江古城狮子山下,是丽江古城文化之“大观园”。 整个建筑群坐西向东,是一座辉煌的建筑艺术之苑。</h3><h3> 木府,是丽江木氏土司当年在丽江的宫殿,纳西民族首领木氏自元(1253) 世袭丽江知府以来,历经元明清三代22世470年。木府是丽江地区政治、文化中心,是八百年大研古城的心脏所在,是丽江文化的“大观园”。</h3> <h3> “北有故宫,南有木府”,木府这座辉煌的建筑艺术之苑,充分反映了明代中原建筑的风采气质,同时保留了唐宋中原建筑古朴粗犷的流风余韵,而其座西朝东,府内玉沟纵横,活水长流的布局,则又见纳西族传统文化之精髓。</h3><h3> 建筑群坐西朝东,"迎旭日而得大气"。</h3> <h3> 纳西族人原来没有汉族的姓氏,朱元璋建立明王朝后,远在滇西北丽江纳西族土司阿甲阿得审时度势,于公元1382年“率从归顺”,举人臣之礼,此举大获朱元璋赏识,朱将自己的姓去掉一撇和一横,钦赐其“木”姓,从此纳西传统的父子连名制得以改成汉姓名字。</h3> <h3> 纳西人说起“木老爷”来,就跟我们提到自己的老祖宗一样亲切。木老爷,从前就是这座浩大宅第的主人。简单一点说,五六百年前的木府,就是丽江古城中的“紫禁城”。<br></h3><h3> </h3><h3><br></h3> <h3> 木府是丽江木氏土司衙门的俗称,木氏土司家族历经元、明、清三个朝代,鼎盛时期木府占地一百多亩,有近百座建筑,是八百年大研古城的心脏所在。尽管它只是一座土司的宅院,但它的奢华与恢宏,并不亚于任何一座王公贵胄的官邸。</h3> <h3><br></h3><h3> 忠义石牌坊通体皆石,结构三层,是国内石建筑的精品。</h3> <h3>  木牌坊上大书"天雨流芳" 四字,乃纳西语"读书去吧"之谐音,体现纳西民族推崇知识的灵心慧性。</h3><h3> 在西南诸土司中,木府土司以"知诗书好礼守义"而著称于世。</h3> <h3></h3><h3> 木府是纳西民族发展史中最值得大书特书的一笔。有学者指出,“不到木府,等于不到丽江”。留于世的明、清木府古建筑,建筑之宏伟、宫殿之辉煌、雕刻之精致、构件之玲珑、绘画之璀璨,真可谓美轮美奂,无与伦比。<br></h3><h3> </h3> <h3>  万卷楼,集两千年文化遗产之精粹,千卷东巴经,百卷大藏经,六公土司诗集,众多名士书画,皆是翰林珍奇,学苑瑰宝。</h3> <h3><br></h3><h3> 议事厅端庄宽敞,气势恢弘,是土司议政之殿。</h3> <h3><br></h3><h3> 护法殿又称后议事厅,是土司议家事之殿。</h3> <h3><br></h3><h3> 三清殿是木氏土司推崇道家精神的产物</h3> <h3> 苍翠的树木掩映着辉煌的宫殿,精美的亭台楼阁。府邸内建筑飞檐斗拱,雕梁画栋,处处彰显着当年木氏皇家宫殿般的气派。及目之处,房屋罗列,楼台亭阁,数不胜数;花园迴廊,风格别致。<br></h3> <h3><br></h3><h3>庭院深深,殿宇重重。</h3> <h3>  </h3><h3> 万 古 楼</h3> <h3>  万古楼是丽江的标志性的建筑,位于狮子山上的制高点。它在东巴文中解释为“千年万代楼”,纳西语称“温古轮”,意为观览畅怀于制高点,因谐其音,名为“万古楼”。“万”者,寓意俯瞰丽江古城及其田园风光,遥望玉龙雪山万年冰川,又寓意丽江恢复重建家园,千古流芳,万古不朽。</h3><h3><br></h3><h3><br></h3> <h3>  万古楼为塔式五重檐全木结构建筑,高33米,象征原丽江纳西族自治县33万各族人民。主体柱子16根,都是通天木柱,是中国全木结构斗拱建筑一柱通顶不连接的第一楼。柱长22米,反映民间“好事成双”的说法,以及婚嫁选择双日为吉的习俗。采用16根通天柱,反映纳西族东巴象形文字中有开天九兄弟、劈地七姐妹的传说,寓意纳西儿女共同创造美好的世界。</h3> <h3>  万古楼平面是正方形,面阔、进深均为18米,四面入口安放情态各异的四对石狮。楼内绘有2300个吉祥图案,代表丽江的23个石雕图案,寓意在一年四季的农时节令中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整座楼中雕刻彩绘龙的图案有9999个,加上楼顶藻井之中蟠龙,足有万个,是万龙万古只盛,寓意丽江是龙的传人的美丽家园。楼顶藻井蟠龙张嘴形态,反映龙能吐水传说,意在水克火消灾。</h3> <h3>  万古楼一层的东巴精美壁画,是根据纳西族东巴经典书籍《创世纪》内容创作而成,分别展现了天地混沌初开、洪水滔天、耕织种养、向天女求婚、人间美好生活等人类创世繁洐的过程。<br></h3> <h3> 在狮子山万古楼极目下望,古城栉次鳞比的纳西族民居瓦房呈现出一片与天地混融的黛青色,苍苍茫茫宛若一幅巨大的水墨画。</h3> <h3>  站在五楼上,往东可远眺丽江大研古城全景,保存完整的明清时代古建筑尽收眼底;从西面眺望,是多姿多彩一派欣欣向荣气象的丽江新城;西南方向,可看到直插云霄的“文笔峰”,旁边是可放这支笔的“笔架山”,山麓有一湖恰似墨汁的“文笔海”,与形似砚台的大研古城,正好书写美丽如画的丽江风光。</h3><h3> 好一派祖国江山如此多娇!</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