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小暑节气至,炎炎夏日长,</h3><h3>清风晨时过,偷得半日凉。</h3><h3>《二十四节气-小暑》</h3><h3> 海峰</h3><h3> 2019年7月7日</h3> <h3>何以消暑燥,早起沐清风;</h3><h3>闲来一小酒,沿街看风景。</h3><h3>《小暑》</h3><h3> 随笔/海峰</h3><h3> 2019年7月7日</h3> <h3>说哥好有雅兴,只缘想你心中;</h3><h3>约酒你杯我杯,不怕不见清风。</h3><h3>《小暑闲语》</h3><h3> 随笔/海峰</h3><h3> 2019年7月7日</h3> <h3>夏至之后的几十天,就被先民形象地称为“暑”。暑字,从日者声。日者,此时大地上的万事万物,包括人在内,都是日者,都是为太阳照耀的人。暑字,还有一个意思,就是日、土、日三个字的组合会意,即土地上下都有日光的炎热照耀。对这几十天的时空,中国的先民又将其分为小暑、大暑、处暑几个节气。每个节气的物候表现并不一样。</h3><h3>民间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的谚语。顾名思义,小暑是炎热的开始,大暑到达一年中炎热的顶点。但据资料分析,小暑的日子不比大暑清凉。据《1971——2000中国地面气候资料》来看,除青海、甘肃、山西、内蒙古、安徽的大部分地区7月的最高气温多数出现在大暑外,中国大多数省份的极端最高气温都出现在小暑期间。在32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中,绝大多数地区7月的平均气温比8月要高,7月是全年之中的最热月,处在7月之中的小暑实际上很热。——摘自余世存老师的《时间之书》</h3> <h3>小暑,浅握清风,祝夏安!</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