务川龙潭:世上最古老的仡佬古寨

王剑(谢绝鲜花)

<p class="ql-block">  仡佬族是我国西南、中南地区一个古老民族,是贵州的土族民族,其民族渊源可追溯到遥远的古代,经历了濮人、僚人、仡佬族三个历史时期。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仡佬族总人口550746人。</p> <p class="ql-block">  贵州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全国仅有的两个仡佬族苗族自治县之一)龙潭古寨,古名“火炭垭”,坐落在洪渡河畔,三面靠山,一面临水,因寨里有一处龙潭,四季水源不断而得名,由前寨、中寨、后寨三个自然村寨组成,居住着二百多户近千人,全部为仡佬族人,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也是全国唯一的仡佬族文化保护建设村寨</p> <p class="ql-block">  申姓仡佬族在此繁衍生息了700余年,形成了具有显著特证的仡佬族聚落发展的文化脉络</p> <p class="ql-block">  前寨:出人才,历史上有名的申祐、申尚贤(寿生)等</p> <p class="ql-block">  申祐(公元1425一1449年),字天锡,明正统五年(1440年)中举,明正统十年(1445年)进士,官拜四川道监察御史,明正统十四年(1449年)殉职于“土木堡之变”。申祐年少时,曾虎口救父;中举入太学读书,义救师难;“土木堡之变”中,忠君殉国;其短暂的一生,成就了“孝、义、忠”的德范。明代宗景泰元年(1450年)谥忠节,敕曰:“人孰无死,惟死于国事者为莫大也”,特追赠为文林郎</p> <p class="ql-block">  申祐故居</p> <p class="ql-block">  申祐祠堂,始建于明代,历经多次毁损和重建,现为在原址上原貌复建</p> <p class="ql-block">  寿生故居,寿生(1909一1996)原名申尚贤,1931一1937年在北平求学期间,于《独立评论》、《歌谣周刋》、《大公报》等发表小说、诗歌、评论等文章,以自己的创作实践,参与了中国新文化的构建,是贵州现代文学先贤,1939年一1945年,由于时局原因,寿生夫妇隐居于此,期间著有《大坪村隐居》、《农情九首》等诗文</p> <p class="ql-block"> 中寨:出富翁,现存的“丹堡院落”足以体现其富有</p> <p class="ql-block">  丹堡院落,修建于清代,占地1750平方米,四周石墙围护,墙体上设射击掩体、射击孔,是古代民居建筑、社会动乱的实物资料</p> <p class="ql-block">  因院落主人以经营丹砂为业,且防卫设施严密,被世人称为“丹堡”,是龙潭古寨中保存最完整的院落,省级文保单位</p> <p class="ql-block">  大朝门院落,位处中寨、茶地、后寨交汇点,为古寨重要建筑,存石质八字朝门院落、石阶,是研究古民居建筑的实物资料,修建于明初,历经数次火灾,现为灾后原址复建,省级文保单位</p> <p class="ql-block">  后寨:出美人,据史书记载,后寨一名叫“青”的美女做水银(汞)生意,穿梭于云、贵、川等省,美丽贤达让人惊叹</p> <p class="ql-block">  后寨花海</p> <p class="ql-block">  丹砂驿站,仡佬族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攻取丹砂冶炼技术和运用朱砂的民族,早在商代就炼出了水银,是世界上最早的化学先驱,秦汉时期即有人聚居于此开采朱砂,造就了仡佬族独具特色的丹砂文化,务川龙潭也因之成为中国丹砂文化的中心</p> <p class="ql-block">  葛洪炼丹遗址,葛洪(公元283一363年)道教理论家,炼丹术士的代表人物,洪从祖玄传炼丹术之后,游南蛮丹堡之地,隐学于此</p> <p class="ql-block">  碉楼院,清代中后期,务川各地匪风炽盛,为防贼患,一些寨子便兴建了碉楼,用于瞭望和示警,该碉楼为原遗址复建</p> <p class="ql-block">  寨内石板铺路,山石围墙</p> <p class="ql-block">  民居群既独立成院,又相互连通,曲径幽屋,构成了村寨军事防御体系,遗留至今,人走进其中,犹如进迷宫,难寻出路</p> <p class="ql-block">  寨内富有仡佬特色的院落黑漆大门</p> <p class="ql-block"> 那一道道古老的石围墙,静静诉说着一个个悠远缠绵的丹砂之梦</p> <p class="ql-block"> 那一块块叠垒的毛山石,慢慢飘逸着一阵阵清幽迷人的仡佬古风</p> <p class="ql-block"> 那一栋栋“干栏式”古民居,轻轻弥漫着一缕缕飘散不尽的历史烟尘</p> <p class="ql-block"> 千年的砖,万年的砂,古老的石径,神奇的院落</p> <p class="ql-block">  寨院幽深古朴</p> <p class="ql-block">  院内年青人在做手工活</p> <p class="ql-block">  仡佬族老人</p> <p class="ql-block">  仡佬族年轻的父与子</p> <p class="ql-block">  仡佬族祖孙上山挖药材(仡佬族他们只有在节日庆典中才会特意穿戴本民族服饰)</p> <p class="ql-block">  古寨院门留个影</p> <p class="ql-block"> 仡佬先贤堂,在仡佬族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涌现了一批才贯当世、德范百代、功垂千古的先贤,2008年12月,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专资修建了仡佬先贤堂,恭请先贤入坐(目前二十七位),他们是仡佬人的骄傲,也是后人的楷模</p> <p class="ql-block">  舍人 ,“汉三贤”之一</p> <p class="ql-block">  盛览,“汉三贤”之一</p> <p class="ql-block">  尹珍,“汉三贤”之一</p> <p class="ql-block">  冉琎,南宋末年抗蒙名士</p> <p class="ql-block">  龚植三,贵州现代教育的创始人之一</p> <p class="ql-block">  九天迴廊,为仡佬文化碑林,共树碑二十四座,碑刻内容为有关仡佬族的文献,并由二十四位当代书法名家手书</p> <p class="ql-block">  碑刻</p> <p class="ql-block">  碑刻</p> <p class="ql-block">  碑刻</p> <p class="ql-block">  九天水榭,聚合了仡佬族人六和天地、自然和谐的人生哲学,节庆活动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十八步,龙潭申氏族人一处标志性地名。一块原生路石上,人工凿出十八步,以示故土难离,步步不舍,而一旦离开,有人问起来自何处,答曰:大炭垭十八步。</p> <p class="ql-block">  岁月沧桑</p> <p class="ql-block">  九天母石,仡佬族的图腾,巨石从河谷底部拔地而起,巍然成山</p> <p class="ql-block">  每年清明节前后仡佬族同胞都会相聚在这里,举行隆重的祭天朝祖(国家优秀民族节庆)活动,是仡佬族同胞寻根问祖的圣地,世界仡佬之源</p> <p class="ql-block">  “九天回音”留个影,把您的心愿喊出来,把您对远方的呼唤喊出来,仔细聆听,每次每次……,灵性的九天母石都会给您回音…… </p><p class="ql-block"> 祝龙潭古寨建设更好!</p><p class="ql-block"> 祝仡佬族同胞生活更好!</p><p class="ql-block"> 祝中华大家庭强盛更美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