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在我参加“明师之道工作坊”即将满一周年之际,突然有人问我:要不要到“明师之道”上一节公开课?是“命题作文”——接龙课《梯形的面积》。以多年混迹江湖的一点点经验,我在头脑中快速地翻页:时间很短、学生放假、年龄很大!我弱弱地多方确认:我会不会太老了?得到的回答是:不会!欢迎!很棒!然后,我就真的相信自己不太老!</h3> <h3> </h3> <h3> 再然后就貌似款款(hui tou tu lian)地走进“明师之道”……</h3> <h3> </h3> <h3> 出教案的过程是痛苦的!老教师的毛病就是:能说,话多!得找几条让自己少说话,把时间省出来留给学生的办法:1.只说学生需要的话,讲给评委,讲给听课老师的话不说或者少说。2.学生自己能说的话不说,不重复,不唠叨。3.学生听不懂的话不说。(突然勾起我对余文森教授“三不讲”原则的回忆…)</h3><h3> 于是就砍掉不必要说的情境,砍掉说了也听不懂的运用分配律进行的式子推导,砍掉一遍遍重复认可学生的发言……就是想让课逐渐变得“干净”!</h3> <h3> 备课过程也是一个审辨式思维的过程。有时觉得不把话说清楚说明白,孩子怎么会做?总是担心动手操作之前如果不交待清楚,学生会自己从学具袋里有拿出梯形来研究吗?如果不交待清楚,学生敢不敢用剪刀把梯形剪开?如果不交待清楚,学生拼好图形后懂得去观察吗?如果不交待…如果不…如果…其实的其实是,世上有一种难是老师觉得我很难!学生剪过平行四边形,拼过三角形,他们都懂都敢也都会!他们需要的是给足够的时间让他们去探索!因为有剪平行四边形的经验,所以他可能需要尝试“沿高剪”,这样经验提醒他这样做,但是在非等腰梯形的情况下注定拼不成!这样的失败的过程该不该给时间让孩子去经历、去实践、去体会?答案显然是肯定的!又因为有沿三角形两边中点的连线剪拼的经验,学生会不会尝试沿梯形两腰中点的连线剪再拼的想法?实践证明,会!……我心目中让学习真正发生的课堂就该是这样来自失败之母的课堂!而不应该是全体学生一个个有条不紊地把正确的图形拼摆出来的过程,所谓探究、探索,难道不应该是一个从不清晰到清晰,从没把握的摸索到确定地做的过程吗?而这样的课堂最需要的是时间和老师的耐心!不急不躁,春风化雨的样子,是明师之道该有的样子!但是,难!真的太难!</h3><h3> </h3> <h3> 课堂的实况是:操作活动开始的前几分钟我看着学生绝大多数用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拼成平行四边形时,我的心里是拔凉的,甚至有点绝望,感觉这课要黄了!因为貌似全班只有一种想法,齐刷刷的!真想假装参与小组讨论,然后偷偷地告诉他们可以用一个剪!但是,突然发现专家已经进入课堂,他在离学生比我近的地方……偷偷告诉已绝无可能!我只好绝望地先请用两个梯形拼的孩子进行展示,折腾了几分钟过去,我突然发现有的孩子把一个梯形剪成两个三角形、有的把一个梯形剪成两个梯形再拼成平行四边形……明明没有时间偷偷告诉,他们怎么突然就如雨后春笋地把预设的几种方案都折腾出来了?其实,是时间!随着时间的推移,该来的总会来!相信孩子,给足时间,要等待!仅此而已!<br></h3> <h3> 下面这张图是备课过程中时常翻阅,对照的……我想,这或许应该就是明师之道的课堂该有的样子!目前我还做不到,可能很久的将来也未必做得到,但是,时常望望也是好的!突然想起附小人“向上望,向前行”的信念,在明师之道的路上能走多远就走多远,就当是一位70后教师的倔强的成长!</h3> <h3> 会场上,罗老师亲口说:有人建议他办50岁以上的专场!哈哈哈哈哈哈!据说,已经有人想第一个报名!反正不是我,因为我还太年轻!嘻嘻嘻!</h3><h3> 谁说只有青年要成长?课可以有遗憾,但不能不成长!有课的地方就该有成长!</h3><h3> </h3>