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共体"暑期学习心得(四)

故溪飞雪

<h3>  回顾本次上海行,去时一路行一路悔,怕老腰坐不住。</h3><h3> 对于一个有三十来年教龄的人,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深入骨髓,改变,不是几天的学习就能做到的。且我自认为在现代教学手段上,一直与时俱进,喜欢高科技在教学中的应用。但既来之则安之,先听两天试试。</h3><h3> 到虹桥火车站,转乘地铁,不动脑子不看路牌,跟着小蒋顺利到得正在整修的陆家嘴一家宾馆里,据说离学习地方很近,步行即可。</h3> <h3> 第一天,我们到万科实验小学体育馆,先集中学习半天,会场座无虚席,听讲座半天,我这一向听报告能力极差的人,听了什么?印象中只有几句而已:倾听儿童声音,回归教学本真,坚持研究立场,师生共同创造。我想我们不听儿童声音,那听什么声音?教学很现实,若图浪漫,便是作秀。浪漫,只是一种情怀,于自己对教学投入的点缀。</h3> <h3> 下午,我们分散学习,小学数学班主持人叫金丽,一个长得普通穿得普通的一个很路人的女人,但正是她的主持,让我坚持了三天的学习。她这样介绍自己:姓是一种金属,常用来打造首饰。于是,我这记性极差的人,记住了她的名字。总体感觉:轻声细语,思路清晰,对教材的理解深入,但又不张扬不强势。也许只有这样的老师,才适合大小场合地搞学共体研究。作为学共体研究的外围人,我想:有的老师,看似春风化雨地引导孩子自主学习,实则因自身知识水平和个性的限制,最终还是得扭着孩子来到老师圈定的范围。没有轻声细语,没有发自内心的对孩子的欣赏,无法短时间内透过孩子的错误识得教学的契机,那都是一种浪漫的追求而已,浮于表面。教学需要智慧,站在讲台上,谁在倾听,谁在溜号,谁在思考,谁有疑虑,谁是欣喜,谁是散淡,百分之几的孩子是懂得了,百分之几的孩子浮于浅层,百分之几的孩子一头雾水,若能在一扫之下心中有数,那便是教学智慧。无论什么理念,什么教学方式,这种智慧和对孩子的欣赏都是基础。</h3> <h3> 下午除了建团分组,金老师要求我们每组介绍,每人得说一句:我是XX学校XX老师后面的XX学校XX老师后面的XX学校XX老师,很绕,短时间内得记性极好,幸亏我们除了一个河北的老师,另外七个都是同校,基本不用怎么记,虽是一个小小游戏,但考验一个人的倾听、记忆能力。而后设计一个小组logo和一个班级logo,实小团队老何立马想出了主意,老黄承担了其中一个的照样画葫芦,另一个则由小的们设计完成。展出效果比上不足比下有余,配以好学宝宝的精彩解说,看得出金老师是欣赏的。</h3> <h3>  第二天上午,听了一堂课,金老师执教。万科小学23位三年级孩子,听课87位老师,满满一教室。孩子们从最初的拘谨,到后来的放开,足见金老师引领到位,课堂平等尊重,孩子们的任何一个作品或发言都能得到肯定,大部分孩子在小组内发言主动,看得出平时课堂上他们的活跃与自主。第一次认真观察了一位孩子,认可焦点学生学习记录对教学的改进作用,并根据这份记录完成了第三天的一千多字作业。又聆听到实小小楼的精彩评说,感叹她们的口才。</h3> <h3>  下午,比较认真地听了个讲座,而后设计一堂课:五年级教材中分数的认识。实小团队照样高效!</h3> <h3>  晚上,因老乡盛情相邀,到浦西一酒店30楼赏了大上海夜景。</h3> <h3> 第三天上午,我去了趟医院。据同伴说,上午又听了一堂课,还是那批孩子,我很好奇那个孩子有什么变化,据同伴说比前一天活跃了很多,举手积极,还到讲台上分享了自己的作品。这种学习方式确实可以让孩子有更多的机会表现,虽然同组中有一个学霸,主导了这一小组的学习方向,左右了同组孩子的思想,但孩子的模仿能力是很强的,低调内敛或学习能力较弱的孩子,也能模仿同伴说话方式、神情动作等外在的东西,还能模仿学习毅力、学习方法、表现欲望等等内在的东西。教学无固定模式,任何模式有利有弊。若想利到最大程度,得考虑教学内容、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教师的教学水平等各种因素,相当于要考虑天时地利人和,设计合适的模式。但这得有时间,有精力,还得有这种教学情怀。所以大部分时间,我们是就事论事,就知识而上知识,一直走在赶进度赶作业的路上,几十年,仍然只是浮在对教材的理解上,对孩子可能出现的错误上,而缺乏为孩子计深远的情怀和信念。</h3> <h3>  下午,上海某区的一教研员分享“学科单元设计”讲座,老进修学校的理论。而后又是单元教学设计:大数的认识。</h3> <h3>  学习到第三天,老师们已显疲倦,很喜欢上讲台大说特说的一批人,到第三天,沦落到要金老师点名。实小团队小组讨论热烈,但临到班级分享,我们都低着头,不想被谁注意,也许这种小组合作全班分享的学习模式,用多了孩子也会倦怠。</h3><h3> 金老师盯微笑着看我们组,希望我们能主动上台,见我们实在没有意向,只好直说了。我们请最最年轻的、只上过一年讲台的好学宝宝小倪代表一下,小倪从没教过这“大数”,却说得头头是道,呃,实小,藏龙卧虎!</h3> <h3>  第三天将近结束的时候,我上讲台提了个问题,我们暑假作业中一题。</h3> <h3>  一开始,老师们都有点懵了,我说了自己的看法后,他们基本同意,教研员认为直线和射线可以延长,但线段延长之后就不是原来的线段。一批老师像是墙头草,又同意了教研员的想法。我不再质疑,但坚持自己的想法:直线本就无限,何来延长,射线可以反向延长,线段可以延长。</h3> <h3>  因为怕腰残,我结束了为期三天的学习,懵懂开始,懵懂结束。告别同伴回家,她们担心我会迷失在大上海。车过杭州,突然记起一个家长电话,打了一会儿,惊觉车子停着,冲到门边,车已启动,就这样迷失到了义乌,在那候车一小时,终于搭上回程车。</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