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你是什么垃圾?”这句话让多少上海人为之抓狂,它成了近期网络上流行的热语,也成了“垃圾分类”的代名词。</h3><h3> 铺天盖地的广告,被疯狂转发的微文,让“垃圾分类”走进国人的视野,也走进了我们的生活。</h3><h3> 对“垃圾分类”的了解,最早缘于我的母亲,那时并没有“垃圾分类”一说。大字不识的母亲,只是为了让家里的垃圾能在废品收购站达到利润最大化,把它们分门别类地捆扎装袋,再根据废品收购行情适时卖掉。母亲对废品的分类远不止四类,光纸张就分为报纸、广告纸、书、草稿纸,金属分为铁罐和铝罐,纸壳分为花色纸壳和本色纸壳,塑料类分为矿泉水瓶、奶瓶、一般塑料。白色塑料袋和有色塑料袋分开装,白色塑料袋回收价高,有色的用来装垃圾,干净的袋子折叠好送给菜场熟悉的菜贩,一来二去,笼络了人心,又能买到更便宜的菜。</h3><h3> 真正接触“垃圾分类”,还是十几年前中央电视台关于日本“垃圾分类”的相关报道,政府力度之大,分类之细,市民的参与程度,让我对这个国度刮目相看。联想起妈妈对废品的分类,这不是现今所倡导的“垃圾分类”吗?</h3> <h3> 早起忙完家务,看着茶几上五个盒装牛奶瓶,因为它们,被某人数落了好几次。往日攒着它,只为装菜汤,免得汤汁外溢,污染垃圾桶和楼道。今天姑且从它们下手,来一次“垃圾分类”体验。</h3><h3> 这种盒装牛奶因为有了瓶盖,方便开启,外包装也显得更加高大上,所以价格也高于其它盒装牛奶。没曾想,处理起来却麻烦多了。</h3><h3> 拧下瓶盖,用剪刀剪开底部,顺着粘合的一边撕开,盒子变成一张硬纸片,只是上端与瓶盖旋合的部分是塑料,<span style="line-height: 30.6px;">死</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30.6px;">死地</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30.6px;">粘</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30.6px;"></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30.6px;">在硬片上,内</span>侧还套着一个塑料环。想借助指甲抠开一道缝,可是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它却严丝合缝,纹丝未动。内力不够外力补,拿起剪刀,插进内环,左旋右扭,费了好大功夫,终于把内环卸下来了。再来一个试试,用剪刀卡住,一旋,轻松拿下,照此法,其它几个被瞬间秒杀。</h3><h3> 外环只需沿边剪,也被分离开来。</h3><h3> 看来,今后购物,宜选简易包装,否则自找麻烦。</h3> <h3> 硬纸片内侧还残留着奶液,装上一盆水清洗,锡箔纸银光闪闪。</h3> <h3> 用晾衣架夹上硬纸片,放在阳光下沥干水份,任淡淡的奶香在风中弥漫。</h3> <h3> 垃圾分类完毕,大功告成,用时二十多分钟。洗奶盒的水变成了浓浓的奶茶,用它慰劳阳台上那些被我冷落多时的花草吧。</h3> <h3> 唯有体验,方知不易;唯有体验,方知环境的重要。减少垃圾,势在必行。今天,你垃圾分类了吗?</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