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7月5日中午,“一切为娃”组委会成员靖宇妈妈向我发出邀请,邀我和他们团队一起前往红军镇进行一次暑期微实践活动。</h3><h3>送走最后一位考生,处理完手头上的工作,6日早上七点,靖宇爸爸在楼下接上我,与大部队汇合后,我们一行就出发了。</h3><h3>在蜀河古镇用完早餐后,我们三车十六人就直奔红军镇。刚过去的一场雨褪去清晨的暑气,沿路的绿意也让考试季的疲惫消散了不少,后排的四个孩子不像靖宇妈妈介绍的那样热闹,不知道是因为手里有手机,还是前排有我这个他们并不太熟悉的老师。</h3><h3>好在红军纪念馆很快就到了。</h3> <h3>隆重介绍本次“一切为娃”核心团队成员:段文钦同学,谢鑫泽同学,赵昱晨同学,郭靖宇同学,刘昊璘同学。</h3> <h3>踏上台阶,瞻仰红军纪念碑:二十五,一九四九,九,这些数字,都熔铸到了这块碑里。</h3> <h3>推开展馆的大门,开灯,长征路上的一段历史展现在我们眼前~</h3><h3>周末,联系不上解说员,正好给孩子一个锻炼机会。一个人一部分,三分钟时间准备~</h3> <h3>首先登场的是刘昊璘同学,主讲“红军进入旬阳”一部分。因为地理学得好被推荐解读路线图,思路清楚,落落大方,不仅有介绍,还有自己的思考。</h3> <h3>谢鑫泽貌似有些小拘谨,没有解说。</h3><h3>沉默是金,是隐藏的宝藏,需要用探寻去发掘,用思考来开采~</h3> <h3>“鄂豫陕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板块由段文钦同学负责解说,磁性的嗓音,清晰的思路,引得点赞不少。</h3> <h3>看看小郭同学的这劲头,</h3> <h3>再看看围观群众,就知道靖宇同学这实力担当了。</h3> <h3>不得不佩服孩子们,各自都有特色。</h3><h3>赵辰宇可谓是“巾帼不让须眉”,独自负责“红二十五军在陕南的军事活动”板块介绍,虽然内容庞杂,但她不紧不慢,娓娓道来~</h3> <h3>孩子们不知道的是,这么短的时间里,他们已经get到了一项新技能——解说。</h3><h3>而且,还是即兴创作。</h3> <h3>不仅如此,我们还就解说内容展开了探寻:红三军,红二十五军以及七十四师之于旬阳,有什么意义?为什么那么多的苏维埃政府,单把水泉坪苏维埃政府列出等问题。</h3><h3>问题抛出,不仅是孩子,各位宝爸宝妈们也迅速展开探讨,再一次仔细查看展板资料。</h3><h3><br></h3> <h3>经过了解,才从解说词中发现,红三军经过旬阳,撒下革命的火种。而且进入旬阳,第一个落脚点就是红军镇。</h3><h3>学习,不过是一种追寻,从一个问题的解决,到下一个问题的抛出,从已知通向未知的探寻。</h3> <h3>好在找了个管理员,我们可以通过3D技术去了解红军在这里的一段历史。</h3> <h3>浏览完四个展馆,我还发现了桐木沟战斗的资料——学习,是一种追寻,在过去和现在之间追寻。</h3> <h3>到红军镇,除了学习上的追寻,还有精神上的追寻——祭拜红军老祖,缅怀先烈,让灵魂得以洗礼。</h3> <h3>五位少先队员在红军墓前,行队礼,胸前的红领巾与红五星在阳光下交相辉映。</h3> <h3>整齐摆放的鲜花,是少年对英雄的致敬,也是追寻。</h3> <h3>燃一柱香,再次踏上台阶,孩子们在追寻;</h3><h3>踏上2500米的栈道,我们在脚下的方砖中,在展馆的文字间追寻~</h3> <h3>长征,</h3> <h3>黎平会议,四渡赤水,飞渡泸定桥……我们再一次重温,再一次仔细追寻。</h3> <h3>返程途中,</h3><h3>走进蜀河古镇的小巷</h3><h3>在秦砖汉瓦间追寻</h3> <h3>在飞檐斗拱中追寻</h3> <h3>在汉调二黄的唱念做打中追寻</h3> <h3>在虎头鞋的绚烂色彩里</h3><h3>细密针脚处追寻</h3> <h3>在蜀河八大件的美好寓意中追寻</h3> <h3>在光与影的匆匆变化里,追寻。</h3><h3>席间,路上,为了五个家庭的希望,五位孩子的成长,我们一路追寻。</h3><h3>——在过去和现在,在已知和未知间,一路追寻。</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