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抗大之路 追寻红色基因

美友10769706

<h3>  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简称“抗大”),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培养军事政治人才的最高学府,被称为“革命熔炉”、“将星摇篮”。</h3> <h3>  抗大前身可追溯到中央红军时期的“中国工农红军大学”。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到达陕北以后,于1936年6月1日在瓦窑堡创建了陕北的“中国工农红军学校”(简称“红大”)。1937年1月,“红大”随中央机关迁至延安,改称“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简称“抗大”。毛泽东任教育委员会主任,林彪任校长。</h3> <h3>  毛泽东亲自规定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的教育方针和“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校风,并多次到抗大讲课、作报告,其哲学著作《实践论》、《矛盾论》就是在抗大的讲演。</h3> <h3>  周恩来、朱德、陈云、李富春等中共领导人也到校讲过课。</h3> <h3>  抗大先是培训红军部队中的高中级干部,后来培训中低级部队骨干和来自全国各地甚至海外的爱国知识分子。学习内容主要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理论、中国革命问题、群众工作理论、战争和战略问题、游击战争和军事常识。</h3><h3></h3> <h3>  抗大的教学模式是启发式、研究式和实验式,特别重视思想政治教育要求理论联系实际,边学习边战斗边生产,强调“理论与实际并重、军事与政治并重”的原则(这对我们今天的教学很有启迪)。</h3> <h3>  1939年6月,中共中央作出《关于抗大陕公等学校迁移到晋东南的决定》1939年7月抗大以“青年纵队”的番号在副校长罗瑞卿的带领下挺进敌后办学,“从战争中学习战争”,于1940年11月转移到河北省邢台县浆水镇。在此办学期间,抗大总校走向正规化办学,统一教材、教法,并且相继在全国各地陆续创办9所分校、5所陆军中学,培养出20余万优秀的军政人才,创造了世界军事史上的奇迹</h3> <h3>  抗大,一所中国共产党自己创办的“红色黄埔”,将星摇篮,为民族解放、民族复兴谱写出一首胜利的凯歌,抗大学员以站在民族救亡最前线的精神,为抗战胜利、新中国的成立和建设作出丰功伟绩。</h3><h3> 80载风雨兼程,80载薪火相传。今天,我们齐聚中国革命圣地延安重走抗大路,传承抗大精神,就是为了不忘过去,昭示未来,引导新时代青年走理想与实践相结合之路,培养实干担当勇气,坚定走好新时代民族复兴路。</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