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电看世界~藏地行冈仁波齐(六)【2】新藏线0421塔钦冈仁波齐-0423扎达土林班公措-0425阿克赛钦多玛三十里营房

行者无疆

<h3>  沿217国道继续向南去看极物寺,一个盘山弯道高处望去,喜马拉雅山系沿玛旁雍措像金字塔一般排成一列。</h3> <h3>  这里回头向北拉近镜头是从高处远看冈仁波齐最美的地方。</h3> <h3> 极物寺坐落在玛旁雍措的西岸,建在椭圆形颇陡的山丘上,一条陡峭的土路可以开上山顶。</h3><h3> 传说莲花生大师曾在此降魔伏妖时逗留过七天,并在岩石上留下多处脚印。​​​​大师曾在寺内的洞穴中打坐。这里也是高处远观玛旁雍措的绝佳位置。</h3> <h3> 时间原因返回国道219奔转山起点塔钦小镇,沿路尽情欣赏冈仁波齐的雄姿,据说进入6月雨季后很难看到全貌要看人品。</h3><h3> 奔波一天最关键要先解决好住宿问题,这里无法预订。在阿里藏区这是出行收队时的头等大事且颇费周章。</h3> <h3>  在原始苯教的信仰中,认为外形与水晶石相似的冈仁波齐的根,就像十字形金刚杵,它下伸到龙界,其山峰直刺神界之域,是贯通宇宙三界的神山。</h3><h3> 印度往北过九座大山,有一座大雪山,雪山下有四大江水之源......——雍仲苯教《大藏经》,相传山中住着苯教的360位无上神灵。</h3> <h3>  佛教的概念中,冈仁波齐神山是由金、银、琉璃和玻璃四宝构成,由七金山七香海及十二部洲所围成的须弥山,象征着宇宙的中心。佛陀便居住在此山,有500罗汉侍守。 </h3> <h3>  印度人称这座山为凯拉斯(kailash),是世界的中心,众水之源,日月星辰以此为轴心往复环绕,各行其道。《往世书》中认为,印度教的阎婆罗所统治的国度就在此山。</h3><h3> 耆那教也视冈仁波齐为一座有灵性的圣山,是创始人勒夏巴哈悟道解脱的地方。</h3><h3> 今晚塔钦镇修整排查转山条件,联系藏民向导围绕沙盘模型就分工,路线,安全下撤等开会至10点,又连夜采购转山补给物资食品。</h3> <h3> 一早三个藏族向导和协作便到宾馆餐厅与我们碰头。这个季节转山省了门票,但由于山上雪大封路只能转到止热寺入住,第二天的下半程不能前行只能折返。</h3><h3> 冈仁波齐是众多佛、菩萨,和高僧大德所加持和修行的圣地神山。如果身体条件允许尽量参与转山,只远观拍照以后会抱憾的。</h3> <h3> 这次转山按照传统的顺时针方向由向导带领开车到经幡广场下的山谷中开始。苯教徒转山为逆时针方向。</h3><h3> 外圈路线从塔钦镇开始算56公里。第一天22公里转山到止热寺(哲日普寺)休息。</h3><h3> 晚上没水没电没供暖,要做好防寒高反的预防,手机要节约用电。一般体力者都在2-3天内完成,少数强驴可以一天往返。<br></h3> <h3>  内转路线很少有人能胜任,从塔钦北侧河谷逆流而上,可到江扎寺。翻过西侧山坡,可到色龙寺。前行绕过因揭陀山,就到达冈仁波齐山下的直贡噶举派的十三金塔。</h3><h3> 对于体力一般的人到崖下即可。悬崖上面有一条信徒们用哈达连接而成的牵引绳。但攀岩极耗体力,慎重选择。返回即完成了内转。</h3> <h3>四月的早上天空纯净,空气清新。冈仁波齐看起来已近在咫尺。</h3> <h3>  从巨石阵中穿过经幡广场下到落差十几米的覆盖了冰雪的河谷沼泽中带前行。这些巨石比车大很多!</h3> <h3>  冈仁波齐著名的标志,南面由峰顶垂直而下的巨大冰槽与横向岩层构成的佛教图腾万字格即转法轮,大师在旁。</h3><h3> 神奇的是南面向阳却终年积雪不化,北面阴面却很少有积雪。</h3><h3><br></h3> <h3>  虔诚的藏民从塔钦小镇就开始等身长头一路开始到这里转山。还没到真正转山季,那时沿路到处是转山的中外信徒和露营者,希夏邦马宾馆(蓝色工棚)和止热寺每天满员。</h3> <h3>  请的3个藏民向导和协作全程负重协助(原定请5人后出发前退了2个)。最右边的女协作据说不到20岁,我们都以为是大妈级,环境恶劣,造物弄人。</h3> <h3>花开生两面,人生佛魔见。</h3> <h3>  这种海拔5000多米的地方马拉松式转山关键是掌握好自己的节奏量力而行,刚开始的困难期一定要匀速慢慢度过,后面的路就会很轻松。</h3> <h3>曾虑多情损梵行,</h3><h3>入山又恐别倾城。</h3><h3>世间安得两全法,</h3><h3>不负如来不负卿。</h3> <h3>  逆光下的冈仁波齐,在藏语中的它的意思为“神灵之山”,西藏佛教徒一生最大的心愿莫过于去冈仁波齐朝圣。</h3><h3> </h3> <h3> 释迦牟尼据说诞生于藏历马年,在这一年去转山的话,转一圈可洗尽一生罪孽;可增加十二倍的功德。转十圈可在500轮回中免受地狱之苦;转百圈者便可以升天成佛。</h3> <h3>  最殊胜的藏历四月,释迦摩尼诞生、成道、圆寂的月份,藏传佛教信众相信这个月只要做了一件善事就能抵平时做十万件善事。</h3> <h3>  夜色中的冈仁波齐皓月当空如此神秘高冷。公元8世纪佛教经历了“灭法时期”打压后直到1042年,印度高僧阿底峡从这里再次将古印度佛教传入西藏,佛教再次在阿里复兴。谁占据冈仁波齐,谁就拥有更多话语权。</h3><h3> 阿底峡著有《菩提道灯论》,还是观音、度母信仰的推动者。其弟子仲敦巴创立噶当派如今演化为如日中天的格鲁派(藏传黄教—达赖,班禅灵童转世制度)。</h3><h3> 噶当派纳塘寺搜集保存的大量藏译佛经编订成了《甘珠尔》、《丹珠尔》。是在佛教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大藏经》最早的编纂本。 </h3> <h3>  早上的日照金山日月同辉如此庄严神圣。宗教间多次冲突,演化为后来1093年的那场斗法。 </h3><h3> 藏传佛教上师米拉日巴(藏传白教葛举派创始人,大昭寺有供奉)来到冈仁波齐讲经,苯教大师那若本琼遂提出斗法比赛登顶,后那若本琼从南坡滚落并留下一道深深的沟痕传说冈仁波齐那道标志(转法轮)就是这么来的。</h3><h3> </h3> <h3>  网上的照片,此处回程忘拍照了,我和大法师两人没走山脚和山腰的山路,一直穿行在山谷中间的河床上,在冰封的沼泽积雪中走直线。</h3><h3> 沿途寻找经神山圣河千年洗礼冲刷的特色卵石留作纪念,是此行的一个心愿。</h3> <h3>  既来神山,入乡随俗;经幡广场,巨石阵前;法轮在上,为挚情深爱祈一份平安,为亲朋家人带一份祝福🙏。</h3> <h3>  岗仁波齐形似圆冠金字塔,四壁非常对称,如同八瓣莲花环绕,山身如水晶砌成,由南望去可见其著名的标志:佛教万字格(转法轮)徽记。</h3><h3> </h3> <h3>  据传释迦牟尼在转法轮时塑三尊佛像,分别供奉于神界、冥界和人间。罗刹王贡布崩用神变迎请人间的释尊佛像供奉,想背回冈仁波齐神山作为坐床。</h3><h3> 释迦牟尼及五百罗汉立刻飞往冈仁波齐,在南面的“五百罗汉聚盆”或叫“上坛城”的岩石上留下脚印,同时在神山四角各留一脚印,称为“底斯不动四钉”,这样罗刹王无法背走,如今在冈仁波齐背后可看到清晰的绳印及四周释尊的脚印。</h3> <h3>  看到我身后的大师了吗,冈仁波齐左侧山体像不像传说中的莲花生大师?这里的一切都如此神奇!</h3><h3> </h3> <h3>  冈仁波齐出山的路上高处拉近镜头远看喜马拉雅山系。</h3> <h3>  又折返30多公里回到去喜马拉雅往纳木那尼峰的国道217上,坡下就是玛旁雍措。</h3><h3> 这趟行程一直想找电影《七十七天》里,江一燕扮演的女主角在下坡公路上看到冈仁波齐后,松开轮椅任由失控下滑摔倒的位置,凭着记忆场景在217蜿蜒盘山坡道间开车跑了几趟终于找到了。</h3> <h3> 高处向东看217路东侧就是圣湖玛旁雍措,可惜依然冰封着。</h3> <h3>  盘山路右侧坡顶牛魔王神兵天降。在无人区落单的野牦牛凶猛无比可以轻松挑翻越野车。</h3> <h3>由217左转回到国道219一路向西,继续前行。冈仁波齐在右侧一路相送。</h3> <h3>人生若只如初见,再见冈仁波齐,再见莲花生。</h3> <h3>“大圣此去欲何?<br></h3><h3> 踏南天,碎凌霄。</h3><h3> 若一去不回?</h3><h3> 便一去不回”</h3> <h3>  下站扎达的神奇的世界级土林,古格王朝,今晚入住扎达;明天赶到中控克什米尔日土的班公措。</h3> <h3>西藏加油真贵!</h3> <h3>  喜马拉雅和冈底斯山脉开始交汇,在巴尔兵站三岔路口离开219转扎达的县道开始爬喜马拉雅山脉,开始的几十公里比较险峻。</h3> <h3>我们来自对面山顶一路盘旋而下。</h3> <h3> 去往扎达的山川岩土出现明显的变化,色彩对比强烈不像之前的沙土荒坡的大山。</h3> <h3>上山弯道处两条大鲶鱼</h3> <h3>  一路翻山越岭穿过一道道垭口,在一些高处垭口可以俯视喜马拉雅-冈底斯的谷地风貌。</h3> <h3>路边远处山坡上拉近镜头一群藏野驴。</h3> <h3>  沿着冈底斯山脉的背面向西北前行,群山气势磅礴。</h3> <h3>  远处山谷中的升起少量的蘑菇烟云,抓紧驱车前行。</h3> <h3>  一路盘山路到达这里最高最险的垭口,岩石后面是陡峭的山崖,风太大不能冒险往后走去拍照。过了这里一路向下进入扎达县境内。</h3> <h3>  到处是玛尼堆,远处山谷内的地质呈现出漂亮连绵不绝得土林形态,即将进入下面的谷地穿行。</h3> <h3>  一路在下方山谷中土林中盘旋上下,弯多坡急对驾乘和车辆都是考验,小心行得万里路。</h3> <h3>这张网红照片的拍摄地终于被我找到了。</h3> <h3>就是这里,众里寻他千百度。</h3> <h3>  盘山路上到处都是这样天然形成的古希腊风格的神庙和各种巨大的动物造型,不身临其境无法体会自然之神奇。</h3> <h3>  终于进城入住的城堡酒店很有特色可以远观土林。这里晚上九点多还是天光大亮。</h3> <h3>一早出发来赶来看古格王朝遗址。</h3> <h3>  公元840年,西藏苯教已经不是佛教的对手,地位岌岌可危,朗达玛上位藏王期间,策划灭佛行动严厉打击佛教,虽然时间不长(公元838-842年),但对立足未稳的佛教打击十分沉重,这段历史被佛教史称为“灭法时期”。</h3><h3> <br></h3> <h3>  9世纪中叶,朗达玛死后,吐蕃王朝走向分裂,王孙吉德尼玛衮逃到阿里建立起古格王朝,成为佛教在吐蕃的新立足点。</h3> <h3>千年古堡,落尽繁华,回头是无晴也无雨。</h3> <h3>  八点多还没开始售票,自行进入外围区域,城堡下的土坡爬起来非常吃力,过快会出现高反。</h3> <h3>这个时候月亮还没完全落下。</h3> <h3>  越往新疆方向随着时差原因这里人们工作生活基本从10点开始,进入参观的售票处一直没开始售票,时间原因不等了继续出发。</h3> <h3>向南经过象泉河。</h3> <h3> 经商议为安全起见还要走来时的山路回到国道219新藏线上。土林中穿行弯道要提防对面来车。</h3> <h3>像不像雅典神庙。</h3> <h3>山谷对面前方趴着的凶猛的美洲豹。</h3> <h3>  远看像甘肃白银的黄河大峡谷,但大气磅礴多样性和景观性远胜黄河大峡谷。<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HfvnoUOQjFHFLZdoZ6kNmg"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nbsp;</span>视野丨2500平方公里白土林,藏在扎达的另一个魔幻世界!</a></h3> <h3>  出阿里的盘山路上一不小心又碰到一群藏野驴,当然要仔细观察,天然保护色。你一靠近,头驴开始带领撤离和我们保持安全距离。</h3> <h3>  山谷底又发现另一群藏野驴,扎达土林出来的山路都是长达几百米的上下高坡大回转弯或小急弯,柏油路面坡度不陡很容易麻痹大意,速度会不断加快和路基高差几米以上,拐弯时要提早大力减速及时回方向,否则非常危险无藏区山路驾驶经验者时刻缓行。</h3> <h3>即将到达阿里首府。</h3> <h3>阿里首府狮泉河镇午餐修整,办理边防手续。</h3> <h3>  五点多到了日土县据说只有一两千人大概是中国最小的县城吧,安顿好宾馆未做休息直接前行20多公里到班公错去拍夕阳日落,沿路湖边居然有仙鹤。</h3> <h3>夜幕下湖滩上悠闲的白马。</h3> <h3>  班公错是西藏和克什米尔边境的界湖,中方控制东端三分之二,剩余的印度控制着。湖水东端是淡水,中部为半咸水湖,印度控制的西段区域为咸水湖。</h3> <h3> 这里的海鸥不怕人,拿些碎饼干可以喂它们,它们可以成群的停在你头上的空中抢食。</h3> <h3>  新藏线上有句话班公湖里洗过澡,界山达板撒过尿,死人沟里睡过觉。这三个地方已经成为当红炸子鸡🐔,可惜今晚没拍到夕阳西下。</h3> <h3>  早上出发经过班公错又见昨日白马,王子已无影踪。</h3><h3><br></h3> <h3>新藏线219国道修在班公湖边景色宜人。</h3> <h3>  日土出来一路沿班公错前行还需要走两天时间。班公错—多玛—大红柳滩—三十里营房—库卡—道班—叶城。</h3> <h3>  沿途穿越新藏线上阿克赛钦(中控克什米尔)的几个重要达板。红土达坂—松西达坂—界山达坂—奇台达坂—康西瓦达坂—黑卡达坂—麻扎达坂—库地达坂,某种意义上讲,以前这里道道都是鬼门关,这里也是羌塘的西部地区。 </h3> <h3>  日土到多玛一路山川秀丽,路边经常还有各种游泳的水鸟,他们车上居然看到了藏羚羊,我们在后面开拍照错过了。过了多玛后路况就越来越差,风沙也越来越大。 </h3> <h3> 前方部队封路原地等待,这里开始两天行程去往叶城一直在喀喇昆仑山上前行。</h3><h3> 这里也是大名鼎鼎的中控克什米尔地区—阿克赛钦(克什米尔目前被中,印,巴基斯坦三方控制悬而未决),是中亚的制高点。</h3><h3> 居高俯视中亚各国,进可以制服中亚各国,退可抵挡中亚各方势力的进犯。这也是中国搁置收复藏南的主因。<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9jWoXDT3pK6Psms5p3ZRjg"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nbsp;</span>这是我见过关于藏南问题的最有深度的分析!(强烈推荐)</a></h3><h3> </h3> <h3>  阿克赛钦(中控克什米尔)就是中亚的镇妖塔和刺向印度心脏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一旦中印发生战争,中国的重装部队从阿克赛钦冲下来几百公里进入平原,可以轻而易举的攻破印度首都新德里,再势如破竹的南下横扫孟买等印度经济中心地区,使印度再次战败。</h3> <h3>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h3> <h3>红土达板海拔5378米;</h3><h3> </h3> <h3>一路下来都是丘陵形态的大山风景这边独好。</h3> <h3>  松西达板海拔5248米;</h3><h3> 阿克赛钦(中控克什米尔)紧临印巴争议地区,在印巴战争爆发时可以有力地支持巴方,让印度战而不胜,陷入腹背受敌的被动局面。</h3> <h3>高山上能看到漂亮的湖不多见</h3> <h3>  高山上直线大下坡很少跑起来超爽,注意控制车速,前车看起来像火柴盒了,他们去找羌塘穿越的起点去了。</h3><h3> 山水边界被雪霜勾勒出沙画的轮廓非常漂亮,根据羌塘各个无人区穿越路线图判断松西达板和下一个界山达坂之间这个湖应为龙木错。</h3> <h3> 快到湖边有条小路起点,这里就是羌塘无人区穿越西线,横线(北北线)的起点。</h3><h3> 2010年4月20日,探险家杨柳松从我们现在停车的这条小路开始出发开创了人类第一次单人自力,无后援西东横向穿越羌塘的壮举,历时77天,74天未遇人。</h3><h3> 后根据其事迹经历拍成了藏地题材的著名电影《七十七天》于2017年11月上映。8264公众号上有长篇自传神贴《北方的空地》。</h3><h3> </h3> <h3>   其穿越行程从界山达阪龙木错这条小路开始,向东经邦达错、羊湖、若拉错、岗扎日,横穿整个藏北无人区后,因雨季受阻改北上进入阿尔金无人区。</h3><h3> 经可可西里无人区山脉、昆仑山脉、鲸鱼湖……在阿奇克库勒湖遇人,再3天车程至花土沟镇,历时77天行程1400公里左右。</h3><h3> 达板沿路切记晚上不要露营⛺️,今年初有三个徒步者在界山达板附近露营被狼带走了。</h3> <h3>漂亮的龙木措。</h3> <h3>  界山达板撒过尿,海拔5347米,这里是西藏新疆的分界。我的佳作,给法师拍出了异星战士的感觉。下了达板不久就到了个边防检查站,军用雷达密布。</h3><h3> 检查站板房后面就是著名的死人沟,据说当年修新藏公路这里一夜之间由于高反牺牲了很多解放军。这里什么时候风都有五级之上鬼哭狼嚎确实渗人,风紧扯呼。</h3> <h3>  著名的阿克赛钦(中控克什米尔)检查站,到边检站前感觉一群挎枪的外国人像跳着舞过来了,都穿着武警军装。原来都是维吾尔族没有汉人感觉怪怪的,哨所里放着欢快的新疆舞曲。不过态度很友好不像西藏的各个边检站的藏族警察那样严肃,就是汉语沟通有些费力。</h3> <h3>  奇台达板海拔5170米这里开始一路山高陡峭,弯多路窄,事故多发地。</h3> <h3>即将爬坡的前方弯道上坠落山下废弃的大货车。</h3> <h3>喀喇昆仑山间纵横驰骋。</h3> <h3>  道路右侧山上途径康西瓦烈士陵园进内鞠躬致敬,里面安葬着当年中印战争牺牲的部分烈士,可惜没带酒。</h3> <h3>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出玉关。</h3><h3>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h3> <h3>康西瓦达板海拔4269米,开始下降。</h3> <h3> 三十里营房这个地名和驻军有关,规模不小应该就是镇守喀喇昆仑山阿克赛钦的钢铁之师。这里只有300米长的土路通往外界和路边的小旅馆大车店,后面和山里都是部队的军事设施,条件艰苦,遍地黄沙。</h3> <h3>  时间尚早,但下一个有人烟的城镇要深夜翻越无人区数座高山达板太危险。尽头的驻军边防检查站大家商议后决定今晚过去,否则明天9点开放排队检查会耽搁很长时间。</h3><h3> 今天提早休息住在边防站外唯一一个大板房旅店🏨,和工地的工棚类似,生意很火,不过这里做生意的人应该都和部队有关系。</h3> <h3> 住宿吃饭的旅店紧挨着边检哨所都备有盾牌和防暴叉,这里没有网络,没有娱乐。后面的停车场就可以看到巍巍昆仑。</h3><h3> 路是一步步走出来的,山是一座座翻过来的,人在旅途守望相助胜过万语千言;命由天,运由己,但幸运之神只愿青睐敢于担当的勇者;月朗星稀,千里共婵娟。(待续)</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