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战友

侯卫

<p class="ql-block">为庆祝建军节“玫瑰花女兵群”将举办“庆八一 、怀念战友”主题故事会。</p><p class="ql-block">一、主讲:铁二代、“战地女神”徐晓红</p><p class="ql-block">二、活动时间:7月27日晚上7:30~9:00</p><p class="ql-block">三、活动地点:玫瑰花女兵群。</p><p class="ql-block">四、参加人员:玫瑰花女兵群战友。</p><p class="ql-block">五、互动方式:语音或文字交流,及穿插有关铁道兵女兵故事及军旅歌曲演唱等。</p><p class="ql-block">通过主题演讲活动,增强爱党爱国爱军的意识,缅怀英烈,不忘初心,坚定理想信念,退伍退休不褪色!</p><p class="ql-block">致敬“战地女神”徐晓红!</p><p class="ql-block">致敬铁兵铿锵玫瑰!</p><p class="ql-block">铁道兵女兵群群管小组</p><p class="ql-block"> </p> <h3>清晨、苍松、虫鸣、墓碑,这就是麻栗坡烈士陵园留给我最后的记忆,也是永恒的记忆。</h3><h3> 我出生第一眼看见的就是父亲那身橄榄绿的军装,不到一岁就跟着父亲走南闯北,生活在军营这个大课堂里,在我记事起就听父亲讲他抗美援朝的战斗故事就这样,我在军营里生活了50多年……虽然我很小但也当兵了,也上过老山前线(对越自卫防御作战)成为了“老山十姊妹救护队成员之一”!</h3><h3> 那是祖国刚刚步入发展阶段而来的战争,许多年轻儿女放弃自己的梦想走向战场,成千上万的儿女们把他们年轻的生命永远埋葬在南疆这块红土地上,永远定格在17、18岁,当我们成家养育儿女的时候,他们没有:当我们为维系在爸爸妈妈身边的时候,他们没有:当我们奉养老人的时候,他们不能。他们为了谁?</h3><h3> 我是那场战争的亲历者,了解许多牺牲的烈士在那冰冷的墓地躺了35多年,至今没有亲人去探望的时候,我的心情无法平静,因为我是军人的后代,更是参战老兵,我能为他们去做点什么?于是,我连续从北京到麻栗坡烈士陵园来来回回行走了十五年,其中有几年都是一年去三次老山的,从未间断过,我不知道自己还能再去多少年……对不起!让你们躺了这么久,我替你们亲人来看看你们,你们也是我的亲人,我的战友,我的兄弟,因为我是军人的后代。</h3><h3> 看着一座座墓碑,心里有说不出来的痛,你们太年轻了,太年轻了……</h3><h3> 穿过了断壁残恒</h3><h3> 穿梭在生死前线</h3><h3> 胸膛涌出鲜血</h3><h3> 好似盛开红莲</h3><h3> 浸血罗纱遮面</h3><h3> 像枫叶染红了天边</h3><h3> 泪水涌出了眼帘</h3><h3> 模糊了我的视线</h3><h3> 硝烟还在弥漫</h3><h3> 却无法再见到你</h3><h3> 只盼轮回后千年</h3><h3> 我们再续这尘缘</h3><h3> 就在我倒下瞬间</h3><h3> 我多想你在我身边</h3><h3> 用最后的一点时间 </h3><h3> 诉说对你的爱恋</h3><h3> 就在我倒下瞬间</h3><h3> 我多想再见到你</h3><h3> 在生命最后的时刻</h3><h3> 喊出爱你的誓言</h3><h3> 这首凄婉的歌曲。让我百听不厌,又泪水连连。</h3><h3> 对越自卫还击战打响那年,我只11岁。</h3><h3>作者:战地女神</h3> <h3>这是一个黑色的日子</h3><h3>1987年6月9日。老山主峰前哨陣地1072高地上,濃煙滾滾,散髮出TNT的味道,不停刺激着戰士們的鼻孔,那味道里夾雜著血腥,驻守阵地的27集团军79师237团5连的战士们刚刚结束一场激烈战斗。大家还没有来得及喘口气,就忙着转移牺牲的烈士和受伤的战友,高地通往主峰的堑壕里,艰难地爬行着军工的身影。由于担架少,军工们选择了浑身流满鲜血的重伤员抬上担架,而看上去能行动的轻伤员只能跟随担架转移到救护所救治了。</h3><h3>搀扶着爬行的身影里,有着茅征华和他的战友王应龙,满头的汗水,样子很痛苦,但他们就是不吭声,向着主峰爬行……一步两步,一米两米……到了,主峰就在眼前,他的排长郭华就在眼前,他的好朋友杜永发就在眼前,茅征华脸色苍白,毫无血色。爆炸过后,徐少武发现茅征华伤得很重很重,徐少武就上去抱起茅征华,看到茅征华赤裸的胸前有一排伤口不停往外流血和气泡,徐少武大声叫茅征华的名字,茅征华在剧烈的颤抖……</h3> <h3>茅征华面对排长郭华、战友杜永发和徐少武吃力的说:“我今天怕是过不了这一关,我觉得我不行了……”</h3><h3>郭排长说:“小茅,你瞎说什么?我们这里有担架了,马上送你到救护所,千万要挺住!”茅征华努力地在呼吸,短促而又吃力,说完,营长袁龙喜立即命令排长郭华护送茅征华和他另外的受伤战友躺到担架上,送往救护所。途中,行至老山主峰山脚下时,茅征华生命垂危,他的脸色白的像一张纸,没有一点血色,他话还没说完,就瞪着大大的眼睛走了,郭排长强忍着眼泪,赶紧给他抹下眼皮,让他闭上双眼,可怎么抹他的眼睛,他的眼睛总是睁着的,不肯闭上。郭排长说道:“小茅,你放心的走吧,你的父母就是我的父母,我们连的战友都是你父母的儿子,我们会照顾好他们的,别担心……” 郭排长边说边用手轻轻抹下他的眼皮,茅征华这才闭上了眼睛。</h3> <h3>回想和茅征华相识的日子,知道他1964年出生,是1984年的兵,安徽省合肥人,他的皮肤很白,个子不高,看上去很精明,喜欢踢足球。战前,我在师医院二所当卫生兵,有一次茅征华的老乡战友生病住院,他们几位安徽战友来医院看望,几个人里,有一个人怪怪的,无论语言还是行为都给人一种“另类”的感觉,这样一个大头兵,竟然在大庭广众之下,穿着一双女式高跟皮鞋,见着医院里的女兵,总是阴阳怪气的说话,很是滑稽。我因为身材高瘦,在二所的女兵里,也格外显眼,自然成了男兵们“关照”的对象,那位穿着女式高跟皮鞋的兵油子盯上我了,没皮没脸的和我打招呼,看着他另类滑稽的样子,我出于好奇,还以笑脸,一来二去,我们后来竟然成了好朋友,随着感情的升温,我们之间产生了那种朦胧的爱恋,纯纯的那种情愫……这个怪异的兵油子就是茅征华。不久,部队接到命令,开往云南边境作战,我们又一块上前线了。部队开拔的时候,茅征华特意跑来医院二所帮我打背包,那情景很是幸福甜蜜,招来女战友们的羡慕。进入云南后,部队进驻文山地区进行紧张的临战训练,我和茅征华来往的日子少了,记得部队战前训练结束时,即将奔赴麻栗坡老山前线,他们5连的战友照了一次全连合影,全连战友里面,只有茅征华剃了个光头,显得特别惹眼,随着他的牺牲,我好像突然明白了什么似的,他那次剃光头,是不是人们经常说的“预兆”,如果是这样,那么茅征华上战场的时候,剃了个光头,是不是牺牲战场的“预兆”呢?我想起来就后怕。当听到他的好朋友好战友徐少武描述着,他们都是一个营的,茅征华在5连,徐少武在机枪连,住在一个排,中间隔一走道,在兵营时,茅征华和徐少武是最好的朋友,好兄弟好哥们。关系非同一般,常在一起聊天,踢球,闹事。那时小茅和我常提到过你,还有徐小红这个名字,那是一种弦耀式的,甚至带着神秘的,那小样!那时每个连队只有一辆自行车,每到星期天总看到茅征华骑着个车子到处飞,满小脸春风。后来去了云南,茅征华一直理的是光头,欢喜穿那唯一的一套迷彩服,而且里面从不穿背心汗衫,常常看他淌着个胸,露出一片白色的还正在发育微微突起的胸肌来,在老山上偶尔见几次面,茅征华总是笑嘻嘻的跑过来和徐少武拥抱一下,胸前还冒着热气……让徐少武这辈子心里不安的是,茅征华牺牲的那天是徐少武组织到1072高地去的,茅征华当时被炸的是气胸,只包扎了前面,后面的伤口忽视了……</h3> <h3>茅征华牺牲后,我彷佛一夜之间变得成孰了,心理和思想已经没有了19岁同龄女孩子那样爱做梦,我也失去往日的爱唱爱跳,“第三层绣楼”里已经看不到我顽皮的身影,我不再习惯性地轻轻按响床头上的收录机。我和姐姐们一样,每天投入到抢救伤病员的战场中去,希望通过这样忘我的工作,来化解我对小茅无尽的思念。</h3><h3>茅征华的牺牲,让我不存任何幻想,唯一能做的,就是战斗,把对敌人仇恨变为动力,服从命令,努力工作……</h3> <h3>只有夜深人静的时候,心里最柔软的角落,才会被战火、硝烟、时刻回响的隆隆炮声、残肢断臂的伤员、血腥的尸体等一道道残酷的景象唤回记忆,提醒着自己,这是另外一个世界,自己身处战场。</h3> <h3>这里,早已经没有了北京的繁华和喧嚣,没有了天安门、长安街长长的辉煌灯火,没有了胡同里传来的欢笑声,没有了父母每天的唠叨……有的只是恐惧、无助、凄凉、悲哀、甚至是崩溃。这时候,我总是自然或不自然的想到了茅征华,想到了茅征华的父母、家人……战前,那还是在内地的时候,大雪天的,茅征华老远的从驻地骑车到邢台人民商场,特意给我买了双棉布鞋子,边看我吃红薯边把鞋子放到火炉上烤暖和,他给我搓柔双脚,然后给我把那双鞋子穿上,把我感动的要命,感觉好温暖……如今他离我而去了,永远再也感受不到他给我的温暖了……我能体会到他的父母失去儿子的伤痛,撕心裂肺,只有夜深人静的时候,心里最柔软的角落,才会被战火、硝烟、时刻回响的隆隆炮声、残肢断臂的伤员、血腥的尸体等一道道残酷的景象唤回记忆,提醒着自己,这是另外一个世界,自己身处战场。我却是那样的无助,我是军人,是“老山十姊妹救护队”的一员,身在战场,服从命令是天职,不能有丝豪儿女情长,而影响斗志和士气。</h3> <h3>战争就要流血就要牺牲,战场虽然是男人们搏杀的天地,但也离不开女兵这个特殊的群体,她们要抚慰男性士兵的心灵创伤,做好战场救死扶伤工作,给浴血奋战的将士们鼓舞士气。部队进入云南老山前线后,我随女战友们从文山的平坝到麻栗坡、老山、小平寨、南平、南温河、八里河东山、船头、芭蕉坪、那拉、牛滚塘、落水洞,分散出去组成了很多个分队,为许多地区的战士们洗衣服。大家走的地方多了,看到了他们,祖国需要他们保家卫国,年轻的士兵们吃苦流血,勇敢杀敌,自己也变得勇敢起来,变得刚毅。小茅的牺牲,坚定了我的战斗信念,我不再惧怕战场环境了,不再惧怕流血牺牲。</h3><h3>作者:战地女神</h3> <h3>人生</h3><h3>作者:战地女神</h3><h3>每个人的心中</h3><h3>都有说不出的痛苦</h3><h3>每个人的生活</h3><h3>都有别人无法尝受的难处</h3><h3>坚强的外表下</h3><h3>隐藏着不能言传的心声</h3><h3>微笑的表情下</h3><h3>掩饰着不可流露的心情</h3><h3>路</h3><h3>一步一步地走着</h3><h3>留下的脚印</h3><h3>自己最清楚</h3><h3>事</h3><h3>一点一滴做着</h3><h3>其中滋味</h3><h3>心里很明白</h3><h3>走得累不累</h3><h3>脚知道</h3><h3>活得难不难</h3><h3>心知道</h3><h3>风雨之中</h3><h3>打伞也要前行</h3><h3>伤痛之后</h3><h3>带泪也要经营</h3><h3>没地方喊累</h3><h3>因为这就是生活</h3><h3>没人可诉苦</h3><h3>这就是人生</h3><h3>又一个6月9日 是烈士小茅的祭日……</h3> <h3> @战地女神⭐️徐晓红 生命之重无法言说。透过你的身影与目光,我们看到了满山遍野纷飞的硝烟和伤残的身躯与鲜血。我们知道你曾经是怎样撕心裂肺的痛!硝烟散后你又忍着一次次的伤痛,告诉我们痛有多痛,让无法言说成为像循环播放一样的言说。那是因为你心永远停留在了那一刻,无法迈出,永不能忘!从此人们再也无法看到你明媚的笑脸,听到你爽朗的笑声。泪水化雨夜深处,独倚月窗待天明。为了让曾经的和现在的军人,还有所有正在享受安稳生活时光的生命,不要忘了那些在美好年华戛然而逝去的青春。我们应该记住,我们必须记住。</h3><h3>谁的青春不美好,谁的青春该在残酷的战争中休止!让长眠的青春不失望不落寞,他们九泉有知,会欣慰爱始终都在左右!</h3><h3>爱永远和他们相随!</h3><h3>文/李苏清</h3> <h3>当我还沉浸在青藏高原的风沙雪花之中,当我还在喋喋不休发叙说着当年的苦与乐之中,当我还在组织战友聚会之时,没有经历过枪林弹雨还在似功劳?似功绩的言语之中。方知聚会千万种,有一种聚会把我的灵魂净化了,血与火的洗礼我们都曾知晓,也有战友去了自卫反击的战场。无意之中我进了铁道兵的创作群,不显山,不露水的战地女神的大作映入眼帘,她当年在自卫反击战中目睹了战爭的火炮与硝烟,亲历了战爭的残酷与现实,她当年是十大女护士之一。战爭结束了,她每年的聚会却是去云南麻栗坡,风雨无阻十多年,为的是和墓中坟莹的战友相聚,碑文已立,大名已在,千里迢迢寻找当年的故事,一支烟,一杯酒只是寄托哀思。看到了碑文战友的大名,一腔热血在沸腾,一股热泪早已在墓前流淌。战友你在哪里呀?当年的青春年少,猫儿洞的故事,光屁股的猫儿洞都在心里。当战地女神的所有追忆在群里时,知道了她当年的善良与勇敢。一个女人,一个女兵,一个让人感动的中国女兵。她十几年的老山聚会应该感动中国,她的聚会是为了故去的战友。每一篇文字,每一幅图片,记忆中着当年的历史!吸烟,敬酒,墓园每一位烈士她的一身军装绿,是我永远不忘的故事。</h3><h3>文/张金祖</h3> <h3>@战地女神 泣血的文字,你的亲历为我展示了老山前线那血与火的岁月,你不用背负良心债,战争是残酷的,你从硝烟里走出来,带着那些惨痛的回忆,用你对战友们的深切怀念向不曾经历,不了解那场战争的人们讲述你看到、听到的事情,让我们知道了那些消逝的年轻的生命,一张张触目惊心的图片,追忆时悲痛欲绝的亲人、战友的表情,这些都是历史的记忆,那些为国捐躯,残疾的官兵们,因为你和你的战友们的讲述让我们永远记住了他们,你对得起他们。说心里话,你发的这些回忆文章我想看又不想看,因为看后总要流泪,好久情绪平静不下来,但又忍不住看。你做为一个铁二代,一名“战地十姐妹"之一的女兵,我很饮佩你的胆识和你几十年过去了,心里仍然燃烧着的那种战地豪情,还有对战友的一往情深。谢谢你的系列老山前线的回忆文章和那些直击心灵的图片。愿战争永远消失。</h3><h3>文/朱岩</h3><h3><br></h3><h3>谢谢战地女神[抱拳][抱拳][抱拳]你的作品、亲身经历了那场残酷的战争、那张张带血的图片、深深的触动着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灵,那些为国捐躯的烈士和伤残的战士,共和国将永远记住他们。你们战地 (十姐妹👭)也让我们敬佩,向你们致敬……</h3><h3>文/王凤琴</h3> <p class="ql-block">读战地女神美篇有感(新韵)</p><p class="ql-block">文/略翁</p><p class="ql-block">南疆生战事,将士赴烽烟。</p><p class="ql-block">炮火摧伤死,女兵临阵前。</p><p class="ql-block">英雄十姐妹,奇志漫山川。</p><p class="ql-block">今看三军壮,随时捍主权。</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美篇》青春的足迹推荐语</p><p class="ql-block">文/铁四师侯卫</p><p class="ql-block">今天,女兵群的一位战友向我推荐了网名为《战地女神》的女兵。想邀请她进我们铁道兵女兵群。我判断这样的网名一定是我们铁道兵参加援越抗美的女兵。微信联通,先证实身份,"你的实名是"?"我是北京军区27集团军79师师医院内二科的徐晓红”。"你在铁道兵服役过吗"?我急切地问?我父亲是铁道兵!悬着的心悄然放下。铁二代啊!问:“你父亲是铁道兵几师的"?抗美援朝的,今年85岁,健在。我开始兴奋。聊天开始,一发不可收拾。问及为什么网名叫《战地女神》?。发点资料上来分享一下。我急切等待她的回复,片刻,他制作的美篇陆续上线。这时我开始被他的经历震撼,映入我的眼帘,最初的文字。</p><p class="ql-block">二十多年了,我梦依旧,黑暗中,总是被南疆的山山水水拉回到十七八岁的年龄,那是怎样的一个岁月啊,激情燃烧,如同军装上的帽徽、领章一样红火……</p><p class="ql-block">那是一座高高的山,延绵逶迤,纵横数百公里,屹立在南国边陲,它满目疮痍的躯体上,无数年轻的生命在蠕动,在攀爬,在厮杀,炮火硝烟中,弹雨纷飞里,十七八岁的孩子们或永恒或灿烂,无论产生什么结果,结论都是一样的,永恒的幻化成泥土,变成一只只彩蝶一朵朵山花一丛丛草木,生机盎然,蓝天是他们的房舍,大地是他们的温床……灿烂的延续着生命,在肉体或精神的伤痛中,面对着每天太阳的升起和隐没……</p><p class="ql-block"> 我是属于灿烂者,在永恒者看来,我是幸运的,可他们哪里知道,我灿烂的背后是沉重,我身上承载的是生者对死者的情感债、良心债。</p><p class="ql-block">老山啊,是我永远的伤痛!</p><p class="ql-block">战友啊,是我永远的怀念!</p><p class="ql-block">从字里行间,我逐渐开始了解她,认识了她。那是1986年12月,她随北京军区27集团军开赴云南边境,那年,她18岁。在79师野战医院当护士。经过四个月的战前紧张集训,1987年4月30日随部队进入老山战区。接替47军作战。她出生在军人世家,从小生活在首都北京,部队大院长大的孩子,优越感那是不言而喻的。但要求上战场,参加野战医院成为"老山十姊妹救护队",那可是她软磨硬泡争取到的。战场上血与火的洗礼,使她成为真正的战士!难得的英雄女兵,难得的战地女神!我就是这样被她那些战地文字和血肉模糊的照片感动着。我一定要请她做为铁二代的优秀代表,进入我们铁道兵的女兵群,让她继续讲那些鲜为人知的战场故事,继续多彩着我们女兵的晚年生活。</p><p class="ql-block">分享她的《美篇》</p><p class="ql-block">青春的足迹/徐晓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