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2019年6月28日,我们第二批三峡游的“环中人”迎着朝阳出发了。</h3> <h3>从景德镇出发,到达今天游玩的第一站荆州古城需要9个小时,大家利用现场条件,消除旅途寂寞。</h3> <h3>车过九江长江二桥</h3> <h3>下午3:30分,我们到达了荆州博物馆</h3> <h3>荆州博物馆,是一座地方综合性博物馆,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占地4.8万平方米。博物馆主楼为两层结构,绿色琉璃瓦,线条明快、庄重,楼体宽大气派,采用古典与现代相结合的设计理念,很好的阐释了楚文化开放、多元、务实的特性。</h3> <h3>荆州古城,又名江陵城,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有保存较完好的荆州古城墙,城内东西直径3.75公里,南北直径1.2公里,面积4.5平方公里,城墙周长10.5公里,高8.83米,共六座城门,每座城门上均建有城楼。荆州古城墙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曾是楚国的官船码头和渚宫,后成为江陵县治所,出现了最初城廓。经过三百五十多年的风雨,现存的古城墙大部分为明末清初建筑。现耸立在人们眼前的雄伟砖城,为明清两代所修造。砖城逶迤挺拔、完整而又坚固,是我国府城中保存最为完好的古城垣。古城墙我看的多,但连“瓮城”都保护的这么好的,还真不多</h3> <h3>晚饭后,夜游长江,因汛期泄洪,长江水位提高了15米,使江面更宽更雄壮。今天夜宿宜昌</h3> <h3>第二天早饭后,驱车到宜昌港码头,登上了长江三峡的游轮,我们的船是“8”号</h3> <h3>我们在游轮上</h3> <h3>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航行,我们的船到达了葛洲坝。葛洲坝,位于湖北省宜昌市境内的长江三峡末端河段上,距上游的三峡水电站38公里,距下游宜昌市主城区约6公里,是长江干流上第一座大型水利枢纽,被誉为“万里长江第一坝”,因坝址处江中原有一小岛葛洲坝而得名。为纪念毛主席1958年3月30日视察长江三峡,故又名“330工程”。葛洲坝始建于1970年12月30日,于1981年7月30日投产发电,年发电量157亿千瓦时。我们前面游轮进入船闸。</h3> <h3>葛洲坝水利枢纽位于长江三峡的西陵峡出口——南津关以下2300米处,大坝北抵江北镇镜仙,南接江南狮子包。全长2561米,高70米,将长江一分为三,是世界上最长的水坝之一。大坝共用混凝土1000万立方米,各类金属6.5万吨。主要由大江电站、二江电站、1号船闸、2号船闸、3号船闸、27孔泄洪闸、冲沙闸等组成。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是一项综合利用长江水利资源的工程,建成于1988年,具有发电、航运、池洪、灌溉等综合效益。我们乘坐的游轮通过3号船闸</h3> <h3>过了葛洲坝船闸,一转弯,壮观的西陵峡就跃入眼帘。西陵峡,西起香溪口,东至南津关,历史上以其航道曲折、怪石林立、滩多水急、行舟惊险而闻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经过对川江航道的多年治理和葛洲坝水利工程建成后,水势已趋于平缓,然绮丽景观如旧。主要景观,北岸有“兵书宝剑峡”、“牛肝马肺峡”,南岸有“灯影峡”等。灯影峡出口处,南岸马牙山上,有四块酷似《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众的奇石。郭沫若先生有“玄奘师弟立山头,灯影联翩猪与猴”的题咏。船出西陵峡南津关,三百里峡江航程即告结束,长江自此进入中游,视野豁然开阔,江流东去千里,两岸平野万顷,“极目楚天舒”,别是一番情趣。</h3> <h3>船过长江上著名的“三峡人家”</h3> <h3>在航行1个多小时,在我们刚刚能远眺三峡大坝的时候,船缓缓靠岸了</h3> <h3>离船后的第一站就是三峡坛子岭。乘坐室外电梯到山顶。</h3> <h3>坛子岭因其山体形状酷似四川人做泡菜的坛子倒扣在山顶上而得名,海拔262.48米,是三峡坝区15.28平方公里征地范围内的海拔制高点,登上坛子岭的顶部观景台,可俯瞰三峡坝区的施工全貌,饱览西陵峡黄牛岩的秀丽风光和秭归新县城的远景。</h3> <h3>站在坛子岭上看三峡大坝</h3> <h3>江对面就是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家乡—秭归县</h3> <h3>这块圆柱形的石头就是三峡坝址的岩芯,是从中堡岛下的岩层里钻出来的,因此极具纪念意义,是三峡工程的历史见证。</h3> <h3>这块重达28吨的截流石是一种象征性的标志,实际上所用的截流石只是它的1/2。它的形状很有特色,是三角四面体,因为这是三维体中稳定性最好的,抛下水后能迅速地插入水下的淤泥中,并且相互锲合,从而很好地阻挡水流对它的冲击。它已经成为现代水利工程的象征物。截流石下是一个直径20米的下陷式广场,上面是一个八卦图,象征着四面八方的人支援三峡工程的建设和三峡工程建设的天时地利人和。</h3> <h3>这块江底石是二期工程修围堰基坑时从基坑里挖出来的,花岗岩的质地,重达20多吨,上面还有早期水电专家、地质勘探者考察坝址时钻探机留下的一些钻孔。"万年江底石"是习惯上的说法,实际上它距今已经有8亿年的历史了。人们可以从它身上了解长江古老的过去,它凝聚着中国几代人的梦想,现在梦想正在慢慢成为现实,使无数中国人不断激励自己、勇往直前、开拓新的未来。</h3> <h3>我们是“环中人”</h3> <h3>长江三峡大坝的双向通航船闸,通过五级提升可以把船从下游提升约120米,但通航时间需要4—5个小时。</h3> <h3>毛爷爷的诗</h3> <h3>在三峡185点上</h3> <h3>185平台,位于三峡大坝坝顶公路的左侧,由于其海拔高度与三峡高度185米一样而得名。站在185平台上向下俯瞰,就如同身临坝顶,可以感受到大坝的高度。同时,现在159米的水位也使你在此,领略到“高峡出平湖”的感觉。这是测量基准点,永久性的。</h3> <h3>185平台的左侧,还有一个船闸,是单线船闸口,是安装垂直升降机的地方。垂直升降机正在施工建设中,2012年才能通航。其原理就是像在宾馆坐电梯一样,箱体长120米,宽18米,里面存有3.5米深的水,船进去后,关闭闸门,形成一个封闭的箱体,然后大坝顶部的动力设备,利用钢缆和齿轮带动爬升,将整个箱体,连人、连船、连水一体,垂直上升或下降100多米过闸,只用3、4分钟就足够了,以节省很多时间。虽然过闸很快,但承重有限,最大为12800吨,除了箱体、水的重量之后,就只能用于3000吨以下的船只,那3000吨以及万吨船队,必须从双向五级船闸通过了,而3000吨以下的小船可以从垂直升降机快速过坝,这就是:大船爬楼梯,小船坐电梯。</h3> <h3>三峡截流纪念园是以三峡工程截流为主题,集游览、科普、表演、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国内首家水利工程主题公园。景区位于三峡大坝右岸下游800米处,占地面积93万平方米,投资3000万元。在整个园区的景观设计上,紧扣截流主题,力求表现出长江、大坝、工程等鲜明的形象特征,营造出水利工程所特有的遗迹景观效果。尽可能保留了原址上遗留工程堆料和物件。</h3> <h3>这是当年(1995年)长江截流时使用的工程机械。这在当时是非常先进的。</h3> <h3>当年截流的前线指挥部,就是一节集装箱。可想而知,当年截流时的艰辛,当时的条件还是相当的……</h3> <h3>长江三峡大坝的正立面,泄洪口</h3> <h3>大坝前面合个影</h3> <h3>今天已是三峡游的第三天,我们一早就来到“三峡大瀑布”景区</h3> <h3>三峡库区传统民居住宅融汇了长江中下游以及周边地区民居的风格;注重建筑装饰。在住宅厅堂、门楼、墙院等建筑体都或简、或繁、或细、或粗进行一定的艺术化装饰。装饰部位一般在建筑物的正面醒目部位、有隐喻意义的地方、构件变换的部位、以及表达某种意图的部位,主要在屋脊、山墙、封火墙以及梁、柱、枋、门、窗、隔扇、栏杆等部位或构件。建筑装饰主要是建筑(构件)造型、木(砖、石)构件雕刻、泥塑彩绘等类别。</h3><h3>建筑造型装饰是结合房屋中某些单元部位或使用构件进行造型艺术处理。如砌筑封火墙的山字形或元宝形线型,墙端头的“马头”造型,屋脊轮廓用砌体构成象征的图案纹样与饰物,挑枋的鱼、龙、象鼻形态。雕刻性装饰主要在房屋的木质、石质、砖质的承重构件及装饰构件上</h3> <h3>4000多年前,一个历史上以刚勇尚武著称的族群出现,这个族群被称为巴人或巴族。由于在现有文献中,学术界历来有着多种说法。零星记载给后人留下太少的线索,却又给予太多的猜想。史学界多数认为巴人起源于清江流域和汉水流域,但在考古发掘中却很难得到出土器物的印证。巴人一直是一个待解的迷。这是巴人水车</h3> <h3>风景如画,天然氧吧</h3> <h3>这是传说中的晃晃桥</h3> <h3>三峡大瀑布</h3> <h3>三峡大瀑布即白果树瀑布,是长江三峡西陵峡口新辟的以飞泉驰名的旅游景点,它距宜昌市34公里,位于宜昌县晓峰乡泰山庙。在长约5公里的峡谷中,绝壁夹天,深潭无底,飞泉竟悬,一条主体瀑布和若干分支瀑布形成了气势磅礴的瀑布群,主体瀑布宽约数十米,清泉从百余米高的陡峭山崖飞流直下,接天连地,水天雾海,蔚为壮观,即使久旱不雨,这里依然是飞泉不绝,被誉为“中国第四,湖北第一。”</h3><h3><br></h3><h3>游人称赞说:“朝游白果树,一山日头一山雾;午游白果树,一身凉爽一身舒;暮游白果树,一片晚霞一片露。”</h3> <h3>瀑布内穿越</h3> <h3>美女……</h3> <h3>午饭后,乘车返回景德镇温暖的家。一路上欢哥笑语。</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