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从1959到2019,我们从青年步入老年。我们一生虽历尽艰难曲折,但时常回首京师五载学习生活。让曾拥有的青春激情和同窗友情,趋散孤独的雾霾,让心身更加健康!</h3> 师大校园 <h3>北师大校门</h3> <h3>在行政办公大楼顶上拍的北师大校园,近处是天文物理楼,当时地理系就在此楼。</h3> <h3>师大图书馆,夜晚灯光通明。虽然各系均有固定的阅览室,但座位供不应求,预先占座位是常事,迟来没有位子,就到新一、新二教室(是阶梯教室)自习。</h3> <h3>在行政大楼前合影</h3> <h3>从59~62年我们班的女生和大部分男生都被选入国家仪仗队,参加国庆大游行。这是在游行后的留影。</h3> <h3>这是当年游行的队列。</h3> <h3>〃飒爽英姿五尺枪〃,参加军事活动后的留影。</h3> <h3>一个小组的同学在校园内的合影</h3> <h3>1962年六十年校庆,在校门口合影</h3> <h3>在图书馆前的全班合影,拍照的时间应该是大二或大三,因照片既有王淑敏老师又有郁光影老师。</h3> 假日旅游 <h3>这是到北京的第一个元旦,全组同学在天安门前合影</h3> <h3>在天壇合影</h3> <h3>在北京农业展览馆前合影</h3> <h3>在北海公园</h3> <h3>在頣和园</h3> <h3>在香山公园</h3> <h3>在香山的最高峰鬼见愁上合影</h3> <h3>还记得当年男生是从香山背后的樱桃沟上山,爬上鬼见愁,再从山顶上下来,直接进入公园的。</h3> <h3>在十三陵水库</h3> <h3>在居庸关,詹天佑铜像前合影</h3> <h3>在八达岭长城上合影</h3> 野外习实 <h3>在下花园野外测量实习</h3> <h3>在鸡鸣山野外植被调查</h3> 毕业典礼 <h3>在图书馆大楼前拍的毕业照</h3> <h3> 1964.7.31日首都高校毕业生上万人在人民大会堂耿听周总理作题为《革命与劳动》的报告。这是保存的当时入场卷。</h3> <h3><font color="#ed2308"> 毕业献词(节选)</font></h3><h3> 昨天,在国庆十周年前夕,</h3><h3> 我们从五湖四海来到祖国的心脏。</h3><h3> 今天,我们已备好行装,</h3><h3> 将从天安门奔向祖国的四面八方。</h3><h3> 五年的时间啊,多么不平常! </h3><h3> 在群山环绕的密云水库,</h3><h3> 我们奋战在红旗飘飘的大坝上。</h3><h3> 在师大红旗渣棉厂,</h3><h3> 鼓风机轰鸣,炉火正旺。</h3><h3> 炉口喷出洁白的渣棉,</h3><h3> 炉旁炼红我们的思想。</h3><h3> 在教学仪器厂的车间,</h3><h3> 在延庆通县的田野上,</h3><h3> 我们将劳动的赞歌,</h3><h3> 越唱越响!</h3><h3> ‘向雷锋同志学习’的伟大号召,</h3><h3> 像春雷响彻神洲,</h3><h3> 接过雷锋的枪,</h3><h3> 雷锋精神在我们心中激荡。</h3><h3> 再见吧,战友,再见吧,伙伴!</h3><h3> 今天我们在这里郎诵诗章,</h3><h3> 明天,将奔赴祖国的四面八方。</h3><h3> 我们将变成粒粒红色的种子,</h3><h3> 在辽阔的平原山川扎根成长!</h3><h3> </h3> 百年校庆,重返校园 <h3>北京师范大学的前身是清政府于1902年创办的京师大学堂师范馆,2002年迎来建校百年华诞。</h3> <h3>这是我们班级(959)返校同学,在建校百年华诞纪念碑-----’木铎金钟’前留影。‘木铎’为北师大校徽标志物,《论语》:〃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后人将此说法扩展,称老师为执掌木铎之人。</h3> <h3>北师大校训:〃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是著名史学家启功所拟并书写。它是中国知识分子人格修养的标准和精神追求,也是启功七十年从教生涯的感悟。</h3> <h3>返校同学和我们的任教老师赵济教授合影</h3> <h3>返校同学拜访我们的任教老师宋春青教授</h3> <h3>返校的同班女生合影</h3> <h3>这是返校同班级同学参观明皇城遗址</h3> 十一个女生十一朵花 <h3>北师大59级地理系原有新生63名,其中女生12名,(一名女生因平底脚不适野外实习,转到数学系学习,后又来了一位挿班生时间不长。)该照是大一时,12名女生与辅导员郭月珍老师的合影。</h3> <h3>这是大二时,11名女生与辅导员王淑敏老师的合影</h3> <h3>毕业前三八节时的全班女生合影</h3> <h3>北师大百年诞辰(2002年),全班女生在北京合影</h3> <h3>女生在扬州瘦西湖公园合影(2004年)</h3> <h3>在杭州龙门山庄聚会时,部分女生与羊凌雱夫人合影(2014)</h3> <h3>在保定六位女生与贾发仁的夫人、王继衡的夫人的合影(2018.10)</h3> 四对伉俪 <h3>我们这届虽说是一个年级两个班,但合多分少,故是一个班级。五载的学习生活结下了深厚的同窗手足之情,也萌发了四对爱情之花,均结为终身伴侣,现都有了第三代。</h3> <h3>杨武与秦学淑和两个儿子的合影。(这张照片大概在1980年左右拍的,小的还抱着呢?)</h3> <h3>2018年春节,杨武秦学淑与其老二合影</h3> <h3>杨武秦学淑的老二一家子</h3> <h3>黄凌云与丁琴秀在厦门古浪屿拍的全家福(2012年)</h3> <h3> 黄凌云、丁琴秀与儿子、儿媳及三个孙儿女在丹阳家中(2019.3)</h3> <h3> 汤书明与高玉英是一对模范夫妻,含辛茹苦养育了三个女儿,一个儿子。这是四个孩子的合影(1980年)<br></h3> <h3>这是部分子女及孙子女在武汉为庆贺老汤八十大寿时合影(2017年)。</h3> <h3> 汤书明、高玉英与子女在武汉(2019)</h3> <h3>金元瀑与由彩霞,其女儿女婿、儿子儿媳为老爸庆贺八十寿诞(2016)</h3> 珍惜友情 <h3>1998年孙秋生来丹阳,丁琴秀黄凌云与秋生在丹阳中学校园合影</h3> <h3>2004年春季,同学到扬州聚会路过丹阳,正逢我生日。</h3> <h3>这是2004年4月,20多位同学从全国各地赶往扬州,参加毕业四十周年重逢同学会(坐在前排当中的是郭月珍老师)</h3> <h3>在扬州瘦西湖(2004)</h3> <h3>在扬州留园</h3> <h3>在镇江焦山(2004)</h3> <h3>在丹阳中学校园</h3> <h3>上海同学在苏州河畔聚会(2013年)</h3> <h3>上海同学在贾发仁家相聚</h3> <h3>在杭州龙门山庄(2014年)</h3> <h3>北京的同学(杨武秦学淑、老蒋和黄敏、羊凌雱夫妇)到山西,在太原与汤书明高玉英相聚(2005年)</h3> <h3>北京同学聚会</h3> <h3>辽宁的王继衡夫妇到北京与北京同学相聚。</h3> <h3>在保定聚会(2018.10)</h3> <h3>这几张照片已成历史,曾在一起的同学,有的悄然退场。</h3><h3><br></h3> <h1><font color="#ff8a00">珍惜吧!请大家保重身体,珍惜当下,珍惜友情,珍惜每一次重逢!</font></h1> <h3>徐庆华书写的贺新年条幅</h3> <h1><font color="#ff8a00">编后语</font></h1><h3><font color="#808080">〃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font></h3> <h3>北师大地理系已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为适应改革开放与经济发展的需要,改名为北师大资源与环境科学系</h3> <h3>2006年我俩带大孙女重返校园,与在京的同学合影</h3> <h3>师大地理系规模又扩大了,发展成学院,改名为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h3> <h3>本世纪初母校明确提出:〃用15年左右时间,即到2020年,使北师大跻身于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行列,到本世纪中叶,努力实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h3><h3>现北师大地理学科是北师大五大重点学科之一,是一级国家重点学科,拥有遥感科学、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等国家重点实验室;拥有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地图学与地理信息、自然资源、全球环境变化、自然灾害等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已分为相互依存的三大学院(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环境学院、资源学院)。衷心祝愿祖国富强,母校学术鼎盛,人才辈出,早日傲立世界名校之林!</h3><h3> 白云 2019.3~7</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